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放線裝置,用于解決徒手進行硬線拉直時,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以及容易劃傷人手部的問題。前、后固定板間隔設置并固定在地面上,在前固定板與后固定板之間鋪設有一對導軌;在平板的底部設有可沿導軌行走的軌道輪,在平板頂部設有C形的擋圈,在擋圈的內腔中設有固定器,在固定器的周圍設有若干圓弧形的活動板,在每一活動板與固定器之間分別設有第一彈簧;在平板上設有夾緊硬線的固定壓板和活動壓板;支架與導軌滑動連接,在靠近平板的支架一側設有凸起,在凸起的一側設有凹槽,在凸起上設有僅能上下移動的活動銷,平板上的掛鉤伸入到凹槽中后可穿在活動銷上。該裝置由電機驅動,進而避免了徒手拉直硬線時對人手部的劃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放線
,具體地說是一種方便硬線拉直的裝置。
技術介紹
在電力施工中,尤其是開關柜、高壓柜布線之前,需要將成卷的硬線拉直,然后割成不同長度,穿上線號。在進行硬線的拉直作業時,一般是將成卷的線盤破開后,將硬線的一端綁在底面上的角鐵上,然后人拉著硬線的另一端走一段距離,直至線盤完全破開,然后人徒手拉拽硬線的該端,實現對硬線的拉直。這種方式下,綁在地面上的硬線通常被舍棄,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徒手拉拽的方式,對人的手部造成勒痕,嚴重時還會劃傷手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放線裝置,用于解決徒手進行硬線拉直時,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以及容易劃傷人手部的問題。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放線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導軌、行走總成、夾緊總成和拉直總成,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間隔設置并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前固定板與后固定板之間鋪設有一對導軌,在靠近后固定板的兩導軌之間設有齒條;所述行走總成包括平板、軌道輪、第一電機、擋圈、固定器、第一彈簧、活動板和掛鉤,在所述平板的底部設有可沿導軌行走的軌道輪,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平板底部驅動軌道輪的行走,在所述平板的頂部設有C形的擋圈,在所述擋圈的內腔中設有固定器,在所述固定器的周圍設有若干圓弧形的活動板,在每一所述活動板與固定器之間分別設有第一彈簧,若干所述活動板與擋圈圍成放置線盤的放置腔;將線盤放在擋圈中后,線盤上硬線線頭穿過擋圈的缺口后固定在前固定板上;所述掛鉤設置在靠近后固定板的平板一側,在所述掛鉤作用端設有圓孔;所述夾緊總成包括固定壓板、活動壓板、安裝架和油缸,所述安裝架固定在平板后側,所述油缸固定在安裝架上,所述活動壓板固定在油缸活塞桿自由端,所述固定壓板設置在活動壓板正下方并固定在平板上,且硬線位于活動壓板與固定壓板之間;所述拉直總成包括支架、第二電機、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凸起和活動銷,所述支架與導軌滑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設有第二電機,在所述第二電機輸出端設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轉動安裝在支架下部的從動齒輪嚙合配合,且所述從動齒輪與齒條嚙合配合;在靠近行走總成的支架一側設有凸起,在所述凸起的一側設有正對掛鉤的凹槽,在所述凸起上端面設有貫穿凹槽的豎直孔,在所述豎直孔中設有僅能上下移動的活動銷,在所述活動銷的下部設有傾斜面,掛鉤進入到凹槽中后可沿傾斜面將活動銷頂起,隨著掛鉤的繼續移動活動銷穿在掛鉤的圓孔中實現行走總成與拉直總成的連接;在所述前固定板上設有第一行程開關,在所述后固定板上設有第二行程開關,第一、第二行程開關通過導線與控制器信號連接,控制器與第一電機信號連接,平板與第一行程開關、支架與第二行程開關碰觸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停止動作。進一步地,在所述平板上設有圓管狀的夾線器,在所述夾線器的內腔壁上設有若干列第二彈簧,在每列第二彈簧的自由端固定有活動架,在所述活動架上設有若干滾珠,硬線夾在若干所述滾珠之間并可相對滾珠滾動。進一步地,在所述前固定板上鉸接安裝有壓桿,所述壓桿與前固定板之間具有一縫隙,所述縫隙小于硬線的外徑,在所述壓桿自由端與前固定板之間設有對應的插孔,在所述插孔中設有插銷。進一步地,在所述導軌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組安裝架,每組的安裝架分別位于導軌的兩側,在靠近前固定板的安裝架上設有第一紅外線發射、接收器,在靠近后固定板的安裝架上設有第二紅外線發射、接收器;所述第一紅外線發射、接收器與第二紅外線發射、接收器交替工作,第一紅外線接收器和第二紅外線接收器分別與控制器信號連接,且當平板位于第一紅外線發射、接收器之間或第二紅外線發射、接收器之間時,控制器向第一電機發送信號使得第一電機輸出的旋轉運動速度降低。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板為三至六個。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彈簧的列數為三至六列。進一步地,當所述活動板為三個時,固定器為三棱柱形;所述活動板為四個時,固定器為正方體形;當所述活動板為五個時,固定器為五棱柱形;當所述活動板為六個時,固定器為正六棱柱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放線裝置,將線盤放置在行走總成中,通過擋圈、活動板、第一彈簧的設置防止線盤松垮,線盤上硬線線頭固定在前固定板上,行走總成行走將線盤破開,以代替人將線盤破開時的繁瑣工作;在所述平板上設置夾緊總成,以夾緊硬線的尾部,通過拉直總成的移動,實現對硬線的拉伸,以實現硬線的拉直。整個過程,由電機驅動,不要人徒手拉拽,進而避免了對人手部的劃傷。且硬線線頭夾在前固定板上,因夾緊破損的硬線長度短,可避免浪費。【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向局部視圖;圖3為行走總成的正視圖;圖4為行走總成的俯視圖;圖5為夾線器的剖視圖;圖6為硬線與夾線器中滾珠的配合示意圖;圖7為夾緊總成的示意圖;圖8為拉直總成的示意圖;圖9為圖8的側視圖;圖中:1前固定板,11壓桿,2后固定板,3導軌,31第一行程開關,32第二行程開關,33齒條,4行走總成,41平板,42擋圈,421缺口,43軌道輪,44掛鉤,45第一電機,46固定器,47第一彈簧,48活動板,5安裝板,51第一紅外線發射、接收器,52第二紅外線發射、接收器,6拉直總成,61支架,62第二電機,63主動齒輪,64從動齒輪,65軌道槽,66凸起,661凹槽,7鉸接,71插銷,72活動銷,8夾線器,81第二彈簧,82活動架,83滾珠,9安裝架,91油缸,92活動壓板,93固定壓板,10硬線。【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9所示,本技術主要包括前固定板1、后固定板2、導軌3、行走總成4、安裝板5、拉直總成6、夾緊總成和夾線器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前固定板I和后固定板2分別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前、后固定板之間的距離為幾十米甚至一百多米,該距離要大于一個線盤中的硬線總長度。在前固定板與后固定板之間設有一對導軌3,在導軌上設有行走總成4。如圖3所示,行走總成4包括平板41、擋圈42、軌道輪43、掛鉤44、第一電機45、固定器46、第一彈簧47和活動板48,在所述平板的底部轉動安裝有軌道輪43,軌道輪安裝在導軌上,軌道輪由設置在平板底部的第一電機45驅動轉動,如圖4所示,在平板的上部設有擋圈42,擋圈為C形的金屬件或塑料件,在擋圈上設有缺口 421。在擋圈的內腔中設有固定器46,固定器為立方體形,固定器的底部固定在平板上。在固定器的周圍設有四個活動板48,活動板為圓弧形的金屬板,活動板的下部與平板滑動連接,四個活動板分別與固定器的四個側面相對應,在固定器的四個側面與對應的活動板之間分別設有第一彈簧47。四個活動板的作用是張緊線盤的內圈,使用時,將線盤套在四個活動板上。擋圈的作用是防止線盤向外過度分散,線盤上的線頭一端穿過缺口后固定在前固定板上。在平板的前側設有掛鉤44,掛鉤為一金屬桿件,在掛鉤的自由端設有圓孔。固定器也可為其它形狀,活動板的數目也可為其他數目,根據活動板的數目設置固定器的形狀。如活動板為三個時,固定器為三棱柱形,活動板為五個時,固定器為正五棱柱。如圖2所示,在前固定板上鉸接安裝有一壓桿11,壓桿與前固定板之間具有一縫隙,該縫隙的寬度小于硬線的外徑。在壓桿與前固定板上設有相對應的插孔,將硬線線頭一端壓在壓桿與前固定板之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放線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導軌、行走總成、夾緊總成和拉直總成,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間隔設置并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前固定板與后固定板之間鋪設有一對導軌,在靠近后固定板的兩導軌之間設有齒條;所述行走總成包括平板、軌道輪、第一電機、擋圈、固定器、第一彈簧、活動板和掛鉤,在所述平板的底部設有可沿導軌行走的軌道輪,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平板底部驅動軌道輪的行走,在所述平板的頂部設有C形的擋圈,在所述擋圈的內腔中設有固定器,在所述固定器的周圍設有若干圓弧形的活動板,在每一所述活動板與固定器之間分別設有第一彈簧,若干所述活動板與擋圈圍成放置線盤的放置腔;將線盤放在擋圈中后,線盤上硬線線頭穿過擋圈的缺口后固定在前固定板上;所述掛鉤設置在靠近后固定板的平板一側,在所述掛鉤作用端設有圓孔;所述夾緊總成包括固定壓板、活動壓板、安裝架和油缸,所述安裝架固定在平板后側,所述油缸固定在安裝架上,所述活動壓板固定在油缸活塞桿自由端,所述固定壓板設置在活動壓板正下方并固定在平板上,且硬線位于活動壓板與固定壓板之間;所述拉直總成包括支架、第二電機、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凸起和活動銷,所述支架與導軌滑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設有第二電機,在所述第二電機輸出端設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轉動安裝在支架下部的從動齒輪嚙合配合,且所述從動齒輪與齒條嚙合配合;在靠近行走總成的支架一側設有凸起,在所述凸起的一側設有正對掛鉤的凹槽,在所述凸起上端面設有貫穿凹槽的豎直孔,在所述豎直孔中設有僅能上下移動的活動銷,在所述活動銷的下部設有傾斜面,掛鉤進入到凹槽中后可沿傾斜面將活動銷頂起,隨著掛鉤的繼續移動活動銷穿在掛鉤的圓孔中實現行走總成與拉直總成的連接;在所述前固定板上設有第一行程開關,在所述后固定板上設有第二行程開關,第一、第二行程開關通過導線與控制器信號連接,控制器與第一電機信號連接,平板與第一行程開關、支架與第二行程開關碰觸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停止動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支應平,郭偉杰,魏超,孫坤,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供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