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2-15、延胡索5-7、制乳香2-4、續斷5-8、藕節3-4、合歡皮10-12、虎杖3-4、羌活2-4、石菖蒲5-6、徐長卿3-5、桑寄生1-2、元胡5-8、茺蔚子3-4、雪上一枝蒿2-4、白芷1-3、丁公藤4-5、穿山龍6-8、炙甘草10-15、蒲葵葉2-3、三尖杉根1-2;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外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托毒生肌、散瘀止痛、止血散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本發明專利技術對外傷出血具有很好的療效,其見效快、療效顯著、使用方便、治愈率高,且無副作用,能及時有效的減輕患者痛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屬于中藥領域。
技術介紹
外科門診經常會遇到感染性外傷,如流膿的傷口、慢性感染性竇道、縫合切口感染裂開、褥瘡、外傷未及時清創縫合傷口感染等等;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用于治療跌打腫痛的藥品為跌打損傷膠囊和跌打損傷片,這兩種藥物都是內服,不能直達病灶,見效緩慢;這兩種藥物的功效都是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對于外傷出血沒有止血及促進愈合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2-15、延胡索5-7、制乳香2-4、續斷5-8、藕節3-4、合歡皮10-12、虎杖3_4、羌活2_4、石菖蒲5_6、徐長卿3_5、桑寄生1-2、元胡5-8、茺蔚子3-4、雪上一枝蒿2-4、白芷1_3、丁公藤4_5、穿山龍6_8、炙甘草10-15、蒲葵葉2-3、三尖杉根1-2。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4、延胡索6、制乳香3、續斷6、藕節3.5、合歡皮11、虎杖3.5、羌活3、石菖蒲5.5、徐長卿4、桑寄生1.5、元胡6、茺蔚子3.5、雪上一枝蒿3、白]E 2、丁公藤4.5、穿山龍7、炙甘草12、蒲葵葉2.5、三尖杉根1.5。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過200目篩,然后加入適量的醫用酒精,攪拌混合均勻,涂覆于患處,每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即可治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外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托毒生肌、散瘀止痛、止血散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本專利技術對外傷出血具有很好的療效,其見效快、療效顯著、使用方便、治愈率高,且無副作用,能及時有效的減輕患者痛苦。【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黃芪14、延胡索6、制乳香3、續斷6、藕節3.5、合歡皮11、虎杖3.5、羌活3、石菖蒲5.5、徐長卿4、桑寄生1.5、兀胡6、憲蔚子3.5、雪上一枝蒿3、白]E 2、丁公藤4.5、穿山龍7、炙甘草12、蒲葵葉2.5、三尖杉根1.5。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過200目篩,然后加入適量的醫用酒精,攪拌混合均勻,涂覆于患處,每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即可治愈。典型病例: 病例1:苗某,男,29歲,手部被刀具割傷,傷處有2cm傷口,鮮血流出,涂敷本專利技術的外用中藥,每日一次,連續涂敷一個療程后,傷處愈合,有小鮮肉長出,后繼續涂敷一個療程,創面愈合,無疤痕。病例2:馬某,女,57歲,額頭磕傷,表皮受損流血,血液從創口四周滲出,出血量少、色紅,有明顯的疼痛感,涂敷本專利技術的外用,每日一次,連續涂敷一周后,傷口基本愈合,結疤,后繼續涂敷兩個療程,痊愈,無疤痕。病例3:盛某,男,61歲,在外運動時不慎摔倒,導致膝關節擦傷,表皮破損導致有少量鮮血處理,回家簡單處理后,幾日傷口化膿,不見轉好,后涂敷本專利技術的外用中藥,每日一次,連續涂敷兩個療程后,傷口基本愈合,后鞏固療效繼續涂敷一個療程,基本痊愈,無疤痕。【主權項】1.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2-15、延胡索5-7、制乳香2-4、續斷5-8、耦節3-4、合歡皮10-12、虎杖3-4、憲活2-4、石昌蒲5-6、徐長卿3-5、桑寄生1-2、元胡5-8、茺蔚子3-4、雪上一枝蒿2_4、白芷1_3、丁公藤4_5、穿山龍6-8、炙甘草10-15、蒲葵葉2-3、三尖杉根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4、延胡索6、制乳香3、續斷6、藕節3.5、合歡皮11、虎杖3.5、羌活3、石菖蒲5.5、徐長卿4、桑寄生1.5、元胡6、茺蔚子3.5、雪上一枝蒿3、白芷2、丁公藤4.5、穿山龍7、炙甘草12、蒲葵葉2.5、三尖杉根1.5。【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2-15、延胡索5-7、制乳香2-4、續斷5-8、藕節3-4、合歡皮10-12、虎杖3-4、羌活2-4、石菖蒲5-6、徐長卿3-5、桑寄生1-2、元胡5-8、茺蔚子3-4、雪上一枝蒿2-4、白芷1-3、丁公藤4-5、穿山龍6-8、炙甘草10-15、蒲葵葉2-3、三尖杉根1-2;本專利技術的外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托毒生肌、散瘀止痛、止血散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本專利技術對外傷出血具有很好的療效,其見效快、療效顯著、使用方便、治愈率高,且無副作用,能及時有效的減輕患者痛苦。【IPC分類】A61K36/8945, A61P17/02, A61P7/04【公開號】CN105147940【申請號】CN201510432825【專利技術人】董良清 【申請人】當涂縣科輝商貿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申請日】2015年7月22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外傷出血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芪12?15、延胡索5?7、制乳香2?4、續斷5?8、藕節3?4、合歡皮10?12、虎杖3?4、羌活2?4、石菖蒲5?6、徐長卿3?5、桑寄生1?2、元胡5?8、茺蔚子3?4、雪上一枝蒿2?4、白芷1?3、丁公藤4?5、穿山龍6?8、炙甘草10?15、蒲葵葉2?3、三尖杉根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良清,
申請(專利權)人:當涂縣科輝商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