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的開松機,包括給棉板、壓棉羅拉、上給棉羅拉、下給棉羅拉和刺輥,所述給棉板與所述壓棉羅拉之間構成第一給棉通道,所述上給棉羅拉與所述下給棉羅拉之間構成第二給棉通道,所述第一給棉通道與所述第二給棉通道前后依次對接;還包括用于安裝所述壓棉羅拉、所述上給棉羅拉、所述下給棉羅拉的一體式軸承架和可調節梳棉機構,所述一體式軸承架上設有羅拉安裝框體、還設有用于調節所述第二給棉通道的隔距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用于調整所述一體式軸承架自身工位的第二調節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緊湊、使用方便,不易發生塞車現象,安全性能更高,提高生產效率,擁有更好的梳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紡織機械
,具體是一種改良的開松機。
技術介紹
開松機對原棉的分梳作用尤為重要,其主要作用是利用羅拉、刺輥、錫林、道夫等表面的鋸齒對棉層進行穿刺梳理,并除去本分雜質和短絨等。其分梳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錫林蓋板本分的梳理質量,并與生條的棉結雜質粒數、條干均勻度以及纖維受損傷的程度等密切相關。傳統開松機的給棉結構、梳棉結構等過于簡陋,功能單一且效果不佳,易發生原料塞車、塵肩堆積等狀況,對棉料處理過程及最終處理結果造成嚴重影響,效能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的開松機,解決易塞車、除塵效果差、結構及功能簡陋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改良的開松機,包括給棉板、壓棉羅拉、上給棉羅拉、下給棉羅拉和刺輥,所述給棉板與所述壓棉羅拉之間構成第一給棉通道,所述上給棉羅拉與所述下給棉羅拉之間構成第二給棉通道,所述第一給棉通道與所述第二給棉通道前后依次對接;還包括用于安裝所述壓棉羅拉、所述上給棉羅拉、所述下給棉羅拉的一體式軸承架和可調節梳棉機構,所述一體式軸承架上設有羅拉安裝框體、還設有用于調節所述第二給棉通道的隔距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用于調整所述一體式軸承架自身工位的第二調節機構。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設于所述羅拉安裝框體上的滑道、與所述滑道活動連接的滑塊、用于安裝所述上給棉羅拉且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的軸承座和用于限定所述滑塊向上滑移距離的限位器。作為優選,所述限位器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羅拉安裝框體上的限位擋塊和一端連接于所述限位擋塊而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滑塊的限位彈簧。作為優選,所述滑塊的上移距離范圍為0~30mm。作為優選,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設于所述一體式軸承架一端的第一連接點、鉸接于所述第一連接點的活動支桿、設于所述一體式軸承架另一端的槽體和置入所述槽體內用于外接固定所述軸承架的螺栓連接件。作為優選,所述第二調節機構還包括獨立設于所述一體式軸承架鄰側的第二連接點,所述活動支桿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點鉸接而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點鉸接。作為優選,所述可調節梳棉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刺輥下方的分梳器,所述分梳器包括支撐座和設于所述支撐座上的分梳板,所述分梳板靠近所述給棉板一側設有除塵刀而另一側設有導棉板。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座上設有用于與所述分梳板固定連接的活動座,所述活動座與所述支撐座滑動連接,所述活動座與所述支撐座之間設有分梳板調節螺桿,通過所述分梳板調節螺桿調節所述分梳板與所述刺輥之間的隔距。作為優選,所述刺輥下方還設有雙聯托腳,所述雙聯托腳上設有與所述刺輥圓周弧度相同或接近的弧槽;所述支撐座上設有用于置入所述弧槽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與所述弧槽螺栓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刺輥上部圓周外圍還設有上吸塵罩,所述刺輥下方設有下吸塵罩,所述下吸塵罩包圍所述刺輥下部圓周外圍以及所述可調節梳棉機構外圍,所述下吸塵罩還連接有一后置三角漏底。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優點在于所述改良的開松機結構緊湊、使用方便,所述上給棉羅拉能夠隨原料喂入量協調移動,調整與所述下給棉羅拉的隔距,不易發生塞車現象,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安全性能更高,提高生產效率,能夠快速、有效地除去所述刺輥工作過程中表面的雜質雜塵,可根據需要調節所述分梳板與所述刺輥之間的隔距,擁有更好的梳棉效果,保證工作安全、高效,產出優良。【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B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編號對應的各部位名稱分別為:1_給棉板,2-壓棉羅拉,3-上給棉羅拉,4-下給棉羅拉,5-軸承架,51-羅拉安裝框體,52-限位擋塊,53-限位彈簧,54-第一連接點,55-活動支桿,56-槽體,57-螺栓連接件,58-第二連接點,6-軸承座,61-滑塊,7-支撐座,71-活動座,72-分梳板調節螺桿,8-分梳板,81-除塵刀,82-導棉板,9-雙聯托腳,91-弧槽,10-刺輥,101-上吸塵罩,102-下吸塵罩,103-后置三角漏底。【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見圖1、圖2、圖3及圖4,一種改良的開松機,包括給棉板1、壓棉羅拉2、上給棉羅拉3、下給棉羅拉4和刺輥10,給棉板I與壓棉羅拉2之間構成第一給棉通道,上給棉羅拉3與下給棉羅拉4之間構成第二給棉通道,第一給棉通道與第二給棉通道前后依次對接;還包括用于安裝壓棉羅拉2、上給棉羅拉3、下給棉羅拉4的一體式軸承架5和可調節梳棉機構,一體式軸承架5上設有羅拉安裝框體51、還設有用于調節第二給棉通道的隔距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用于調整一體式軸承架5自身工位的第二調節機構。第一調節機構包括設于羅拉安裝框體51上的滑道、與滑道活動連接的滑塊61、用于安裝上給棉羅拉3且與滑塊61固定連接的軸承座6和用于限定滑塊向上滑移距離的限位器。限位器包括固定連接于羅拉安裝框體51上的限位擋塊52和一端連接于限位擋塊52而另一端連接于滑塊61的限位彈簧53。滑塊61的上移距離范圍為0~30mm。第二調節機構包括設于一體式軸承架5 —端的第一連接點54、鉸接于第一連接點54的活動支桿55、設于一體式軸承架5另一端的槽體56和置入槽體56內用于外接固定軸承架5的螺栓連接件57。第二調節機構還包括獨立設于一體式軸承架5鄰側的第二連接點58,活動支桿55 —端與第一連接點54鉸接而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點58鉸接。可調節梳棉機構包括設于刺輥10下方的分梳器,分梳器包括支撐座7和設于支撐座7上的分梳板8,分梳板8靠近給棉板I 一側設有除塵刀81而另一側設有導棉板82。支撐座7上設有用于與分梳板8固定連接的活動座71,活動座71與支撐座7滑動連接,活動座71與支撐座7之間設有分梳板調節螺桿72,通過分梳板調節螺桿72調節分梳板8與刺輥10之間的隔距。刺輥10下方還設有雙聯托腳9,雙聯托腳9上設有與刺輥10圓周弧度相同或接近的弧槽91 ;支撐座7上設有用于置入弧槽91的連接臂,連接臂與弧槽91螺栓連接。刺輥10上部圓周外圍還設有上吸塵罩101,刺輥10下方設有下吸塵罩102,下吸塵罩102包圍刺輥10下部圓周外圍以及可調節梳棉機構外圍,下吸塵罩102還連接有一后置二角漏底103。【主權項】1.一種改良的開松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給棉板(I)、壓棉羅拉(2)、上給棉羅拉(3)、下給棉羅拉(4)和刺輥(10),所述給棉板(I)與所述壓棉羅拉(2)之間構成第一給棉通道,所述上給棉羅拉(3)與所述下給棉羅拉(4)之間構成第二給棉通道,所述第一給棉通道與所述第二給棉通道前后依次對接;還包括用于安裝所述壓棉羅拉(2)、所述上給棉羅拉(3)、所述下給棉羅拉(4)的一體式軸承架(5)和可調節梳棉機構,所述一體式軸承架(5)上設有羅拉安裝框體(51)、還設有用于調節所述第二給棉通道的隔距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用于調整所述一體式軸承架(5)自身工位的第二調節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的開松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設于所述羅拉安裝框體(51)上的滑道、與所述滑道活動連接的滑塊(61)、用于安裝所述上給棉羅拉(3)且與所述滑塊(61)固定連接的軸承座(6)和用于限定所述滑塊向上滑移距離的限位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良的開松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給棉板(1)、壓棉羅拉(2)、上給棉羅拉(3)、下給棉羅拉(4)和刺輥(10),所述給棉板(1)與所述壓棉羅拉(2)之間構成第一給棉通道,所述上給棉羅拉(3)與所述下給棉羅拉(4)之間構成第二給棉通道,所述第一給棉通道與所述第二給棉通道前后依次對接;還包括用于安裝所述壓棉羅拉(2)、所述上給棉羅拉(3)、所述下給棉羅拉(4)的一體式軸承架(5)和可調節梳棉機構,所述一體式軸承架(5)上設有羅拉安裝框體(51)、還設有用于調節所述第二給棉通道的隔距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用于調整所述一體式軸承架(5)自身工位的第二調節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新,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織里韓衣童社服飾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