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機架頂部安裝有試漏水池,在試漏水池內底面左右并排有兩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的頂部前后并排有定位缺口;試漏水池左側壁的外表面前后并排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氣缸,這兩個氣缸的活塞桿伸到試漏水池內,這兩個氣缸的活塞桿伸入端之間有通氣塊;通氣塊右端前后并排有一組水平設置的壓頭,每個壓頭上沿軸向開有中心出氣孔,所有壓頭的中心出氣孔分別通過對應的支氣孔與同一個主氣孔連通,主氣孔的進氣端接有一個進氣接頭;空壓機分別通過一根第一進氣管對兩個氣缸供氣,空壓機接有第二進氣管,第二進氣管與進氣接頭相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方便、快捷地對貯油筒組件進行試漏,試漏觀察方便、醒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貯油筒組件加工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
技術介紹
貯油筒組件是減震器上的重要組件之一,它由貯油筒和吊環焊接而成。由于貯油筒需要貯油,因此完成焊接后需要進行試漏,為此急需解決上述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欲對貯油筒試漏。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I)和空壓機(7),其中機架(I)頂部安裝有一個矩形的試漏水池(2),在試漏水池的內底面左右并排有兩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該貯油筒組件支撐塊的頂部前后并排有一組定位缺口(20a),且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上的定位缺口(20a)位置及大小——對應;所述試漏水池(2)左側壁的外表面前后并排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氣缸(3),這兩個氣缸的活塞桿穿過試漏水池(2)左側壁上的過孔后,伸到試漏水池(2)內,且這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伸入端之間固定有一塊通氣塊(4);所述通氣塊(4)右端前后并排有一組水平設置的壓頭,該壓頭的位置及高度與所述定位缺口(20a)—一對應,每個壓頭(5)上沿軸向開有一個中心出氣孔(5a),而所有壓頭的中心出氣孔(5a)分別通過對應的支氣孔(4a)與同一個主氣孔(4b)連通,該支氣孔(4a)與主氣孔(4b)均開在所述通氣塊(4)上,且主氣孔(4b)的進氣端接有一個進氣接頭(6);所述空壓機(7)分別通過一根第一進氣管⑶對兩個氣缸(3)供氣,該空壓機同時接有一根第二進氣管(9),該第二進氣管從所述試漏水池(2)頂部伸入該試漏水池中,并與所述進氣接頭(6)相接,且第二進氣管(9)上裝有閥門(21),從而有選擇地對主氣孔(4b)和中心出氣孔(5a)供氣。試漏前,先依次在試漏水池內加入清水,清水的液面略高于定位缺口,然后在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之間放置一組貯油筒組件,每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的定位缺口上;然后啟動空壓機,該空壓機同時對兩個氣缸供氣,從而驅使通氣塊帶動所有壓頭向右移動,這些壓頭的右端部分別與對應貯油筒組件的貯油筒緊密接觸,從而實現密封;同時,空壓機通過第二進氣管對所有壓頭的中心出氣孔供氣,且中心出氣孔向貯油筒內吹氣,若貯油筒與吊環沒焊接好,則對應處會冒氣泡,這樣就表式這個貯油筒組件不合格,反之則合格。需要說明的是,試漏時,需要打開閥門,完成試漏后便關閉閥門。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能方便、快捷地對貯油筒組件進行試漏,試漏觀察方便、醒目,且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實施。作為優化設計,所述壓頭(5)的左端部為圓柱部,其右端部為錐形部。采用以上結構設計,壓頭(5)的錐形部伸入貯油筒內,從而能夠很好地起到密封作用,從而改善試漏效果。為了便于更好滴支撐、定位貯油筒組件,特將所述定位缺口(20a)的形狀設計為V字形。有益效果:本技術能方便、快捷地對貯油筒組件進行試漏,試漏觀察方便、醒目,且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不,一種It油同組件試漏工裝,王要由機架1、試漏水池2、氣缸3、通氣塊4、壓頭5和進氣接頭6等構成。其中,機架I為矩形框架結構,并由角鋼焊接而成。在機架I的頂部安裝有一個矩形的試漏水池2,在試漏水池2的內底面左右并排有兩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的頂部前后并排有一組定位缺口 20a,且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上的定位缺口 20a位置及大小——對應。在本案中,定位缺口 20a的形狀為V字形。試漏水池2左側壁的外表面前后并排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氣缸3,這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穿過試漏水池2左側壁上的過孔后,伸到試漏水池2內,且這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伸入端之間固定有一塊通氣塊4。通氣塊4右端前后并排有一組水平設置的壓頭5,該壓頭5的位置及高度與定位缺口 20a—一對應。壓頭5的左端部為圓柱部,其右端部為錐形部。每個壓頭5上沿軸向開有一個左右貫通的中心出氣孔5a,而所有壓頭的中心出氣孔5a分別通過對應的支氣孔4a與同一個主氣孔4b連通,該支氣孔4a與主氣孔4b均開在通氣塊4上,且主氣孔4b的進氣端接有一個進氣接頭6。如圖1、2所示,空壓機7分別通過一根第一進氣管8對兩個氣缸3供氣,該空壓機7同時接有一根第二進氣管9,該第二進氣管9從試漏水池2頂部伸入該試漏水池2中,并與進氣接頭6相接,且第二進氣管9上裝有外購的閥門21,從而有選擇地對主氣孔4b和中心出氣孔5a供氣。試漏前,先依次在試漏水池2內加入清水,清水的液面略高于定位缺口 20a,然后在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之間放置一組貯油筒組件,每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的定位缺口 20a上;然后啟動空壓機7,該空壓機7同時對兩個氣缸3供氣,從而驅使通氣塊4帶動所有壓頭5向右移動,這些壓頭5的右端部分別與對應貯油筒組件的貯油筒緊密接觸,從而實現密封;同時,空壓機7通過第二進氣管9對所有壓頭5的中心出氣孔5a供氣,且中心出氣孔5a向貯油筒內吹氣,若貯油筒與吊環沒焊接好,則對應處會冒氣泡,這樣就表式這個貯油筒組件不合格,反之則合格。需要說明的是,試漏時,需要打開閥門21,完成試漏后便關閉閥門21。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術為限制,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I)和空壓機(7),其中機架(I)頂部安裝有一個矩形的試漏水池(2),在試漏水池的內底面左右并排有兩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該貯油筒組件支撐塊的頂部前后并排有一組定位缺口(20a),且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上的定位缺口(20a)位置及大小一一對應;所述試漏水池(2)左側壁的外表面前后并排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氣缸(3),這兩個氣缸的活塞桿穿過試漏水池(2)左側壁上的過孔后,伸到試漏水池(2)內,且這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伸入端之間固定有一塊通氣塊(4);所述通氣塊(4)右端前后并排有一組水平設置的壓頭(5),該壓頭的位置及高度與所述定位缺口(20a) —一對應,每個壓頭(5)上沿軸向開有一個中心出氣孔(5a),而所有壓頭的中心出氣孔(5a)分別通過對應的支氣孔(4a)與同一個主氣孔(4b)連通,該支氣孔(4a)與主氣孔(4b)均開在所述通氣塊(4)上,且主氣孔(4b)的進氣端接有一個進氣接頭(6); 所述空壓機(7)分別通過一根第一進氣管(8)對兩個氣缸(3)供氣,該空壓機同時接有一根第二進氣管(9),該第二進氣管從所述試漏水池(2)頂部伸入該試漏水池中,并與所述進氣接頭(6)相接,且第二進氣管(9)上裝有閥門(21),從而有選擇地對主氣孔(4b)和中心出氣孔(5a)供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壓頭(5)的左端部為圓柱部,其右端部為錐形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缺口(20a)的形狀為V字形。【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機架頂部安裝有試漏水池,在試漏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貯油筒組件試漏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和空壓機(7),其中機架(1)頂部安裝有一個矩形的試漏水池(2),在試漏水池的內底面左右并排有兩個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該貯油筒組件支撐塊的頂部前后并排有一組定位缺口(20a),且兩塊貯油筒組件支撐塊(20)上的定位缺口(20a)位置及大小一一對應;所述試漏水池(2)左側壁的外表面前后并排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氣缸(3),這兩個氣缸的活塞桿穿過試漏水池(2)左側壁上的過孔后,伸到試漏水池(2)內,且這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伸入端之間固定有一塊通氣塊(4);所述通氣塊(4)右端前后并排有一組水平設置的壓頭(5),該壓頭的位置及高度與所述定位缺口(20a)一一對應,每個壓頭(5)上沿軸向開有一個中心出氣孔(5a),而所有壓頭的中心出氣孔(5a)分別通過對應的支氣孔(4a)與同一個主氣孔(4b)連通,該支氣孔(4a)與主氣孔(4b)均開在所述通氣塊(4)上,且主氣孔(4b)的進氣端接有一個進氣接頭(6);所述空壓機(7)分別通過一根第一進氣管(8)對兩個氣缸(3)供氣,該空壓機同時接有一根第二進氣管(9),該第二進氣管從所述試漏水池(2)頂部伸入該試漏水池中,并與所述進氣接頭(6)相接,且第二進氣管(9)上裝有閥門(21),從而有選擇地對主氣孔(4b)和中心出氣孔(5a)供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海,蔣文革,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川東減震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