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及其澆鑄工藝,其組分包括環氧樹脂、固化劑、促進劑、活性硅微粉填料和色漿,所述各組分的質量配比為:環氧樹脂100份、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00份至400份、色漿3份。其澆鑄工藝包括備料、預混料、抽真空、終混料、澆注準備、澆注、澆注抽真空及補液、清洗、一次固化、二次固化、整理及檢測等步驟。本發明專利技術提高了環氧樹脂和固化劑的成型質量和抗干裂性能,配合配比合理的活性硅微粉填料和促進劑,能提高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電性能和抗冷熱沖擊性能,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綜合性能得顯著到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互感器生產
,具體地說是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及其澆鑄工藝。
技術介紹
互感器(instrumenttransformer)又稱為儀用變壓器,是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的統稱。能將高電壓變成低電壓、大電流變成小電流,用于量測或保護系統。其功能主要是將高電壓或大電流按比例變換成標準低電壓(100V)或標準小電流(5A或1A,均指額定值),以便實現測量儀表、保護設備及自動控制設備的標準化、小型化。同時互感器還可用來隔開高電壓系統,以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用非常廣泛。隨著人們生活范圍擴展至特殊領域或極端環境下,互感器的使用也普及到這些環境中,對互感器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結構電壓互感器產品外包樹脂層較厚,環氧樹脂化學反應時內應力大,易造成產品內部的內應力不能完全釋放,導致產品內部出現細小裂紋,影響產品的局部放電指標,甚至會使產品在電網運行過程由于內應力作用產生開裂及對地擊穿,造成電網運行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提高互感器的使用穩定性,提高其加工工藝性能和熱機械性能以及電熱性等綜合性能,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及其澆鑄工藝。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組分包括環氧樹脂、固化劑、促進劑、活性硅微粉填料和色漿,所述各組分的質量配比為:環氧樹脂100份、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00份至400份、色漿3份。所述各組分的最佳質量配比為:環氧樹脂100份、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50份、色漿3份。所述環氧樹脂為HE-8537型,所述固化劑為HH-8537型。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的澆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備料:將環氧樹脂預熱至70℃,將固化劑預熱至70℃待用;(2)預混料:將環氧樹脂、固化劑、活性硅微粉填料、色漿依次加入預混罐,在70℃-75℃、常壓條件下預混料20min-30min;(3)抽真空:常壓預混后,保持溫度不變,開啟真空泵,在壓力為150pa-300pa條件下,攪拌脫氣1h-3h,具體時間以脫氣完全為準;(4)終混料:在配料罐中加入促進劑,繼續真空混料脫氣處理10min,保持溫度為70℃-75℃;特別注意加入促進劑的終混料不可存放過長時間,否則可能導致混合料的粘度異常增長,甚至在混料罐中固化,影響澆注正常完成;(5)澆注準備:澆注罐內應提前放置好待澆注模具(已裝好嵌件預熱至規定溫度,模具放置位置應便于澆注和觀察),之后關閉澆注罐門進行預熱,預熱溫度為80℃,保持這個溫度至澆注完成,澆注開始前澆注罐內氣壓應抽至200pa-300pa真空狀態;(6)澆注:終混罐混料結束后,立即開始澆注,同時控制澆注放料速度,使澆注液不能溢出,澆注罐真空度控制在200pa-300pa,整個澆注過程應不超過1h;(7)澆注抽真空及補液:澆注停止后,關閉手動閥門,澆注罐內仍需保持真空200pa-300pa,保持時間為20min-30min,在此過程中若澆注液面下降,及時補充澆注液,之后將整個澆注好的模具移入固化烘爐;(8)清洗:終混罐澆注完畢,及時用清洗劑對終混罐進行清洗;(9)一次固化:將固化爐預熱至80℃,將澆注好的模具移入固化爐內保溫2-4h,然后將固化爐溫度提高至100℃,保溫1h,最后將固化爐溫度提高至120℃,保溫2h,保溫過程之中檢查澆注液面,若液面過低應及時補料;(10)二次固化:一次固化后拆模,拆模過程中應注意盡量縮短操作時間,避免制品溫度降低過多;拆模完畢即重新放入烘爐中進行二次固化,固化溫度為130℃至140℃,保持時間≥6h至10h;(11)整理及檢測:完成二次固化后,隨爐緩慢降溫至室溫,方可將制品出固化爐,然后進行整理和檢測。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采用HE-8537環氧樹脂和HH-8537固化劑制成的多組分環氧樹脂系統提高了互感器基體的熱機械性能和耐候性,在澆注時,環氧樹脂和固化劑以及澆鑄罐等均在合理溫度下進行了預熱,有利于提高環氧樹脂和固化劑的成型質量和抗干裂性能,配合配比合理的活性硅微粉填料和促進劑,能提高本專利技術的電性能和抗冷熱沖擊性能,使本專利技術的綜合性能得顯著到提高。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組分包括HE-8537型環氧樹脂100份、HH-8537型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00份、色漿3份。澆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備料:將環氧樹脂預熱至70℃,將固化劑預熱至70℃待用;(2)預混料:將環氧樹脂、固化劑、活性硅微粉填料、色漿依次加入預混罐,在70℃、常壓條件下預混料20min;(3)抽真空:常壓預混后,保持溫度不變,開啟真空泵,在壓力為150pa條件下,攪拌脫氣1h;(4)終混料:在配料罐中加入促進劑,繼續真空混料脫氣處理10min,保持溫度為70℃;(5)澆注準備:澆注罐內應提前放置好待澆注模具,之后關閉澆注罐門進行預熱,預熱溫度為80℃,保持這個溫度至澆注完成,澆注開始前澆注罐內氣壓應抽至200pa真空狀態;(6)澆注:終混罐混料結束后,立即開始澆注,同時控制澆注放料速度,使澆注液不能溢出,澆注罐真空度控制在200pa,整個澆注過程應不超過1h;(7)澆注抽真空及補液:澆注停止后,關閉手動閥門,澆注罐內仍需保持真空200pa,保持時間為20min,在此過程中若澆注液面下降,及時補充澆注液,之后將整個澆注好的模具移入固化烘爐;(8)清洗:終混罐澆注完畢,及時用清洗劑對終混罐進行清洗;(9)一次固化:將固化爐預熱至80℃,將澆注好的模具移入固化爐內保溫2h,然后將固化爐溫度提高至100℃,保溫1h,最后將固化爐溫度提高至120℃,保溫2h,保溫過程之中檢查澆注液面,若液面過低應及時補料;(10)二次固化:一次固化后拆模,拆模過程中應注意盡量縮短操作時間,避免制品溫度降低過多;拆模完畢即重新放入烘爐中進行二次固化,固化溫度為130℃,保持時間6h;(11)整理及檢測:完成二次固化后,隨爐緩慢降溫至室溫,方可將制品出固化爐,然后進行整理和檢測。實施例二: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組分包括HE-8537型環氧樹脂100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組分包括環氧樹脂、固化劑、促進劑、活性硅微粉填料和色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分的質量配比為:環氧樹脂100份、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00份至400份、色漿3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組分包括環氧樹脂、固化劑、促進劑、
活性硅微粉填料和色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分的質量配比為:環氧樹脂100
份、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00份至400份、色漿
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組分的最佳質量配比為:環氧樹脂100份、固化劑100份、促進劑0.4份、400
目的活性硅微粉填料350份、色漿3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環氧樹脂為HE-8537型,所述固化劑為HH-8537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大結構戶內電壓互感器的澆鑄工藝,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備料:將環氧樹脂預熱至70℃,將固化劑預熱至70℃待用;
(2)預混料:將環氧樹脂、固化劑、活性硅微粉填料、色漿依次加入預混
罐,在70℃-75℃、常壓條件下預混料20min-30min;
(3)抽真空:常壓預混后,保持溫度不變,開啟真空泵,在壓力為
150pa-300pa條件下,攪拌脫氣1h-3h,具體時間以脫氣完全為準;
(4)終混料:在配料罐中加入促進劑,繼續真空混料脫氣處理10min,保
持溫度為70℃-75℃;
(5)澆注準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正林,胡豐明,張孝俊,劉明才,吳碧輝,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互感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