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和反向器組成,所述第一PMOS管與第一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一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PMOS管的漏極且第二P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輸出端,第一N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與第二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二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一PMOS管的漏極,第二NMOS管的柵極通過反向器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電源端具有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直流電壓的幅值與輸出端的電壓幅值相對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電路結構簡單、實用,只需調整電源端的電壓值便可輕松獲得所需電壓幅值,方便電子工程師靈活獲取適合幅值的方波信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其應用于微電子電路設計。
技術介紹
在微電子電路和芯片電路當中常會設計通過周期方波作為電路的控制信號或驅動信號,最簡單的是直接引接電路時鐘信號,但電路時鐘信號一般的電壓幅值是在3.4V至5V之間,這就較難實現對后續電路的控制或驅動。所以,需要增設幅值轉換電路,將方波的有效周期電壓幅值提升至足夠值,以滿足控制或驅動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
技術介紹
中所提及的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該電路主要系由第一 PMOS管、第二 PMOS管、第一 NMOS管、第二 NMOS管和反向器組成,所述第一 PMOS管與第一 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一 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 PMOS管的漏極且第二 P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輸出端,第一 N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第二 PMOS管與第二 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二 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一 PMOS管的漏極,第二 NMOS管的柵極通過反向器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電源端具有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直流電壓的幅值與輸出端的電壓幅值相對應。于本技術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當中,所述第一 P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電源端,其漏極連接所述第一 NMOS管的源極,所述第一 NMOS管的漏極連接地端;所述第二 P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電源端,其漏極連接所述第二 NMOS管的源極,所述第二 NMOS管的漏極連接地端。于本技術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當中,所述第一直流電壓的可取范圍是+1V至 +30V。本技術的優越性體現在:將低電壓幅值的方波同步轉換成足夠電壓幅值的信號輸出,滿足控制或驅動的需求;同時,本技術電路結構簡單、實用,只需調整電源端的電壓值便可輕松獲得所需電壓幅值,方便電子工程師靈活獲取適合幅值的方波信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之具體電路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輸入端與輸出端的信號對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下結合附圖1-2,對本申請方案作進一步描述:—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具有輸入端IN和輸出端0UT,該電路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Tl、第二 PMOS管T2、第一 NMOS管T3、第二 NMOS管T4和反向器T5組成,所述第一PMOS管Tl與第一 NMOS管T3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一 PMOS管Tl的柵極連接第二PMOS管T2的漏極且第二 PMOS管T2的漏極連接所述輸出端0UT,第一 NMOS管T3的柵極連接所述輸入端IN ;所述第二 PMOS管T2與第二 NMOS管T4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二PMOS管T2的柵極連接第一 PMOS管Tl的漏極,第二 NMOS管T4的柵極通過反向器T5連接所述輸入端IN ;所述電源端具有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直流電壓的幅值與輸出端的電壓幅值相對應。所述第一 PMOS管Tl的源極連接所述電源端,其漏極連接所述第一 NMOS管T2的源極,所述第一 NMOS管T3的漏極連接地端;所述第二 PMOS管T2的源極連接所述電源端,其漏極連接所述第二 NMOS管T4的源極,所述第二 NMOS管T4的漏極連接地端。所述第一直流電壓的可取范圍是+1V至+30V。具體實施原理:(所述輸入端處輸入幅值為+5V的周期方波,電源端選擇+15V直流電壓)當方波的“5V”到來時,所述第一 NMOS管T3導通,第二 NMOS管T4截止,第二 PMOS管T2的柵極電壓被拉低,故使第二 PMOS管T2導通,向輸出端OUT產生+15V直流電壓輸出;所述第一 PMOS管Tl的柵極電壓被拉高,故使其截止;當方波的“0V”到來時,所述第一 NMOS管T3截止,第二 NMOS管T4導通,將輸出端OUT電壓拉至0V,所述第一 PMOS管Tl的柵極電壓被拉低,故使其導通,從而將第二 PMOS管T2的柵極電壓接高,令其截止。由上述方式,便能對+5V周期方波信號的同步正向放大,產生+15V周期方波信號,滿足后續電路的驅動電壓需求。上述優選實施方式應視為本申請方案實施方式的舉例說明,凡與本申請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為基礎作出的技術推演、替換、改進等,均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第二 PMOS管、第一 NMOS管、第二 NMOS管和反向器組成,所述第一 PMOS管與第一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一 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 PMOS管的漏極且第二P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輸出端,第一 N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第二 PMOS管與第二 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二 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一 PMOS管的漏極,第二 NMOS管的柵極通過反向器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電源端具有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直流電壓的幅值與輸出端的電壓幅值相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電源端,其漏極連接所述第一 NMOS管的源極,所述第一 NMOS管的漏極連接地端;所述第二 P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電源端,其漏極連接所述第二 NMOS管的源極,所述第二 NMOS管的漏極連接地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電壓的可取范圍是+1V至+30V。【專利摘要】本技術提出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和反向器組成,所述第一PMOS管與第一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一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PMOS管的漏極且第二P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輸出端,第一N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與第二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二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一PMOS管的漏極,第二NMOS管的柵極通過反向器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電源端具有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直流電壓的幅值與輸出端的電壓幅值相對應。本技術電路結構簡單、實用,只需調整電源端的電壓值便可輕松獲得所需電壓幅值,方便電子工程師靈活獲取適合幅值的方波信號。【IPC分類】H02M3/156【公開號】CN204810146【申請號】CN201520422828【專利技術人】方鏡清 【申請人】中山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申請日】2015年6月1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同步方波幅值轉換電路,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和反向器組成,所述第一PMOS管與第一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一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PMOS管的漏極且第二P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輸出端,第一N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與第二NMOS管串聯接于電源端與地端之間,第二P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一PMOS管的漏極,第二NMOS管的柵極通過反向器連接所述輸入端;所述電源端具有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直流電壓的幅值與輸出端的電壓幅值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鏡清,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