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摩擦發電裝置及其制造方法,屬于電子技術領域。所述摩擦發電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的一側上,依次形成有第一電極和高分子絕緣層;在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一側上,形成有第二電極;其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材質均由柔性絕緣材質制成,高分子絕緣層與第二電極能夠摩擦發電。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摩擦發電裝置無法適用于柔性設備的問題,并采用表面粗糙的柔性材料來提高器件性能,實現了使得摩擦發電裝置適用于柔性設備的效果,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摩擦發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摩擦發電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
,特別涉及一種摩擦發電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通過摩擦而產生電能的摩擦發電裝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技術中,摩擦發電裝置通常包括上電極和下電極。其中,上電極與下電極相對設置,上電極和下電極均為金屬材質,且上電極面向下電極一側上設置有高分子絕緣層。當上電極和下電極相向運動時,該上電極上的高分子絕緣層能夠與下電極摩擦產生電能。當該摩擦發電裝置設置于柔性設備上,且為該柔性設備提供電能時,由于相關技術中摩擦發電裝置的上電極和下電極均為延展性較差的金屬材質,因此,摩擦發電裝置的延展性較差,摩擦發電裝置無法適用于柔性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摩擦發電裝置無法適用于柔性設備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摩擦發電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技術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摩擦發電裝置,所述摩擦發電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上,依次形成有第一電極和高分子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上,形成有第二電極;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材質均由柔性絕緣材質制成,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能夠摩擦發電??蛇x的,由所述柔性導電材質制成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0.08μm??蛇x的,所述柔性導電材質為納米銀,所述柔性絕緣材質為聚酰亞胺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選的,所述第一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二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一電極的子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的子電極交錯排布,且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的子電極能夠相接觸??蛇x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任一基板上的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另一基板上的電極為平板形電極??蛇x的,任一所述子電極為條狀電極或棱形電極。可選的,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上,形成有第一石墨烯薄膜;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的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有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高分子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上,形成有第二石墨烯薄膜;在形成有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的第二基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電極。可選的,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彈性封框膠??蛇x的,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可選的,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或,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接觸。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摩擦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摩擦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兩個襯底基板上分別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在形成有所述第一電極的第一基板上形成高分子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電極;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使得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電極的一側面向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二電極的一側面向所述第一基板;剝離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對應的襯底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材質均由柔性絕緣材質制成,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能夠摩擦發電??蛇x的,由所述柔性導電材質制成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0.08μm??蛇x的,所述柔性導電材質為納米銀,所述柔性絕緣材質為聚酰亞胺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選的,所述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柔性導電材質層;對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柔性導電材質層采用一次構圖工藝,形成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電極,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柔性導電材質層;對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柔性導電材質層采用一次構圖工藝,形成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二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包括: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使得所述第一電極的子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的子電極交錯排布,且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的子電極能夠相接觸??蛇x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任一基板上的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另一基板上的電極為平板形電極。可選的,任一所述子電極為條狀電極或棱形電極??蛇x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之前,所述摩擦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石墨烯薄膜;所述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包括: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的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電極;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電極之前,所述摩擦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石墨烯薄膜;所述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電極包括:在形成有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的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二電極??蛇x的,所述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設置彈性封框膠;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使得所述彈性封框膠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蛇x的,所述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設置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使得所述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可選的,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設置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使得所述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或,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接觸。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摩擦發電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摩擦發電裝置中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且該高分子絕緣層的延展性較好,該第一基板上的高分子絕緣層與該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極能夠進行摩擦發電,因此,在該摩擦發電裝置能夠進行摩擦發電的基礎上,提高了該摩擦發電裝置的延展性,使得該摩擦發電裝置能夠適用于柔性設備。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專利技術。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摩擦發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發電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上,依次形成有第一電極和高分子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上,形成有第二電極;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材質均由柔性絕緣材質制成,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能夠摩擦發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發電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石墨烯薄膜、第一電極和高分子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上,依次形成有第二石墨烯薄膜和第二電極;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個碳納米管柱,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一個基板相接觸,每個所述碳納米管柱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另一個基板上形成的石墨烯薄膜相接觸;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均由柔性導電材質制成,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材質均由柔性絕緣材質制成,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能夠摩擦發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柔性導電材質制成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0.08μm。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導電材質為納米銀,所述柔性絕緣材質為聚酰亞胺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二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一電極的子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的子電極交錯排布,且所述高分子絕緣層與所述第二電極的子電極能夠相接觸。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任一基板上的電極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子電極;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另一基板上的電極為平板形電極。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子電極為條狀電極或棱形電極。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彈性封框膠。8.一種摩擦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兩個襯底基板上分別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石墨烯薄膜;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在形成有所述第一電極的第一基板上形成高分子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石墨烯薄膜;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電極;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使得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電極的一側面向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二電極的一側面向所述第一基板;剝離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對應的襯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芳,何曉龍,劉震,楊添,武延兵,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