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汽車散熱裝置,包括控制裝置、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控制裝置和驅動裝置連接,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內表面的毛氈層,毛氈層內部設有第一管道,毛氈層下方設有皮革層;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蒸發器連接有儲水裝置,蒸發器和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蒸發器內設有第二管道,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相連通,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內均裝有制冷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汽車散熱裝置可以降低汽車頂蓋的溫度,實現對汽車的散熱,避免停車過程中車內溫度過高,使駕駛員感到舒適,有利于安全駕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散熱裝置。
技術介紹
汽車作為一個便利的交通工具,已經被廣泛使用,在氣溫較高的天氣,車子停在室外一段時間,車內溫度升高,由于車內環境密閉,熱量無法散出,導致車內的溫度會越來越高,駕駛員打開車門時候車內溫度可能高達六七十度,駕駛員會感到不舒適,不利于安全駕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汽車散熱裝置,以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散熱裝置,包括控制裝置、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和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內表面的毛氈層,所述毛氈層內部設有第一管道,所述毛氈層下方設有皮革層;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所述蒸發器連接有儲水裝置,所述蒸發器和所述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所述蒸發器內設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內均裝有制冷劑。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連通處設有干燥器。作為優選,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蒸發器與所述自動補水閥之間,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相連通處。作為優選,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定時裝置。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呈連續的U形狀。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內的制冷劑是乙二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散熱裝置,包括控制裝置、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和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內表面的毛氈層,所述毛氈層內部設有第一管道,所述毛氈層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管道,并且有助于阻擋第一管道的熱量散發至車內,所述毛氈層下方設有皮革層,皮革層有助于進一步阻擋第一管道的熱量散發至車內;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所述蒸發器連接有儲水裝置,所述蒸發器和所述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所述蒸發器內設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內均裝有制冷劑。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蒸發器內的水循環,通過水循環冷卻所述第二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內的制冷劑,所述驅動裝置同時驅動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內的制冷劑的循環,從而將第二管道內被蒸發器內的循環水冷卻的制冷劑與第一管道內溫度較高的制冷劑進行冷熱交替,降低第一管道內制冷劑的溫度,從而降低汽車頂蓋的溫度,實現對汽車的散熱,避免停車過程中車內溫度過高,使駕駛員感到舒適,有利于安全駕駛。【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的汽車散熱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的汽車散熱裝置上的吸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技術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請參考圖1和圖2,一種汽車散熱裝置,包括控制裝置1、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所述控制裝置I和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2內表面的毛氈層3,所述毛氈層3內部設有第一管道7-1,所述毛氈層3下方設有皮革層4 ;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5,所述蒸發器5連接有儲水裝置(未圖示),所述蒸發器5和所述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6,所述蒸發器5內設有第二管道7-2,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相連通,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內均裝有制冷劑,圖2中箭頭指向為制冷劑和水的流動方向。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連通處設有干燥器8,用于干燥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內的制冷劑。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裝置9-1和第二驅動裝置9-2,所述第一驅動裝置9-1設置在所述蒸發器5與所述自動補水閥6之間,所述第二驅動裝置9-2設置在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相連通處。所述第一驅動裝置9-1用于驅動蒸發器5的內的水循環,通過水循環冷卻所述第二管道7-2以及第二管道7-2內的制冷劑。第二驅動裝置9-2用于驅動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內的制冷劑的循環,從而將第二管道7-2內冷卻的制冷劑與第一管道7-1內溫度較高的制冷劑進行冷熱交替,降低第一管道7-1內制冷劑的溫度,從而降低汽車的頂蓋溫度,實現對汽車的散熱,避免停車過程中車內溫度過高,使駕駛員感到舒適,有利于安全駕駛。所述控制裝置I包括定時裝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合適的降溫時間,有效節約電能。所述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均呈連續的U形狀,有利于增大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與制冷劑的接觸面積,提高散熱速度。所述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內的制冷劑是乙二醇,乙二醇價格便宜,且熱量交換速度快,有利于快速降低車體溫度。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散熱裝置,包括控制裝置1、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所述控制裝置I和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2汽車頂蓋2內表面的毛氈層3,所述毛氈層3內部設有第一管道7-1,所述毛氈層3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管道7-1,并且有助于阻擋第一管道7-1的熱量散發至車內,所述毛氈層3下方設有皮革層4,皮革層4有助于進一步阻擋第一管道7-1的熱量散發至車內;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5,所述蒸發器5連接有儲水裝置,所述蒸發器5和所述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6,所述蒸發器5內設有第二管道7-2,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相連通,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內均裝有制冷劑。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蒸發器5內的水循環,通過水循環冷卻所述第二管道7-2以及第二管道7-2內的制冷劑,所述驅動裝置同時驅動所述第一管道7-1與所述第二管道7-2內的制冷劑的循環,從而將第二管道7-2內被蒸發器5內的的循環水冷卻的制冷劑與第一管道7-1內溫度較高的制冷劑進行冷熱交替,降低第一管道7-1內制冷劑的溫度,從而降低汽車頂蓋2的溫度,實現對汽車的散熱,避免停車過程中車內溫度過高,使駕駛員感到舒適,有利于安全駕駛。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技術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技術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技術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主權項】1.一種汽車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裝置、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和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內表面的毛氈層,所述毛氈層內部設有第一管道,所述毛氈層下方設有皮革層;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所述蒸發器連接有儲水裝置,所述蒸發器和所述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所述蒸發器內設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內均裝有制冷劑。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連通處設有干燥器。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蒸發器與所述自動補水閥之間,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設置在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裝置、驅動裝置、吸熱裝置和散熱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和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吸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汽車頂蓋內表面的毛氈層,所述毛氈層內部設有第一管道,所述毛氈層下方設有皮革層;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底盤的蒸發器,所述蒸發器連接有儲水裝置,所述蒸發器和所述儲水裝置之間設有自動補水閥,所述蒸發器內設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內均裝有制冷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紅宇,姜銳紅,楊博維,孫志福,王川,唐蓓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電機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