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聚酰亞胺及其制備方法、光配向層組合物、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取向層取向后對比度低、產生亮點等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聚酰亞胺及其制備方法、光配向層組合物、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由于采用包括上述聚酰亞胺的光配向層,只需在光配向時進行兩次照射即可完成光配向,節省了清洗工藝、簡化了工藝步驟、降低了工藝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設及顯示
,具體地,設及一種聚酷亞胺及其制備方法、光配向層組 合物、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薄膜晶體管液晶顯不裝置(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 Display,TFT-LCD),廣泛應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小尺寸的手機、攝像機、數碼相機, 中尺寸的筆記本電腦、臺式機,大尺寸的家用電視到大型投影設備等,液晶顯示裝置不僅 輕、薄,而且在畫質及響應速度方面也逐步媳美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athodeRay 化be,CRT),TFT-LCD已經替代CRT成為主流,價格也已經下降了很多,并已充分的普及。 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裝置工業化生產一般包括陣列工藝,彩膜工藝,成盒工藝,模 組工藝。 配向工藝是成盒工藝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配向工藝分為傳統的摩擦工藝和光配向 工藝。 傳統摩擦工藝由于摩擦漉在對取向層的摩擦過程中,漉子上的顆粒會產生脫落、 并且在凸凹不平處取向效果有限,產生亮點、降低對比度,單獨采用摩擦工藝的配向效果如 圖1所示。 光配向的pticalAlignment),是利用包括特定的聚酷亞胺(Pol^mide,PI)材料 的取向層,使用特定方向的紫外光進行照射形成取向層的初始取向。 光配向是利用異向性能量的紫外光源照射取向層,使取向層表面的高分子結構發 生不均向性的光聚合、轉換或裂解反應,導致薄膜表面產生異向性分布的范德華力,進而誘 導液晶分子排列。 光配向相對于摩擦取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抗靜電能力強,對比度高,異物少,無摩 擦條紋等方面;但是,一般的光取向在取向后需要對取向層裂解的物質進行清洗工藝,工藝 步驟復雜、工藝成本高;而且,單獨的光配向雖然相對于摩擦取向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并 不能完全解決中間像素具有亮點和對比度低的問題,單獨采用光配向的效果見圖2。
技術實現思路
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聚酷亞胺及其制備方法、光配向層組合 物、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聚酷亞胺的制備方法,包括W下步驟: 將四元酸和二元胺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胺前體; 將所述聚酷亞胺前體和二元醇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胺。 優選的,所述將四元酸和二元胺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胺前體的步驟中,所述四元 酸和所述二元胺物質的量比為1 :(〇. 5-2); 所述將所述聚酷亞胺前體和二元醇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胺的步驟中,所述聚酷亞 胺前體和所述二元醇物質的量比為2:n; 其中,n為800-2000之間的任意整數值。 優選的,所述四元酸具有W下結構通式: 所述二元胺具有W下結構通式: 所述聚酷亞胺前體具有W下結構通式:[002引其中,n為800-2000之間的任意整數值;R1、R2、R3,為碳原子數為1-6的燒控基 團; 所述二元醇具有W下結構通式: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聚酷亞胺的制備方法制備的聚酷亞 胺。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配向層組合物,包括W下質量份的組分: 上述聚酷亞胺:5-10質量份;[002引 N-甲基化咯燒酬:50-70質量份;[002引 丫 -T內酯:5-20質量份; 下基溶纖劑:10-20質量份。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包括W下步驟: 采用上述的光配向層組合物在陣列基板和/或彩膜基板上形成光配向層; 對所述光配向層在第一波長的偏振光下進行福照; 對所述光配向層在第二波長的偏振光下進行福照;其中,所述第一波長和所述第二波長在100-450nm范圍內。 優選的,所述第一波長為254皿,所述第二波長為310皿。 優選的,在形成光配向層之后,對所述光配向層在進行第一波長的偏振光下進行 福照的步驟之前還包括對所述光配向層進行摩擦取向的步驟。 優選的,所述摩擦取向的步驟包括在W下參數下進行摩擦取向: 漉速500-1500轉/分鐘,機臺速度10-30mm/s,漉壓入深度0. 1-0. 5mm。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采用上述的光配向 層的配向方法對液晶顯示面板的取向層進行配向。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面板,所述液晶 顯示面板是采用上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制備的。 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聚酷亞胺及其制備方法、光配向層組合物、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液 晶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由于采用包括上述聚酷亞胺的光配向層,只需在光配向時進行 兩次照射即可完成光配向,節省了清洗工藝、簡化了工藝步驟、降低了工藝成本?!靖綀D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單獨采用摩擦取向后取向層的配向效果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單獨采用光配向后取向層的配向效果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聚酷亞胺前體的制備流程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聚酷亞胺的制備流程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4中光配向層的配向方法的流程圖;[004引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5中光配向層的摩擦取向示意圖; 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5中光配向層的摩擦取向后的效果圖; 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5中采用先摩擦取向然后再光配向后取向層的配向效果圖; 其中,1.基板;2.光配向層;3.漉子;31.絨毛?!揪唧w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 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聚酷亞胺的制備方法 將四元酸和二元胺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胺前體;將所述聚酷亞胺前體和二元醇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胺。 實施例1 : 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上述聚酷亞胺的制備方法,包括W下步驟: 如圖3所示,將四元酸和二元胺按物質的量比為1:(0. 5-2)進行縮合反應生成聚 酷亞胺前體;本實施例中四元酸和二元胺按物質的量比為1:1進行反應。 如圖4所示,將聚酷亞胺前體和二元醇按物質的量比為2 :n進行反應生成聚酷亞 胺; 其中,n為800-2000之間的任意整數值。本實施例中n為1000。 上述反應均在常溫、攬拌下進行。 作為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四元酸可W采用W下結構通式:其中,R1為乙基。 所述二元胺可W采用W下結構通式:[006引其中,R2、R3分別為乙基、正丙基。 所述聚酷亞胺前體可W采用W下結構通式:f 其中,n為800-2000之間的任意整數值;本實施例中n為1000。 所述二元醇可W采用W下結構通式: 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反應步驟中參與反應的官能團為徑基、簇基、氨基,與上述反 應官能團連接的燒控基團的碳原子的個數不相關,一般地,上述1?1、1?2、1?3,可^為碳原子數 為1-6的燒控基團,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W根據最終要合成聚酷亞胺的分子量的大小進行 選擇,在此不作限定; 確定了上述原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聚酰亞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將四元酸和二元胺進行反應生成聚酰亞胺前體;將所述聚酰亞胺前體和二元醇進行反應生成聚酰亞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海,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