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具體包括:該藥汁是由桂枝、吳茱萸、白礬組成,將桂枝和吳茱萸粉碎成塊狀物,然后混合起來添加到水中,接著通過萃取得藥汁,最后加入白礬的成品浴足液。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溫脾、散寒、縮涎之功效,對小兒流涎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對脾胃虛寒者尤為適宜。同時,本發明專利技術應用簡單,只需將病兒雙足浸泡本發明專利技術20-30分鐘,可達到治療病癥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一種浴足液的制備
,具體涉及到一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
技術介紹
小兒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覺從口內流溢出的一種病癥。一般來講,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大多都會流口水。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 2歲以后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常現象,如腦擁、先天性癡呆等。另外,寶貝患口腔潰瘍或脾胃虛弱,也會流涎不止。病理原因嬰幼兒時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個月開始流涎,以后越來越多,特別是在5-6個月時更加顯著。這是因為初生時唾液腺還沒有發育好,到3-4個月以后發育逐漸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漸增加,到5-6個月出牙時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經,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這時小兒尚不習慣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淺,所以唾液不斷往外流,這是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年齡漸長,到孩子能吞咽過多的唾液后,這種現象會自行消失。家長不必緊張,也不必治療。如果3歲以上仍流口水應結合智力發育和動作發育來綜合衡量。如果生長、智力和動作發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發育落后的一種表現。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閉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則就不一定有問題。如果本來唾液不多,短期內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過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現流涎,則要觀察小兒有無哭吵、發熱,再看看口頰粘膜是否充血,有無潰瘍或白點。如果出現面部癱瘓,或有其他神經系統變化,造成臉部及口腔肌肉運動失調,影響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發生流口水。應請醫生進一步檢查病因,以便進行治療。咽喉中的腺樣體肥大,或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常須張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動作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較常發生,便應針對這種情況進行治療。從相關文獻獲悉,小兒流涎可通過如下方法治療:小兒流口水也就是小兒流涎,中醫稱“滯頤”。3-6個月的嬰兒唾液腺發育漸完善,唾液分泌增多,當乳牙萌出時,刺激三叉神經使唾液分泌增加而流涎,屬于生理現象。如果孩子超過6個月時還是流涎,應考慮是病理現象,多是因為脾胃虛弱不能攝納精液所致,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燥濕和胃,補腎攝涎為主。制南星30克,生蒲黃12克。上兩味藥共研成細末,加適量的米醋調成餅狀,敷于雙足的涌泉穴,12小時換一次,—般用5-7次。然后,配合明礬15-20克,將明礬研成末,用開水化開,再加溫水,浸泡雙足,水量以浸沒足背為宜。一般用3-5次。另外,1.生理性流涎不需要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2.無論是生理性流涎還是病理性流涎,均應該及時處理,保持口周、下頌、頸部等部位的干燥,可在頸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時更換頌下墊物。按摩療法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家長以掌心在腹部作順時針方向團摩5分鐘。(2)患兒仰臥,家長以兩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20-50次。(3)清補脾經各100次,揉板門300次。(4)患兒俯臥,家長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鐘。(5)按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2.隨證加減(1)脾胃虛寒型:癥見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而滑。常用手法去清脾經100次加①補脾經至300次。②掐揉四橫紋100次,揉外勞宮100次。③推三關100次,揉小天心200次。(2)脾胃氣虛型:癥見流涎清稀,面色萎黃,食欲不振,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去清脾經100次加①補脾經至300次。②補肺經300次。③推三關300次。④推四橫紋100次,運內八卦100次。(3)脾胃積熱型:癥見小兒流涎,涎熱而粘,口角糜爛,口臭而渴,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常用手法去補脾經100次加①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②清胃經200次。③揉涌泉100次。(4)心脾郁熱型:癥見小兒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熱,心煩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常用手法去補脾經100次加①清小腸300次,退六腑200次。②清心經200次。③揉小天心100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具體包括:該藥汁是由桂枝、吳茱萸、白礬組成,將桂枝和吳茱萸粉碎成塊狀物,然后混合起來添加到水中,接著通過萃取得藥汁,最后加入白礬的成品浴足液。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技術方案中在于:該藥汁是由桂枝、吳茱萸、白礬組成,將桂枝和吳茱萸粉碎成塊狀物,然后混合起來添加到水中,接著通過萃取得藥汁,最后加入白礬的成品浴足液。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桂枝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桂枝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2、吳茱萸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吳茱萸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3、白礬采集及處理:采集干凈無雜志的白礬為原料,然后粉碎至能過120?200目備用Ο4、原料組成及配比:桂枝35克、吳茱萸25克、白礬50克。5、萃取:將上述桂枝和吳茱萸混合起來并添加到600倍水中,然后加熱至水沸騰,并使水沸騰持續到水分減少至三分之二。6、過濾:將萃取的桂枝和吳茱萸汁渣過濾分離后得原料液。7、成品:往原料液里添加白礬,并使白礬完全溶解于原料液中得成品浴足液。本專利技術既有如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所提出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其制備方法工藝簡單、容易實施。2、本專利技術具有溫脾、散寒、縮涎之功效,對小兒流涎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對脾胃虛寒者尤為適宜。3、本專利技術應用簡單,只需將病兒雙足浸泡本專利技術20-30分鐘,可達到治療病癥的效果。【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方法進一步說明。—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技術方案中在于:該藥汁是由桂枝、吳茱萸、白礬組成,將桂枝和吳茱萸粉碎成塊狀物,然后混合起來添加到水中,接著通過萃取得藥汁,最后加入白礬的成品浴足液。【具體實施方式】如下:1、桂枝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桂枝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2、吳茱萸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吳茱萸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3、白礬采集及處理:采集干凈無雜志的白礬為原料,然后粉碎至能過120?200目備用Ο4、原料組成及配比:桂枝35克、吳茱萸25克、白礬50克。5、萃取:將上述桂枝和吳茱萸混合起來并添加到600倍水中,然后加熱至水沸騰,并使水沸騰持續到水分減少至三分之二。6、過濾:將萃取的桂枝和吳茱萸汁渣過濾分離后得原料液。7、成品:往原料液里添加白礬,并使白礬完全溶解于原料液中得成品浴足液。本專利技術應用實施例:將病兒雙足浸泡本專利技術20-30分鐘,每晚1次,10天為一個療程。【主權項】1.一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其特征在于:該藥汁是由桂枝、吳茱萸、白礬組成,將桂枝和吳茱萸粉碎成塊狀物,然后混合起來添加到水中,接著通過萃取得藥汁,最后加入白礬的成品浴足液; 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桂枝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桂枝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 (2)吳茱萸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吳茱萸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 (3)白礬采集及處理:采集干凈無雜志的白礬為原料,然后粉碎至能過120?200目備用; (4)原料組成及配比:桂枝35克、吳茱萸25克、白礬50克; (5)萃取:將上述桂枝和吳茱萸混合起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小兒流涎的浴足液,其特征在于:該藥汁是由桂枝、吳茱萸、白礬組成,將桂枝和吳茱萸粉碎成塊狀物,然后混合起來添加到水中,接著通過萃取得藥汁,最后加入白礬的成品浴足液;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桂枝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桂枝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2)吳茱萸采集及處理:采集干透、無變質、色澤正常的吳茱萸為原料,然后切碎備用;(3)白礬采集及處理:采集干凈無雜志的白礬為原料,然后粉碎至能過120~200目備用;(4)原料組成及配比:桂枝35克、吳茱萸25克、白礬50克;(5)萃取:將上述桂枝和吳茱萸混合起來并添加到600倍水中,然后加熱至水沸騰,并使水沸騰持續到水分減少至三分之二;(6)過濾:將萃取的桂枝和吳茱萸汁渣過濾分離后得原料液;(7)成品:往原料液里添加白礬,并使白礬完全溶解于原料液中得成品浴足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麻翠秋,
申請(專利權)人:麻翠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