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包括手剎系統(tǒng)、腳剎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數(shù)據(jù)線與手剎系統(tǒng)和腳剎系統(tǒng)連接,通過主控制器實現(xiàn)各個信號的轉換及傳遞,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指示燈一、指示燈二顯示整個裝置的運行情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整體結構設計新穎,實用性強,突破了傳統(tǒng)的手動式的汽車剎車裝置,采用一鍵式操作并設定多重保險裝置保護車輛的剎車系統(tǒng),操作十分簡易,安全性能較高,并且可以很好的延長汽車手剎中鋼絲拉線的使用壽命,更能保護車輛停駐的安全性,非常值得在市場上進行推廣。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剎車裝置領域,特別是一種通過液壓缸輔助制動的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車輛日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車輛使用中,車輛的剎車性能在整個車輛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一旦車輛的剎車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就可能帶來很嚴重的事故,造成人員財產的損失,在現(xiàn)有的車輛中,剎車系統(tǒng)主要包括腳剎系統(tǒng)及手剎系統(tǒng),但是腳剎系統(tǒng)中,駕駛員在對車輛進行腳剎制動時,常常因為腳剎的靈敏度下降,踏板操作性能降低,影響腳剎效果,并且傳統(tǒng)的腳剎裝置中,駕駛員對踏板的踩踏也很不便,腳剎踏板下經常存有間隙,這也影響著車輛的腳剎制動性能;在傳統(tǒng)的車輛手剎系統(tǒng)中,較多的是采用手拉手剎桿進行制動,操作相對麻煩,并且駕駛員常常在汽車仍沒有完全停止的情況下就拉上后剎,這就使得手剎中的鋼絲拉線處于極限的繃緊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手剎性能,減小了手剎鋼絲拉線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目前汽車剎車裝置領域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液壓缸輔助制動的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包括手剎系統(tǒng)、腳剎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數(shù)據(jù)線與手剎系統(tǒng)和腳剎系統(tǒng)連接,通過主控制器實現(xiàn)各個信號的轉換及傳遞,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指示燈一、指示燈二顯示整個裝置的運行情況。所述手剎系統(tǒng)包括主體、傳動單元、拉絲保護單元、撥動單元;所述主體包括鋼絲拉線、外殼、指示燈一、指示燈二、按鍵、安裝架、導軌一、主控制器、底盤、信號接收器、固定板一、缸筒、固定板二、活塞桿;所述鋼絲拉線與連接桿的后部鉸鏈連接;所述指示燈一、指示燈二、按鍵均設于外殼的頂部;所述安裝架的底部固定于底盤上;兩個導軌一設于底盤的兩側,所述主控制器固定于底盤上;所述信號接收器設于固定板一的后部,固定板一的底部固定于底盤上;所述缸筒的底部固定于固定板一上,頂部固定于固定板二上;固定板二的底部固定于底盤上;活塞桿(18)嵌于缸筒中;所述傳動單元包括推動桿、主支撐桿、連桿一、連桿二、連接軸;所述推動桿的后部與活塞桿固定,頂部與連桿一的底部鉸接;連桿一的頂部與主支撐桿的中部鉸接;主支撐桿的底部與底盤前部的鉸鏈鉸接;主支撐桿的頂部與連桿二的一端鉸接,連桿二的另一端與連接軸的前部鉸接,連接軸的后部與連接桿的底部固定;所述拉絲保護單元包括導套一、支座、支撐臺、信號發(fā)射器一、支撐板一、壓力傳感器一、彈簧一、導軌二、連接桿、導套二、連接套、支撐板二;所述導套一固定嵌于支座內圈中;支座的底部固定于安裝架的頂部;所述支撐臺的底部固定于安裝架的頂部;所述信號發(fā)射器一固定于支撐板一的側面,壓力傳感器一固定于支撐板一的另一側;所述彈簧一套于導軌二上,一端貼合于壓力傳感器一上,另一端貼合于連接桿的側面,所述導軌二的一端與支撐板一固定,另一端通過連接套與支撐板二固定;所述導套二固定嵌于連接桿中;連接套固定于支撐板二上;所述撥動單元包括立板一、信號發(fā)射器二、導軌三、墊塊、連接塊、支撐塊、支撐軸、彈簧二、壓力傳感器二、立板二、撥塊、觸發(fā)器;所述立板一、信號發(fā)射器二、支撐塊、立板二的底部固定于底盤旁側的安裝塊上;所述導軌三通過前后兩個支撐塊固定;連接塊底部的滑塊套于導軌三上,支撐軸的一端與連接塊的側面連接,另一端嵌于立板二中,墊塊固定于連接塊的另一側;所述彈簧二套于支撐軸上,一端與連接塊的側面貼合,另一端與壓力傳感器二貼合;壓力傳感器二固定于立板二的側面;撥塊固定于推動桿的側面;觸發(fā)器的斷面固定于立板一的側面。所述腳剎系統(tǒng)包括安裝板三、車體、擺臂、踏板、驅動器一、電動缸一、雙頭鉸鏈、彈簧三、壓力傳感器三、驅動器二、電動缸二;所述安裝板三的端面固定于車體上,另一端與電動缸二固定;擺臂的頂部與車體鉸接;踏板固定于擺臂的底部;驅動器一固定于電動缸一上;電動缸一的缸筒底部與車體鉸接,活塞桿的頂部與擺臂鉸接;所述雙頭鉸鏈的一端與擺臂鉸接,另一端與電動缸二的活塞桿頂部鉸接;彈簧三套于電動缸二的活塞桿上,且一端貼合于活塞桿的頂部,另一端貼合于壓力傳感器三;壓力傳感器三與驅動器二連接,驅動器二與電動缸二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所要實現(xiàn)的技術效果是:本技術整體結構設計新穎,采用一鍵式剎車裝置設計,并且實時通過顯示燈了解車輛停駐狀況,在腳剎、手剎部分都設有輔助系統(tǒng),操作更方便,可靠性更高,在手剎過程中可以通過壓力傳感器監(jiān)測手剎裝置中鋼絲拉線的受力狀況,采用液壓推動式手剎裝置,動力穩(wěn)定,手剎更加安全,當鋼絲拉線受力較大超過安全值時,可以在腳剎系統(tǒng)的配合下重新停駐,從而減少對鋼絲拉線的磨損,提高使用壽命,在日常車輛駕駛過程中,腳剎系統(tǒng)中的腳剎雙重液壓缸進行輔助制動,可以提高腳剎的安全性,操作穩(wěn)定性更高。【附圖說明】圖1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手剎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手剎去外殼示意圖。圖3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手剎去外殼正視圖。圖4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手剎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腳剎結構示意圖。圖6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腳剎正視圖。圖7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運行方式一。圖8為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的運行方式二。其中:1鋼絲拉線、2外殼、3指示燈一、4指示燈二、5按鍵、6安裝架、7導軌一、8主控制器、9底盤、10主支撐桿、11連桿一、12連桿二、13連接軸、14信號接收器、15固定板一、16缸筒、17固定板二、18活塞桿、19推動桿、20導套一、21支座、22支撐臺、23信號發(fā)射器一、24支撐板一、25壓力傳感器一、26彈簧一、27導軌二、28連接桿、29導套二、30連接套、31支撐板二、32立板一、33信號發(fā)射器二、34導軌三、35墊塊、36連接塊、37支撐塊、38支撐軸、39彈簧二、40壓力傳感器二、41立板二、42撥塊、43觸發(fā)器、44安裝板三、45車體、46擺臂、47踏板、48驅動器一、49電動缸一、50雙頭鉸鏈、51彈簧三、52壓力傳感器三、53驅動器二、54電動缸二。【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包括手剎系統(tǒng)、腳剎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數(shù)據(jù)線與手剎系統(tǒng)和腳剎系統(tǒng)連接,通過主控制器8實現(xiàn)各個信號的轉換及傳遞,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指示燈一 3、指示燈二 4顯示整個裝置的運行情況。如圖2,圖3,圖4所示,所述手剎系統(tǒng)包括主體、傳動單元、拉絲保護單元、撥動單J L ο所述主體包括鋼絲拉線1、外殼2、指示燈一 3、指示燈二 4、按鍵5、安裝架6、導軌一 7、主控制器8、底盤9、信號接收器14、固定板一 15、缸筒16、固定板二 17、活塞桿18 ;所述鋼絲拉線I與連接桿28的后部鉸鏈連接;所述指示燈一 3、指示燈二 4、按鍵5均設于外殼2的頂部;所述安裝架6的底部固定于底盤9上;兩個導軌一 7設于底盤9的兩側,所述主控制器8固定于底盤9上;所述信號接收器14設于固定板一 15的后部,固定板一 15的底部固定于底盤9上;所述缸筒16的底部固定于固定板一 15上,頂部固定于固定板二 17上;固定板二 17的底部固定于底盤9上;活塞桿18嵌于缸筒16中。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鍵式多保險剎車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剎系統(tǒng)、腳剎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數(shù)據(jù)線與手剎系統(tǒng)和腳剎系統(tǒng)連接,通過主控制器(8)實現(xiàn)各個信號的轉換及傳遞,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指示燈一(3)、指示燈二(4)顯示整個裝置的運行情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秦亮,金相國,李茂明,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三立匯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