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ECU安裝支架,包括用于安裝ECU的安裝板,在安裝板上設有兩用于安裝固定的固定板、兩用于插接到待安裝ECU膠套內的插板和一用于安裝固定的支板,其中固定板和支板與安裝板位于同一平面,兩插板與安裝板垂直;兩固定板由安裝板左端和右端靠下方位置向安裝板對應的左側和右側對稱延展形成,固定板上開設有螺釘過孔;兩插板由安裝板左端和右端的靠上方位置向安裝板上方對稱延展形成;支板由安裝板的前端靠左側位置向安裝板前延展形成,支板上開設有連接孔,連接孔內安裝有減震膠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也便于加工和生產,另外還降低了與車身之間的共振,提高了動剛度,減輕了對ECU帶來的不良影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摩托車零部件,具體涉及一種EOT安裝支架。
技術介紹
發動機EQJ (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作為控制發動機工作的核心零部件,有較高的安裝穩定性要求。如果安裝位的動剛度較差,而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產生共振,就將影響安全安裝支架上ECU的正常運行和準確判斷,進而造成控制不準確,直接影響到發動機的正常運行,例如對發動機的進油量和火花塞的點火時間等。所以不僅需要支架本身剛度較強還需要和車身之間有更好的連接,使支架安裝在與車身后更接近一個整體,減低共振,并提高動剛度。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降低與車身之間的共振,提高動剛度的ECU安裝支架。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種ECU安裝支架,包括用于安裝ECU的安裝板,其特征在于:在安裝板上設有兩用于安裝固定的固定板、兩用于插接到待安裝ECU膠套內的插板和一用于安裝固定的支板,其中固定板和支板與安裝板位于同一平面,兩插板與安裝板垂直;所述兩固定板由安裝板的左端靠下方位置和右端靠下方位置向安裝板對應的左側和右側對稱延展形成,固定板上開設有螺釘過孔;所述兩插板由安裝板的左端靠上方位置和右端靠上方位置向安裝板上方對稱延展形成;所述支板由安裝板的前端靠左側位置向安裝板前延展形成,支板上開設有連接孔,連接孔內安裝有減震膠圈。在本技術中,安裝板左右兩端固定板上的螺釘過孔通過自攻螺釘裝配于后擋泥板上,螺釘過孔的直徑比自攻螺釘的螺紋直徑大且要比螺釘頭直徑小,這樣自攻螺釘的螺紋段能夠穿過螺釘過孔而螺釘頭不能穿過,同時這樣螺釘過孔還可以吸收一定的裝配制造誤差,便于安裝。位于安裝板前端左側的支板與后面兩個螺釘安裝點形成與后擋泥板的三點接觸裝配關系,防止安裝板前部懸空而形成不穩定的懸臂結構。另外,減震膠圈與后擋泥板接觸產生一定的變形,使安裝板前部受到一個較小的向上的力,利用減震膠圈的可變形讓位和富有彈性的特點,可以消除安裝板前部顫動和噪音。另外安裝板兩端向上延展的插板插入到ECU膠套的縫隙內,使安裝更加省時省力,還利用ECU膠套達到減震的目的,降低了整個安裝板與車身之間的共振,提高自身的動剛度。作為優化,所述安裝板的下表面設有橫向和縱向的用于增加安裝板強度的凸筋。不同方向上的凸筋能夠增加安裝板自身的強度,減輕其因受力后彎折程度,降低對安裝在其上的EOT造成影響。作為優化,所述凸筋通過對安裝板沖壓形成,安裝板上表面因沖壓自然形成與下表面凸筋對應的凹槽。凸筋通過沖壓的方式形成,使整體采用一體成型加工的方式制作而成,加工更加方便。作為優化,所述插板包括插入端和與插入端的下端中部固定連接的連接端,連接端的下端與所述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插入端的寬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所述插入端下端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端的寬度。因為ECU膠套具有彈性變形的能力,插入端的寬度上端小下端大,這樣能夠更方便的插入到待安裝ECU膠套的縫隙內,為插入過程中提供一個導向作用。另外插入管下端的寬度大于連接端的寬度,那么插入端在插入到ECU膠套縫隙后,插入端的下端就會卡在ECU膠套的縫隙處,不會隨車輛振動而脫出。作為優化,在安裝板左右兩側位于插板和固定板之間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缺口,左右兩側的缺口對稱設置。在滿足自身強度的前提下,對安裝板的重量進行減輕。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也便于加工和生產,另外還降低了與車身之間的共振,提高了動剛度,減輕了對ECU帶來的不良影響。【附圖說明】為了使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一種E⑶安裝支架,包括用于安裝E⑶的安裝板1,在安裝板1上設有兩用于安裝固定的固定板2、兩用于插接到待安裝ECU膠套內的插板和一用于安裝固定的支板4,其中固定板2和支板4與安裝板1位于同一平面,兩插板與安裝板1垂直;所述兩固定板2由安裝板1的左端靠下方位置和右端靠下方位置向安裝板1對應的左側和右側對稱延展形成,固定板2上開設有螺釘過孔3 ;所述兩插板由安裝板1的左端靠上方位置和右端靠上方位置向安裝板1上方對稱延展形成;所述支板4由安裝板1的前端靠左側位置向安裝板1前延展形成,支板4上開設有連接孔5,連接孔5內安裝有減震膠圈6。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板1的下表面設有橫向和縱向的用于增加安裝板1強度的凸筋7。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凸筋7通過對安裝板1沖壓形成,安裝板1上表面因沖壓自然形成與下表面凸筋7對應的凹槽。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插板包括插入端8和與插入端8的下端中部固定連接的連接端9,連接端9的下端與所述安裝板1固定連接,所述插入端8的寬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所述插入端8下端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端9的寬度。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安裝板1左右兩側位于插板和固定板2之間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缺口 10,左右兩側的缺口 10對稱設置。在實施的過程中,所述安裝板上的縱向設置的凸筋7分別與橫向設置的凸筋7連通,進一步增強安裝板1自己的強度。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參照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主權項】1.一種ECU安裝支架,包括用于安裝ECU的安裝板,其特征在于:在安裝板上設有兩用于安裝固定的固定板、兩用于插接到待安裝ECU膠套內的插板和一用于安裝固定的支板,其中固定板和支板與安裝板位于同一平面,兩插板與安裝板垂直;所述兩固定板由安裝板的左端靠下方位置和右端靠下方位置向安裝板對應的左側和右側對稱延展形成,固定板上開設有螺釘過孔;所述兩插板由安裝板的左端靠上方位置和右端靠上方位置向安裝板上方對稱延展形成;所述支板由安裝板的前端靠左側位置向安裝板前延展形成,支板上開設有連接孔,連接孔內安裝有減震膠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ECU安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的下表面設有橫向和縱向的用于增加安裝板強度的凸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ECU安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通過對安裝板沖壓形成,安裝板上表面因沖壓自然形成與下表面凸筋對應的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ECU安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包括插入端和與插入端的下端中部固定連接的連接端,連接端的下端與所述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插入端的寬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所述插入端下端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端的寬度。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ECU安裝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安裝板左右兩側位于插板和固定板之間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缺口,左右兩側的缺口對稱設置。【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ECU安裝支架,包括用于安裝ECU的安裝板,在安裝板上設有兩用于安裝固定的固定板、兩用于插接到待安裝ECU膠套內的插板和一用于安裝固定的支板,其中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ECU安裝支架,包括用于安裝ECU的安裝板,其特征在于:在安裝板上設有兩用于安裝固定的固定板、兩用于插接到待安裝ECU膠套內的插板和一用于安裝固定的支板,其中固定板和支板與安裝板位于同一平面,兩插板與安裝板垂直;所述兩固定板由安裝板的左端靠下方位置和右端靠下方位置向安裝板對應的左側和右側對稱延展形成,固定板上開設有螺釘過孔;所述兩插板由安裝板的左端靠上方位置和右端靠上方位置向安裝板上方對稱延展形成;所述支板由安裝板的前端靠左側位置向安裝板前延展形成,支板上開設有連接孔,連接孔內安裝有減震膠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云,陳良錢,官茂,
申請(專利權)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