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包括頭枕、頭部固定裝置、呼吸監測裝置,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頜托,每個頜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托舉機構包括電機、滾珠絲杠、絲杠螺母,托舉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通過頜托連接件與頜托連接。水平調節機構和豎直調節機構分別設有手動調節裝置、自動調節裝置和鎖定裝置。頜托與患者的下頜骨下端、側面和后端接觸。通過安裝在頭枕兩側的托舉機構推動頜托運動,下頜骨部與頜托接觸并隨呼吸進程的間斷拉動,解決通過機械裝置打開人體呼吸氣道的技術問題。可避免切開氣管或插管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適用于打開氣道的醫療器械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呼吸輔助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
技術介紹
在患者出現昏迷或外傷以及其它因素造成呼吸道障礙而引起呼吸道閉鎖而無法自主呼吸時,通常需要切開氣管或者插管來給患者供氧,維持患者正常呼吸。這種方法對患者損傷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機械裝置輔助患者打開呼吸氣道而避免產生副作用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包括頭枕和頭部固定裝置,所述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頌托,每個頌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所述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由上述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由于包括頭枕和頭部固定裝置,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頌托,每個頌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可以在自主呼吸困難時,通過機械裝置輔助患者打開呼吸氣道而避免產生副作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的前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托舉機構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調節機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呼吸監測裝置及信號轉換裝置示意圖。圖中:1.水平調節機構、2.豎直調節機構、3.托舉機構、4.頭枕、5.頭部固定裝置、6.頌托、7.角度調節機構、8.帶傳動、9.電機和減速器、10.驅動裝置基座、11.頌托連接件、12.絲杠支撐座1、13.滾珠絲杠、14.絲杠支撐座2、15.水平調節按鍵、16.水平齒條、17.滑塊導軌、18.豎直調節按鍵、19.角度調節按鈕、20.監測裝置、21.呼吸面罩、22.輸出信號線。【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本技術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技術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包括頭枕和頭部固定裝置,所述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頌托,每個頌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所述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所述托舉機構包括電機、滾珠絲杠、絲杠螺母,所述托舉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通過頌托連接件與所述頌托連接。所述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分別設有手動調節裝置、自動調節裝置和鎖定裝置。所述頌托與患者的下頌骨下端、側面和后端接觸。還包括呼吸監測裝置,所述托舉機構的驅動控制單元與所述呼吸檢測裝置通過信號線連接。申請人通過對人的下頌骨和肌肉的構造分析,在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時,提拉患者的下頌骨,能夠通過肌肉的牽拉作用,使氣道打開;放松牽拉,氣道閉合;以此來實現患者的吸氣和呼氣,維持患者的正常呼吸。本技術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是頭枕式的,患者頭部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頭枕上,在頭枕的兩側安裝托舉機構和調節機構,托舉機構由電機驅動的滾珠絲杠、絲杠螺母等組成,托舉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通過頌托連接件與頌托連接,左右兩側頌托與患者的下頌骨下端、側面和后端接觸,兩側的調節機構可以分別通過手動調節方式調整頌托的位置并鎖緊,以適應不同特征的患者。通過患者呼吸信息轉換后的信號控制托舉機構的運動,托舉機構推動頌托運動,在機械裝置的輔助下打開患者的氣道。在患者自主呼吸困難時,目前往往采取切開氣管或插管的方式來輔助患者呼吸。本技術可避免切開氣管或插管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適用于打開氣道的醫療器械應用,該打開器通過安裝在頭枕兩側的托舉機構推動頌托運動,下頌骨部與頌托接觸并隨呼吸進程的間斷拉動,解決通過機械裝置打開人體呼吸氣道的技術問題。具體實施例:如圖1至圖5所示,包括水平調節機構I ;豎直調節機構2 ;托舉機構3 ;頭枕4 ;頭部固定裝置5 ;頌托6 ;呼吸監測裝置等部分。水平調節機構I安裝在頭枕4兩側,按住頭枕4 一側水平調節機構按鍵15,水平調節機構I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調節頌托6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直到頌托可與患者下頌骨的側面接觸,松開按鍵15,水平調節機構I與頭枕4鎖緊固定,采用相同的方式調節頭枕4另一側的水平調劑機構。角度調節機構7安裝在水平調節機構I和豎直調節機構2之間,按壓角度調節按鈕19,按鈕上的卡齒水平調節基座上的圓弧槽口分離,轉動驅動裝置基座10調整角度位置,使頌托與下頌骨下端接觸調整好后松開角度調節按鈕19,角度調節按鈕19在壓縮彈簧力的作用下往回運動,角度調節按鈕19上的卡齒和圓弧槽口上的齒槽配合,進而鎖定豎直調節基座和水平調節基座之間的相對位置。豎直調節機構2安裝在角度調節機構7和驅動機構3之間,按住頭枕4 一側豎直調節機構按鍵18,豎直調節機構2可在豎直方向自由調節頌托6在豎直方向的位置,直到頌托與患者下頌骨的后端接觸,松開按鍵18,豎直調節機構2與角度調節機構7鎖緊固定,采用相同的方式調節頭枕4另一側的豎直調節機構。托舉機構3通過滑塊導軌17和豎直調節機構2連接,托舉機構3的輸出端連接的頌托6與患者的下頌骨部接觸后,電機驅動托舉機構運動,以實現呼吸氣道的打開。呼吸監測裝置20通過呼吸面罩21和傳感器獲得患者呼吸的信息并轉換成托舉機構3驅動電機的控制信號,輸出信號線22和托舉機構3的驅動電機連接。當患者呼吸困難時,呼吸監測裝置通過傳感器獲得的信息后轉換成托舉機構3驅動電機的控制信號,頌托6通過水平調節機構I角度調節機構7和豎直調節機構2調節與患者下頌骨部接觸,托舉機構3通過呼吸信號控制推動頌托的運動,以此實現機械裝置輔助患者打開呼吸氣道。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主權項】1.一種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頭枕和頭部固定裝置,所述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頌托,每個頌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所述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舉機構包括電機、滾珠絲杠、絲杠螺母,所述托舉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通過頌托連接件與所述頌托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分別設有手動調節裝置、自動調節裝置和鎖定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頌托與患者的下頌骨下端、側面和后端接觸。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呼吸監測裝置,所述托舉機構的驅動控制單元與所述呼吸檢測裝置通過信號線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包括頭枕、頭部固定裝置、呼吸監測裝置,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頜托,每個頜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托舉機構包括電機、滾珠絲杠、絲杠螺母,托舉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通過頜托連接件與頜托連接。水平調節機構和豎直調節機構分別設有手動調節裝置、自動調節裝置和鎖定裝置。頜托與患者的下頜骨下端、側面和后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創傷呼吸氣道打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頭枕和頭部固定裝置,所述頭枕的前部兩側分別設有頜托,每個頜托分別連接有托舉機構,所述托舉機構設有水平調節機構、豎直調節機構和角度調節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麗峰,黃其剛,韓麗艷,潘法庭,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