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折疊鼠標,包括:一基板,一薄膜電池、一觸控模組、一信號處理模組及一通訊模組設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基板為一圓盤狀結構,包括一主體結構、一第一支撐板、一第二支撐板及一第三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及第三支撐板圍繞所述主體結構設置,所述主體結構為一軸對稱結構,具有一對稱軸,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相對于所述對稱軸對稱設置于所述主體結構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可旋轉的與所述主體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設置于所述主體結構沿對稱軸方向上的第一端,并可旋轉的與所述主體結構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可折疊鼠標結構更簡單,便于攜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可折疊鼠標,尤其涉及一種集成光盤的光盤式可折疊鼠標。
技術介紹
1968年,世界上第一個鼠標在美國舊金山市IEEE大會上展出,原始鼠標外形為一 個笨重的大方格。自鼠標誕生以后,其外形和構造不斷地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使得鼠標使用 更舒適、更符合人體工程學、也更方便攜帶。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的進步與技術的發展,鼠標早已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 活之中。為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目前主流鼠標均設計為拱形形狀,底面積一般為成年人半 個手掌到一個手掌大小之間,高度一般在3cm~5cm之間。 然而,現有的鼠標仍然占據較大的體積,不便于直接放入口袋之中。如果置入公文 包、電腦包等小型包中,又會由于拱形形狀導致包的局部隆起,將帶來攜帶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體積和重量較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可折疊鼠 標。 -種可折疊鼠標,包括:一基板,一薄膜電池、一觸控模組、一信號處理模組及一通 訊模組設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信號處理模組分別與所述觸控模組及通訊模組電連接,以 驅動所述觸控模組,并對觸控模組感測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給通訊 模組;所述薄膜電池與所述觸控模組、信號處理模組及通訊模組分別電連接,以提供能源; 其中,所述基板為一圓盤狀結構,包括一主體結構、一第一支撐板、一第二支撐板及一第三 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及第三支撐板圍繞所述主體結構設置,所述主體結構 為一軸對稱結構,具有一對稱軸,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相對于所述對稱軸對稱設 置于所述主體結構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可旋轉的與所述主體結構相連接, 所述第三支撐板設置于所述主體結構沿對稱軸方向上的第一端,并可旋轉的與所述主體結 構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可折疊鼠標,通過設置所述主體結構、第一 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使得所述可折疊鼠標在折疊式能夠作為鼠標使用,而展開時能夠形 成片狀結構,能夠輕松的放入公文包、電腦包甚至褲兜中,結構簡單且方便攜帶,具有廣闊 的應用空間。【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可折疊鼠標的正視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鼠標的后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鼠標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鼠標的觸控模組中碳納米管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鼠標在折疊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提供的可折疊鼠標作進一步的詳細 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折疊鼠標100,包括一基板 10, 一薄膜電池30, 一觸控模組40, 一信號處理模組50及一通訊模組60設置于所述基板10 一表面。 所述基板10的材料可為一透明材料或不透明材料,具體的所述基板10為一絕緣 基板。進一步,所述基板10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以為其他元件提供支撐,并且在其 折疊后能夠支撐自身重量并且能夠保持自身形狀。所述基板10的材料可為聚碳酸酯(P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酰亞胺(PI)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聚酯材料,或聚醚砜(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并環丁烯(BCB)或丙烯酸樹脂等 材料。可以理解,形成所述基板10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材料。本實施例中,所述基 板10的材料為PET。 所述基板10為一片狀結構,用以支撐所述薄膜電池30、觸控模組40、信號處理模 組50以及通訊模組60。具體的,所述基板10的形狀可為一軸對稱結構,具有至少一對稱 軸,進一步,所述基板10為一中心對稱結構,如菱形、矩形、正方形、橢圓或圓形。所述基板 10的厚度可為1毫米至3毫米,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所述基板10的面積可以根據需要 進行選擇。優選的,所述基板10的形狀為一圓形,形成一圓片狀。所述圓片狀結構的直徑 可小于等于12厘米,因此能夠收入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光驅中,便于收納。本實施例中,所 述基板10的形狀為一圓形,直徑為12厘米,厚度為2毫米。 所述基板10可為一光盤狀結構,即所述基板10具有一通孔15,所述通孔15沿所 述基板10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基板10。所述通孔15可為一軸對稱結構或中心對稱結構, 也可為其他幾何形狀。當所述基板10為一軸對稱結構時,所述通孔15位于所述軸對稱結 構的對稱軸上,即所述通孔15的對稱軸與所述基板10的對稱軸重合;當所述基板10為中 心對稱結構時,所述通孔15位于所述基板10的中心,即所述通孔15的對稱軸與所述基板 10的對稱中心重合。優選的,所述通孔15為一圓形。所述通孔15的孔徑可以根據所述基 板10的尺寸進行選擇,以使所述基板10能夠有足夠的空間承載所述薄膜電池30,觸控模組 40,信號處理模組50以及通訊模組60。所述通孔15的孔徑可為5毫米-25毫米。本實施 例中,所述基板10為一光盤狀結構,所述通孔15為一圓形,所述通孔15的中心與所述基板 10的中心重合,直徑為15毫米。 所述基板10為一可折疊結構,所述基板10可被一第一分割線101、一第二分割線 103及一第三分割線105分割為四部分。具體的,所述基板10的形狀為圓形,所述第一分割 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相對于所述基板10的一對稱軸對稱分布。所述第一分割線101與 所述第二分割線103間隔設置,即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在所述基板覆蓋 的范圍內不相交。定義該對稱軸的方向為Y軸方向,則垂直于Y軸的方向為X軸方向。所述 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可沿Y軸方向延伸。可以理解,所述沿Y周延伸是指所 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可平行于對稱軸方向,也可與對稱軸形成一定夾角,但 其整體延伸方向為沿Y軸方向。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可為直線、曲線或 折線。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可平行設置,也可不平行設置,即所述第一分 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的延伸方向可呈一定角度,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 103的延長線相交。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之間的間距可以根據需要進行 選擇,以適合不同的手型及高度要求。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 相對于所述Y軸對稱設置,且均為折線,所述折線均向所述基板10的對稱軸方向彎折。 所述第三分割線105位于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之間,所述第三分割 線10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基板10的對稱軸,即所述第三分割線105沿X方向延伸。所 述第三分割線105具有相對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相交。所 述第三分割線105與所述基板10的對稱中心〇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本實施 例中,所述第三分割線105與對稱中心之間的距離為所述基板10半徑的二分之一。另外, 由于所述第一分割線101及第二分割線103均為折線,因此所述第三分割線105相對的兩 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分割線及第二分割線103的拐點相交,從而將基板10分割為四部分。 具體的,所述基板10根據功能結構不同被所述第一分割線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折疊鼠標,包括:一基板,一薄膜電池、一觸控模組、一信號處理模組及一通訊模組設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信號處理模組分別與所述觸控模組及通訊模組電連接,以驅動所述觸控模組,并對觸控模組感測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給通訊模組;所述薄膜電池與所述觸控模組、信號處理模組及通訊模組分別電連接,以提供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為一圓盤狀結構,包括一主體結構、一第一支撐板、一第二支撐板及一第三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及第三支撐板圍繞所述主體結構設置,所述主體結構為一軸對稱結構,具有一對稱軸,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相對于所述對稱軸對稱設置于所述主體結構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可旋轉的與所述主體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設置于所述主體結構沿對稱軸方向上的第一端,并可旋轉的與所述主體結構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磊,孫櫻日,韓廣泓,張凌,范守善,
申請(專利權)人: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