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燃油供給系統,包括油泵控制模塊、油泵、單向閥、燃油管路、燃油濾清器、低壓油路傳感器、高壓泵、ECU和油箱,所述油泵控制模塊中的MCU單元通過FCE信號線、KL15信號線、ACC信號線和CAN總線連接ECU;所述油泵的輸出端口通過一根燃油管路連接高壓泵,而油泵到高壓泵之間的燃油管路依次設置單向閥、燃油濾清器和低壓油路傳感器,低壓油路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ECU;油泵設置在油箱的內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減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燃油經濟性;(2)減少車輛電氣系統的負荷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發動機供油領域,具體是一種新型燃油供給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汽油機采用的是傳統燃油供給系統:即為了保證在任一時刻低壓燃油系統能可靠地給發動機供應燃油,燃油栗功率始終處在遠高于其在極端環境條件下的最大需求量且保持恒定不變的最大壓力需求量,這種供油系統方式,我們常稱之為恒壓恒流供給系統。一般情況下,恒壓恒流燃油供給系統內多余的燃油通過一個能保持噴油嘴噴壓恒定不變的溢流閥返回到燃油箱里。據試驗人員講尤其是在市區行駛時,車速低且有大量怠速停車,差不多有99%的栗出燃油利用不了而返回了油箱”。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燃油供給系統存在以下不足:(I)大量的高溫燃油回流到油箱中,造成燃油蒸汽增多,增加碳罐負荷,以及使得管路更容易產生氣阻,影響整車性能;(2)燃油栗長期處于高負荷(壓力、流量等)工作狀態下造成其噪音增大,縮短燃油栗及燃油濾清器的工作壽命;(3)大量高溫燃油回流,燃油蒸汽更容易地揮發到空氣中,提高了碳排放,同時燃油消耗量大大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燃油供給系統,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燃油供給系統,包括油栗控制模塊、油栗、單向閥、燃油管路、燃油濾清器、低壓油路傳感器、高壓栗、ECU和油箱,所述油栗控制模塊中的MCU單元通過FCE信號線、KL15信號線、ACC信號線和CAN總線連接E⑶,MCU單元的輸出端連接Watchdog電路和油栗;所述油栗的輸出端口通過一根燃油管路連接高壓栗,而油栗到高壓栗之間的燃油管路依次設置單向閥、燃油濾清器和低壓油路傳感器,低壓油路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ECU;油栗設置在油箱的內部。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油栗的吸油端口連接初慮裝置。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油栗控制模塊由電源電路、MCU單元和Watchdog電路組成,MCU單元和Watchdog電路均連接在電源電路輸出端,而電源電路的輸入端為⑶N信號接口和KL30信號接口。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燃油濾清器和低壓油路傳感器之間設置另一根連接油箱的燃油管路,該燃油管路上設置泄壓閥。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低壓油路傳感器為壓阻式壓力傳感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減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燃油經濟性;(2)減少車輛電氣系統的負荷;(3)消除過量的燃油回到油箱中,從而降低了油箱中的燃油溫度,減少了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并減少因此造成的燃油蒸汽損失,最終降低汽油發動機系統中的碳罐負荷,同時減少了管路中由于蒸汽過多而產生氣阻的可能性;(4)對燃油系統具有保護和故障診斷功能,提高供油系統安全性;(5)降低了燃油栗在運行中的噪音,從而增加了燃油栗的壽命;(6)延長了濾清器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核心部件油栗控制模塊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按需供油原理作用示意圖。圖中:⑶N信號接口 1、KL30信號接口 2、油栗控制模塊3、電源電路4、MCU單元5、FCE信號線6、KL15信號線7、ACC信號線8、CAN總線9、Watchdog電路10、PffM信號11、油栗12、初慮裝置13、泄壓閥14、單向閥15、燃油管路16、燃油濾清器17、低壓油路傳感器20、高壓栗22、ECU23、油箱24。【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新型燃油供給系統,包括油栗控制模塊3、油栗12、泄壓閥14、單向閥15、燃油管路16、燃油濾清器17、低壓油路傳感器20、高壓栗22、E⑶23和油箱24,所述油栗控制模塊3由電源電路4、MCU單元5和Watchdog電路10組成,MCU單元5的輸出端連接Watchdog電路10和油栗12,MCU單元5和Watchdog電路10均連接在電源電路4輸出端,而電源電路4的輸入端為⑶N信號接口 I和KL30信號接口2,KL30信號接口 2及GND信號接口 I通過電源電路4為油栗控制模塊3運行提供電源;所述油栗控制模塊3中的MCU單元5通過FCE信號線6、KL15信號線7、ACC信號線8和CAN總線9連接ECU23,其中ECU23通過FCE (Fuel Control Enable)信號6控制油栗12的停止和運行,也即是FCE信號線6的信號具有最優先權,同時FCE信號線6、KL15信號線7和ACC信號線8作為油栗控制模塊3的內部狀態轉換(如關閉、睡眠、低功耗、正常、standby等)的控制信號,MCU單元5根據CAN總線9傳輸的PffM信號11占空比進行內部處理后轉為高電平信號,并直接對油栗12進行驅動控制;iMCU單元5內部程序出現跑飛或者錯誤時,以及油栗控制模塊3內部電路發生故障時,將通過Watchdog電路10直接輸出100%占空比信號(即持續的高電平)輸出直接作用于油栗12 ;另外,油栗控制模塊3在內部電路出現故障時,通過CAN總線將故障診斷信息反饋給E⑶23。所述油栗12的輸出端口通過一根燃油管路16連接高壓栗22,而油栗12到高壓栗22之間的燃油管路16依次設置單向閥15、燃油濾清器17和低壓油路傳感器20,低壓油路傳感器20的信號輸出端連接ECU23,從而實現燃油管路16內油壓的檢測;燃油濾清器17和低壓油路傳感器20之間設置另一根連接油箱24的燃油管路16,該燃油管路16上設置泄壓閥14 ;油栗12電機旋轉后將壓力燃油送入單向閥15,燃油流經燃油管路16并在燃油濾清器17中過濾后,并通過泄壓閥14調節管路供油量,此時壓力燃油流向低壓油路傳感器20,最后供給高壓栗22,最終送入發動機噴壓裝置完成壓力燃油點火。所述油栗12設置在油箱24的內部,且油栗12的吸油端口連接初慮裝置13。上述低壓油路傳感器20為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即是采用集成工藝電阻條集成在單晶硅膜片上,硅膜片的一面是被測壓力聯通的高壓腔,另一面是與大氣連通的低壓腔,其電路由兩條受拉應力的電阻條與另兩條受壓應力的電阻條結構成全橋。當低壓油路傳感器20檢測到燃油管路16的壓力信號時全橋電阻值產生相應變化,進而引起電平信號變化并反饋E⑶23。本技術的按需供油策略為:低壓油路傳感器20測量燃油管路19壓力,將實際壓力信息反饋給ECU23,ECU23根據目標壓力和實際壓力的偏差,計算出用于油栗12控制的PffM信號11的占空比,經過CAN總線9接口傳輸給油栗控制模塊3控制油栗12電機轉速,最終完成按需輸出壓力燃油;同時油栗控制模塊3與ECU23通過CAN總線9交換油栗控制模塊3故障診斷信息,從而達到對油栗12及油栗控制模塊3實現閉環控制的目的。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燃油供給系統,包括油泵控制模塊、油泵、單向閥、燃油管路、燃油濾清器、低壓油路傳感器、高壓泵、ECU和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控制模塊中的MCU單元通過FCE信號線、KL15信號線、ACC信號線和CAN總線連接ECU,MCU單元的輸出端連接Watchdog電路和油泵;所述油泵的輸出端口通過一根燃油管路連接高壓泵,而油泵到高壓泵之間的燃油管路依次設置單向閥、燃油濾清器和低壓油路傳感器,低壓油路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ECU;油泵設置在油箱的內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志鵬,
申請(專利權)人: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