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手動式框架式升降床,解決己有框架式升降床需機動,結構復雜,成本高,床板上、下運動不穩,不能鎖定的問題。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搖把(26)與第1下定滑輪(18)的軸(30)的一端連接,第1下定滑輪(18)的軸的另一端與蝸輪(27)連接?,蝸輪與蝸桿(28)傳動連接,蝸桿(28)有內螺套與螺桿(29)配合,螺桿(29)與床板右端下面的鉸座(31)鉸接,第2下定滑輪(36)與第1下定滑輪(18)同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與活動床有關。
技術介紹
:已有的框架式升降床,橫桿的中部有軸承與螺桿連接,螺桿的下端有齒輪或鏈輪與電機傳動連接,螺桿與固定在支架上的螺套配合,支架與床板連接,或者橫桿的中部有液壓舉升器或電動卷揚裝置與床板連接,需機動,結構復雜,成本高,床板上、下運動不穩,不能鎖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和使用方便,不需機動,成本低,運轉平穩,安全的手動式框架式升降床。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四根立柱I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I上定滑輪17、第I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7上面連接的第I鋼絲繩19繞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1、2上定滑輪和第I下定滑輪與對稱的另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搖把26與第I下定滑輪18的軸30的一端連接,第I下定滑輪18的軸的另一端與蝸輪27連接,蝸輪與蝸桿28傳動連接,蝸桿28有內螺套與螺桿29配合,螺桿29與床板右端下面的鉸座31鉸接,第2下定滑輪36與第I下定滑輪18同軸。框架的右側立柱的上、下端各有兩并聯的上、下定滑輪。四根立柱I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I上定滑輪17、第I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7上面連接的鋼絲繩19繞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1、2上定滑輪和第I下定滑輪與對稱的另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第2鋼絲繩或鏈條的一端固定于床板右側支撐臂7的上面,繞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第3下定滑輪與同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配置在床板上的開合手柄20控制床板的鎖止和升降,開合手柄由手柄21、拉繩22、鎖舌23和回位彈簧組成,立柱上在正常位和升高位分別設置有鎖孔與鎖舌23配合,手柄壓合時,通過拉繩22,壓縮彈簧,使鎖舌從鎖孔中退出,此時可升降床板,手柄放開時,彈簧回位,鎖舌插入鎖孔,鎖止床板。框架的右側立柱的上、下端各有三個并聯的上、下定滑輪。立柱為槽鋼,上、下定滑輪和床板的支撐臂位于槽鋼內。本技術有如下優點:通過連接配重,達到手動的目的。手動分手拉和手搖兩種機構,結構簡單,安裝和使用方便,不需機動,成本低,運轉平穩,安全。通過配重連接繩、鋼絲繩與定滑輪配合,通過框架內上下的定滑輪實現連接循環,增加運行機構的穩定性。框架均由金屬槽鋼、矩管散件組成,只需現場組裝好即可使用。所有的運行體系比如鏈條(鋼絲繩)等均在框架的矩管內運行,床板的支撐臂均在槽鋼的滑槽內垂直運行,每個支撐臂有鏈條或鋼絲繩兩根同時運行,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的配重結構圖。圖3為手動裝置結構圖。圖4為開合手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四根立柱I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I上定滑輪17、第I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7上面連接的第I鋼絲繩19繞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1、2上定滑輪和第I下定滑輪與對稱的另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搖把26與第I下定滑輪18的軸30的一端連接,第I下定滑輪18的軸的另一端與蝸輪27連接,蝸輪與蝸桿28傳動連接,蝸桿28有內螺套與螺桿29配合,螺桿29與床板右端下面的鉸座31鉸接,第2下定滑輪36與第I下定滑輪18同軸。框架的右側立柱的上、下端各有兩并聯的上、下定滑輪。立柱為槽鋼,上、下定滑輪和床板的支撐臂位于槽鋼內。框架的右側有樓梯5,橫桿4上有兩伸縮桿12與床板連接,框架的左側有兩伸縮桿12與床板連接,框架的左側的兩伸縮桿12的固定套與書桌14連接,當床放下時,伸縮桿的固定套支承床板6。實施例2:四根立柱I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I上定滑輪17、第I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7上面連接的鋼絲繩19繞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1、2上定滑輪和第I下定滑輪與對稱的另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第2鋼絲繩或鏈條的一端固定于床板右側支撐臂7的上面,繞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第3下定滑輪與同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配置在床板上的開合手柄20控制床板的鎖止和升降,開合手柄由手柄21、拉繩22、鎖舌23和回位彈簧組成,立柱上在正常位和升高位分別設置有鎖孔與鎖舌23配合,手柄壓合時,通過拉繩22,壓縮彈簧,使鎖舌從鎖孔中退出,此時可升降床板,手柄放開時,彈簧回位,鎖舌插入鎖孔,鎖止床板。框架的右側立柱的上、下端各有三個并聯的上、下定滑輪。其它同實施例1。【主權項】1.手動式框架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I)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I上定滑輪(17)、第I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7)上面連接的第I鋼絲繩(19)繞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1、2上定滑輪和第I下定滑輪與對稱的另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搖把(26)與第I下定滑輪(18)的軸(30)的一端連接,第I下定滑輪(18)的軸的另一端與蝸輪(27 )連接,蝸輪與蝸桿(28 )傳動連接,蝸桿(28 )有內螺套與螺桿(29 )配合,螺桿(29)與床板右端下面的鉸座(31)鉸接,第2下定滑輪(36)與第I下定滑輪(18)同軸。2.手動式框架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I)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I上定滑輪(17)、第I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手動式框架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1)的上、下端與矩管(3)連接構成框架,框架的右側與橫桿(4)連接,床板(6)的四角各有一個支撐臂(7),框架的右側立柱內的上、下端各有第1上定滑輪(17)、第1下定滑輪(18),框架的左側的立柱上端有第2上定滑輪(28),與支撐臂(7)上面連接的第1鋼絲繩(19)繞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1、2上定滑輪和第1下定滑輪與對稱的另一支撐臂(7)的下面連接,兩配重連接繩(16)的一端分別固定于床板(6)右側兩個支撐臂(7)上,另一端通過右側立柱內的第3上定滑輪(35)、第2下定滑輪(36)與配重(15)端部固定連接,配重在立柱限定下,應床板的升降上下運動,配重重量大于床板重量,搖把(26)與第1下定滑輪(18)的軸(30)的一端連接,第1下定滑輪(18)的軸的另一端與蝸輪(27)連接?,蝸輪與蝸桿(28)傳動連接,蝸桿(28)有內螺套與螺桿(29)配合,螺桿(29)與床板右端下面的鉸座(31)鉸接,第2下定滑輪(36)與第1下定滑輪(18)同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述光,
申請(專利權)人:周述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