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包括智能控制平臺、放卷裝置、收卷裝置、傳送平臺、傳動裝置、傳感裝置、拍照裝置和計米器;智能控制平臺控制連接放卷裝置、收卷裝置、傳動裝置、傳感裝置、拍照裝置和計米器;放卷裝置將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松卷后經(jīng)過傳送平臺傳送至收卷裝置;傳動裝置為傳送平臺提供動力;計米器與收卷裝置連接;傳感裝置包括一個光澤度傳感器,光澤度傳感器設置在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上方;拍照裝置位于傳送平臺的一側,可同時取景傳送平臺上的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上表面和計米器顯示屏的圖像。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高了檢測質(zhì)量、工作效率及精度、穩(wěn)定性,降低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工程結構加固用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包括碳纖維復合材,芳綸纖維復合材和玻璃纖維復合材具有比強度高、質(zhì)量輕、易于剪裁施工等優(yōu)點,在混凝土結構的補強的加固領域尤其受到推崇。我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展FRP的研究應用工作,其中外部粘貼FRP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料除了力學性能指標外,外觀和數(shù)量也成為該材料的重要指標。生產(chǎn)廠家的的纖維復合材產(chǎn)品抽檢和質(zhì)量管理以及業(yè)主對于產(chǎn)品的力學性能之外的外觀和數(shù)量復驗都需要檢測。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放卷鋪開10-20米,然后再人工收卷的方法進行外觀和數(shù)量的觀察檢測。該方法效率低下,而且不能檢測完全,最后采用人工收卷后的纖維復合材料不緊湊并且容易出現(xiàn)收卷不齊整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本技術更進一步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包括智能控制平臺、放卷裝置、收卷裝置、傳送平臺、傳動裝置、傳感裝置、拍照裝置和計米器;所述智能控制平臺控制連接所述放卷裝置、收卷裝置、傳動裝置、傳感裝置、拍照裝置和計米器;所述放卷裝置將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松卷后經(jīng)過傳送平臺傳送至收卷裝置;所述傳動裝置為傳送平臺提供動力;所述計米器與所述收卷裝置連接;所述傳感裝置包括一個光澤度傳感器,所述光澤度傳感器設置在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上方;所述拍照裝置位于所述傳送平臺的一側,可同時取景傳送平臺上的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上表面和計米器顯示屏的圖像。在本技術方案中,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的長度可通過計米器測量,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表面是否平整、有無氣泡、氣泡的個數(shù)和半徑均可通過光澤度傳感器來進行測量,光澤度傳感器利用光澤的光學特性,即散射和規(guī)則反射光線的整體比例來實現(xiàn)測量,光澤度傳感器內(nèi)配有接收器和設有8個發(fā)射軸的紅光LED燈,紅光LED燈向不同方向發(fā)射光線,形成了約大小的光斑,利用光的反射與折射原理測算出氣泡大小及個數(shù),智能控制平臺將接收光澤度傳感器的信號記錄光斑的位置和大小。光澤度傳感器提供了 50mm的探測距離。智能控制平臺在接收到不良外觀的信號后控制拍照裝置啟動,同時拍下計米器的顯示信息和不良外觀面的圖像信息進行存儲。因此本技術方案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來說,可自動地檢測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外觀和尺寸并記錄,替代人工視覺檢測,降低了大批量生產(chǎn)過程結束后的檢測工作量,提高了檢測質(zhì)量、工作效率及精度,提高了檢測穩(wěn)定性,降低人力成本。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給操作人員提供了一個散熱量和噪聲低的工作環(huán)境。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傳動裝置為伺服電機。本技術方案中的傳感裝置需要在低速下進行感應檢測,而伺服電機在低速狀態(tài)下運行平穩(wěn),低速運行時不會產(chǎn)生類似于步進電機的步進運行現(xiàn)象。顯著提高了運轉精度,克服了步進電機失步的問題;通過采用性能優(yōu)越的伺服電機進行自動放卷、收卷纖維復合材,提高收卷效率和收卷緊湊度,抗過載能力強,能承受三倍于額定轉矩的負載。在本技術方案中,收卷裝置則采用自動化成都很高的液壓收卷。因為液壓收卷裝置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各種卷料加工生產(chǎn)線領域。卷材料包括布料、紙料、塑料、纖維、銅、鋁、合金、普碳鋼、不銹鋼等等,此裝置在收卷業(yè)界內(nèi)技術已經(jīng)是相當成熟的了,而且品牌種類眾多,價格合理,性能穩(wěn)定,可以有效控制收卷過程中張力的控制及側面對齊等問題。作為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感裝置還包括若干對厚度傳感器,若干對所述厚度傳感器分別貼在傳送平臺上的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上下表面。在本技術方案中使用的是接觸式厚度傳感器,因為在本技術方案中,傳送裝置的傳送速度較低,一般不會超過5m/s,而接觸式厚度傳感器可測量移動速度較低(小于5米/秒)的材料,精度可達0.1?I %。為了保證檢測精度,根據(jù)本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實例,一共應用了三對相同的接觸式厚度傳感器,分別位于傳送平臺上的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起始、中間以及末端部位,每個部位將兩個相同的位移傳感器分別安裝于被測材料的上下兩面,智能控制平臺在處理數(shù)據(jù)的時候取三組接觸式厚度傳感器感應的平均值。作為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的進一步改進,為了檢測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寬度,還包括一個測徑儀和若干對激光測徑傳感器,所述測徑儀信號連接至所述智能控制平臺;所述測徑儀信號連接至激光測徑傳感器,若干對所述激光測徑傳感器設置在傳送平臺上的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前后側邊。激光測徑傳感器利用的是半導體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射的660nm波長的激光作為探測信號,抗干擾能力強;根據(jù)本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實例,本技術方案中包含兩對激光測徑傳感器,其中一對激光測徑傳感器在放卷裝置后面一米左右的位置,另外一對在收卷裝置前一米左右的位置。作為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的進一步改進,為了檢測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彎折率,上述傳感裝置還包括一對位置傳感器,一對所述位置傳感器分別位于所述放卷裝置和收卷裝置的不同側。位置傳感器在放卷裝置和收卷裝置上各安裝一個,系統(tǒng)利用收放間距和左右位移差計算出彎折率。作為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的更進一步改進,為了對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表面的一些簡單的不良進行簡單地智能修復,所述收卷裝置的壓輥后方平行于壓輥和側方垂直于壓輥均設置有修剪刀片。當光澤度傳感器及拍照裝置判定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表面不平整是接頭引起的,那么智能控制平臺會輸出指令,當接頭位置到達收卷裝置后,收卷裝置壓輥后方的修剪刀片會沿著收卷方向運動,這樣可以避免因逆向造成其他復合材受損。對側面的修復依靠的是壓輥上方和下方的修剪刀片進行修剪。修剪刀片可以通過滑道移動,當需要修復的位置到達壓輥,智能控制平臺傳送出指令,上下修剪刀片閉合,進而將復合材側面多余的原材修剪掉。綜上所述可見本技術方案可實現(xiàn)對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的檢測和記錄,同時可以精準地檢測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長度、厚度和寬度等尺寸信息,在本
中,將材料的長度、厚度和寬度等尺寸信息統(tǒng)稱為數(shù)量信息。本技術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技術采用如上技術方案,可自動地檢測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外觀和尺寸并記錄,替代人工視覺檢測,并且可以對外觀不良進行簡單的智能修復,降低了大批量生產(chǎn)過程結束后的檢測工作量,提高了檢測質(zhì)量、工作效率及精度,提高了檢測穩(wěn)定性,降低人力成本。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給操作人員提供了一個散熱量和噪聲低的工作環(huán)境。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構成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以及由這些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所帶來的優(yōu)點之外,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所能解決的其他技術問題、技術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術特征以及這些技術特征所帶來的優(yōu)點,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的原理框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能控制平臺;20、放卷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外觀和數(shù)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平臺、放卷裝置、收卷裝置、傳送平臺、傳動裝置、傳感裝置、拍照裝置和計米器;所述智能控制平臺控制連接所述放卷裝置、收卷裝置、傳動裝置、傳感裝置、拍照裝置和計米器;所述放卷裝置將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松卷后經(jīng)過傳送平臺傳送至收卷裝置;所述傳動裝置為傳送平臺提供動力;所述計米器與所述收卷裝置連接;所述傳感裝置包括一個光澤度傳感器,所述光澤度傳感器設置在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的上方;所述拍照裝置位于所述傳送平臺的一側,可同時取景傳送平臺上的結構加固用纖維復合材上表面和計米器顯示屏的圖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阿龍,宋永發(fā),許小海,韓少冬,
申請(專利權)人:卡本復合材料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