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銅質頂面的建筑瓦片結構,其特征在于:建筑瓦片結構包括銅質裝飾層和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呈圓柱形的第一框架部分、呈弧形的第二框架部分、呈弧形的第三框架部分,第二框架部分的右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左側,第三框架部分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右側,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一安裝槽,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三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二安裝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降低銅質裝飾層的厚度,降低制造成本;支撐框架的結構設置合理,使其非常適用于進行一次性擠壓成型,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具有銅質頂面的建筑瓦片結構。
技術介紹
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用于蓋房子。顏色以磚紅色和灰色為主,應用于建筑上,不僅隔熱防雨而且美觀整潔,耐用性高。我國瓦片它的使用始于西周早期,現在瓦片的材質種類較多,例如玻璃材質、合金材質、銅質的瓦片。因為銅質的建筑瓦片可以塑造出較為金碧輝煌或莊重的效果,因而在寺廟、藝術設計建筑領域,銅質的建筑瓦片應用較多,而現有建筑瓦片多采用精致純銅,經模具壓制而成,各種復雜面在做細致加工和組合,安裝時先放置框架,再固定銅瓦,循環漸進的完成整體安裝。因此建筑瓦片多為實心結構,重量較重,且材料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重量輕、成本低且結構牢固的具有銅質頂面的建筑瓦片結構。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具有銅質頂面的建筑瓦片結構,其特征在于:建筑瓦片結構包括銅質裝飾層和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呈圓柱形的第一框架部分、呈弧形的第二框架部分、呈弧形的第三框架部分,第二框架部分的右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左側,第三框架部分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右側,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一安裝槽,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三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二安裝槽,銅質裝飾層包括呈朝上凸的圓弧形的第一銅質裝飾層以及朝下凸的圓弧形的第二銅質裝飾層,所述第一銅質裝飾層與第一框架部分的上表面部分相適應,所述第二銅質裝飾層與第一框架部分的上表面部分以及第二框架部分的上表面部分相適應,第一銅質裝飾層的左右兩端均固定有第—接頭,第二銅質裝飾層的左右兩端均固定有第二卡接頭,第一銅質裝飾層貼合在第一框架部分的上表面時,第一銅質裝飾層的兩個第一卡接頭分別卡入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第二銅質裝飾層的左端的第二卡接頭卡入第二安裝槽,第二銅質裝飾層的右端的第二卡接頭卡入另一支撐框架的第一安裝槽,第一框架部分下方設置有用于實現將建筑瓦片固定在屋頂的第三安裝槽,第二框架部分的左端設置有第三卡接頭,第三框架部分的右端設置有用于卡接第三卡接頭的第四安裝槽。采用上述結構,由于建筑瓦片采用擠壓成型的支撐框架的上表面包覆銅質裝飾層,可以使得建筑瓦片在完成建筑安裝后,可以實現與現有工藝的全銅建筑瓦片近乎一樣的裝飾效果,并且由于主體部分,可以由支撐框架受力,因此可以降低銅質裝飾層的厚度,降低制造成本;支撐框架的結構設置合理,使其非常適用于進行一次性擠壓成型,因此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也相應可以在擠壓中成型,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銅質裝飾層和支撐框架通過插接實現安裝,建筑瓦片之間也通過插接實現安裝,大大提高了安裝方便性,并且相鄰的建筑瓦片依次固定連接,因此可以提高整體固定效果。作為優選,第一框架部分內設置有若干個呈輻射狀的第一加強筋,所有第一加強筋的內端固定在一起,且所有加強筋的內端位于第一框架部分的中心位置,第一加強筋的外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內壁上。采用這種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強度。作為優選,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下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二加強筋,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三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下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三加強筋。采用這種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強度。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框架部分、第二框架部分、第三框架部采用擠壓成型的一體式結構。采用這種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強度。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由于建筑瓦片采用擠壓成型的支撐框架的上表面包覆銅質裝飾層,可以使得建筑瓦片在完成建筑安裝后,可以實現與現有工藝的全銅建筑瓦片近乎一樣的裝飾效果,并且由于主體部分,可以由支撐框架受力,因此可以降低銅質裝飾層的厚度,降低制造成本;支撐框架的結構設置合理,使其非常適用于進行一次性擠壓成型,因此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也相應可以在擠壓中成型,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銅質裝飾層和支撐框架通過插接實現安裝,建筑瓦片之間也通過插接實現安裝,大大提高了安裝方便性,并且相鄰的建筑瓦片依次固定連接,因此可以提高整體固定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建筑瓦片的安裝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建筑瓦片的安裝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支撐框架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的圖2中A處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的圖2中B處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解釋而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參見圖1-圖5,本實施例具有銅質頂面的建筑瓦片結構,建筑瓦片結構包括銅質裝飾層和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呈圓柱形的第一框架部分11、呈弧形的第二框架部分12、呈弧形的第三框架部分13,第二框架部分12的右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11的左側,第三框架部分13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11的右側,第一框架部分11和第二框架部分12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11的軸線延伸的第一安裝槽14,第一框架部分1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銅質頂面的建筑瓦片結構,其特征在于:建筑瓦片結構包括銅質裝飾層和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呈圓柱形的第一框架部分、呈弧形的第二框架部分、呈弧形的第三框架部分,第二框架部分的右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左側,第三框架部分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框架部分的右側,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一安裝槽,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三框架部分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沿著第一框架部分的軸線延伸的第二安裝槽,銅質裝飾層包括呈朝上凸的圓弧形的第一銅質裝飾層以及朝下凸的圓弧形的第二銅質裝飾層,所述第一銅質裝飾層與第一框架部分的上表面部分相適應,所述第二銅質裝飾層與第一框架部分的上表面部分以及第二框架部分的上表面部分相適應,第一銅質裝飾層的左右兩端均固定有第一卡接頭,第二銅質裝飾層的左右兩端均固定有第二卡接頭,第一銅質裝飾層貼合在第一框架部分的上表面時,第一銅質裝飾層的兩個第一卡接頭分別卡入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第二銅質裝飾層的左端的第二卡接頭卡入第二安裝槽,第二銅質裝飾層的右端的第二卡接頭卡入另一支撐框架的第一安裝槽,第一框架部分下方設置有用于實現將建筑瓦片固定在屋頂的第三安裝槽,第二框架部分的左端設置有第三卡接頭,第三框架部分的右端設置有用于卡接第三卡接頭的第四安裝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哲軍,黃春燕,
申請(專利權)人:劉哲軍,黃春燕,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