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下導水部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和下導水部的通道,下導水部外側設有外螺紋圈,上導水部上方設有凹槽,凹槽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的內螺紋圈,導水管包括絕緣管和金屬管,絕緣管與通道連接,金屬管套在絕緣管上,所述外螺紋圈和內螺紋圈為金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
技術介紹
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如專利號201220717422.7的專利,其零件繁多,結構復雜,容易積聚水垢細菌,且進水連接件的導水管其出水口在頂部,冷水直接涌上頂部,水得不到充分的加熱,導致水溫不均。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們研制了一種改進的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有效解決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零件繁多、結構復雜、容易積聚水垢細菌的問題;有效解決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的進水連接件的導水管其出水口在頂部,導致的冷水直接涌上頂部、水得不到充分的加熱、水溫不均的問題。本技術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1、下導水部2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I和下導水部2的通道3,下導水部2外側設有外螺紋圈4,上導水部I上方設有凹槽5,凹槽5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5的內螺紋圈6,導水管包括絕緣管7和金屬管8,絕緣管7與通道3連接,金屬管8套在絕緣管7上,所述外螺紋圈4和內螺紋圈6為金屬。還包括將絕緣管7頂部與金屬管8頂部之間空隙封住的導流蓋9,該導流蓋9中部設有與絕緣管7相連通的通孔91。還包括封住金屬管8頂部的封蓋10,絕緣管7頂部與封蓋10之間留有空隙,絕緣管7與金屬管8之間也留有空隙,金屬管8管壁設有出水孔81。所述出水孔81位于金屬管8下部的管壁上。所述上導水部I中部向上延伸出與通道3相通的管道11,絕緣管7插進管道11內,金屬管8套在管道11外。所述上導水部I的橫截面外邊緣為正六邊形。所述絕緣管7為塑料。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該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下導水部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和下導水部的通道,下導水部外側設有外螺紋圈,上導水部上方設有凹槽,凹槽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的內螺紋圈,導水管包括絕緣管和金屬管,絕緣管與通道連接,金屬管套在絕緣管上,所述外螺紋圈和內螺紋圈為金屬,外螺紋圈和內螺紋圈能夠與熱水器和水管牢固連接,在能夠實現隔電墻的功能以及連接接口耐老化的情況下,零件少,結構簡單,不易積聚水垢細菌;除了上述特征,還包括封住金屬管頂部的封蓋,絕緣管頂部與封蓋之間留有空隙,絕緣管與金屬管之間也留有空隙,金屬管管壁設有出水孔,這樣的結構便于用于進水連接件,水不會直接涌上頂部,而是在金屬管側部涌出,水溫均勻,優選地,所述出水孔位于金屬管下部的管壁上,這樣就能使冷水往熱水器內膽底部涌出,水溫更均勻。這樣能有效解決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零件繁多、結構復雜、容易積聚水垢細菌的問題;有效解決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的進水連接件的導水管其出水口在頂部,導致的冷水直接涌上頂部、水得不到充分的加熱、水溫不均的問題,并且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美觀耐用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剖視圖。圖2為圖1 A處的放大圖。圖3為圖1 B處的放大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剖視圖。圖5為圖4 C處的放大圖。圖6為圖4 D處的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及其【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至圖3,本技術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1、下導水部2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I和下導水部2的通道3,下導水部2外側設有外螺紋圈4,上導水部I上方設有凹槽5,凹槽5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5的內螺紋圈6,導水管包括絕緣管7和金屬管8,絕緣管7與通道3連接,金屬管8套在絕緣管7上,所述外螺紋圈4和內螺紋圈6為金屬,外螺紋圈4和內螺紋圈6能夠與熱水器和水管牢固連接,在能夠實現隔電墻的功能以及連接接口耐老化的情況下,零件少,結構簡單,不易積聚水垢細菌;還包括將絕緣管7頂部與金屬管8頂部之間空隙封住的導流蓋9,該導流蓋9中部設有與絕緣管7相連通的通孔91,這樣的結構便于用于出水連接件,由于熱水會上升至上部,熱水直接從絕緣管7頂部進入,這樣就能獲取較高溫度的水,效率更高,且水流不會經過絕緣管7與金屬管8之間,減少水垢積聚。所述上導水部I中部向上延伸出與通道3相通的管道11,絕緣管7插進管道11內,金屬管8套在管道11外,安裝快捷方便,且使得絕緣管7與金屬管8之間增加距離,隔電效果更好。所述上導水部I的橫截面外邊緣為正六邊形,便于安裝時扭動,特別便于用扳手等工具扭動。所述絕緣管7為塑料。實施例二參見圖4至圖6,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1、下導水部2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I和下導水部2的通道3,下導水部2外側設有外螺紋圈4,上導水部I上方設有凹槽5,凹槽5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5的內螺紋圈6,導水管包括絕緣管7和金屬管8,絕緣管7與通道3連接,金屬管8套在絕緣管7上,所述外螺紋圈4和內螺紋圈6為金屬,外螺紋圈4和內螺紋圈6能夠與熱水器和水管牢固連接,在能夠實現隔電墻的功能以及連接接口耐老化的情況下,零件少,結構簡單,不易積聚水垢細菌;還包括封住金屬管8頂部的封蓋10,絕緣管7頂部與封蓋10之間留有空隙,絕緣管7與金屬管8之間也留有空隙,金屬管8管壁設有出水孔81,這樣的結構便于用于進水連接件,水不會直接涌上頂部,而是在金屬管8側部涌出,水溫均勻。所述出水孔81位于金屬管8下部的管壁上,這樣就能使冷水往熱水器內膽底部涌出,水溫更均勻。所述上導水部I中部向上延伸出與通道3相通的管道11,絕緣管7插進管道11內,金屬管8套在管道11外,安裝快捷方便,且使得絕緣管7與金屬管8之間增加距離,隔電效果更好。所述上導水部I的橫截面外邊緣為正六邊形,便于安裝時扭動,特別便于用扳手等工具扭動。所述絕緣管7為塑料。這樣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美觀耐用,能有效解決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零件繁多、結構復雜、容易積聚水垢細菌的問題;有效解決傳統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的進水連接件的導水管其出水口在頂部,導致的冷水直接涌上頂部、水得不到充分的加熱、水溫不均的問題。通過上述的結構和原理的描述,所屬
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在本技術基礎上采用本領域公知技術的改進和替代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主權項】1.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I)、下導水部(2)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I)和下導水部(2)的通道⑶,下導水部⑵外側設有外螺紋圈⑷,上導水部⑴上方設有凹槽(5),凹槽(5)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5)的內螺紋圈(6),導水管包括絕緣管(7)和金屬管(8),絕緣管(7)與通道(3)連接,金屬管⑶套在絕緣管(7)上,所述外螺紋圈⑷和內螺紋圈(6)為金屬。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絕緣管(7)頂部與金屬管(8)頂部之間空隙封住的導流蓋(9),該導流蓋(9)中部設有與絕緣管(7)相連通的通孔(9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熱水器用的進出水連接件,包括導水管和絕緣的并一體成型的導水件,其特征在于:導水件包括上導水部(1)、下導水部(2)和上下貫穿上導水部(1)和下導水部(2)的通道(3),下導水部(2)外側設有外螺紋圈(4),上導水部(1)上方設有凹槽(5),凹槽(5)的外壁內側設有包圍凹槽(5)的內螺紋圈(6),導水管包括絕緣管(7)和金屬管(8),絕緣管(7)與通道(3)連接,金屬管(8)套在絕緣管(7)上,所述外螺紋圈(4)和內螺紋圈(6)為金屬。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錦國,
申請(專利權)人:黃錦國,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