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和壓水反應堆
本專利技術涉及核反應堆安全
,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核反應堆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和具有它的壓水反應堆。
技術介紹
核反應堆與常規熱源不同,即使在完全停堆和中止鏈式核反應后,仍會長期產生大量的衰變熱,一旦熱量不能及時導出反應堆的安全殼,會發生堆芯燃料融化,造成放射性裂變產物的大量釋放,導致核污染。傳統的能動型核電廠,由于堆芯冷卻、衰變熱排出和安全殼冷卻均依賴交流電源,在核電廠全廠斷電時,無法有效地冷卻堆芯,排出衰變熱和冷卻安全殼,換言之,無法有效地將堆芯熱量導出安全殼,因此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是基于專利技術人對以下事實和問題的發現和認識作出的:在反應堆發生事故時,例如會導致全廠斷電(即核電廠內的交流電源全部喪失),為了能夠有效地將安全殼內的衰變熱導出,相關技術提出了安全殼非能動冷卻技術,諸如AP/CAP(AP1000和CAP100)先進壓水反應堆的壓水反應堆在全廠斷電時,通過將外置水箱內的水噴淋到安全殼的外壁上,以對安全殼進行冷卻。相關技術中還提出了一種用于高溫氣冷堆的采用空冷方式的非能動安全殼冷卻技術,反應堆壓力容器內的衰變熱通過輻射方式傳遞到圍繞反應堆壓力容器外壁設置的水冷壁排出,排出的衰變熱通過空冷塔進行冷卻。本申請的專利技術人通過研究發現,用于高溫氣冷堆的非能動衰變熱排出系統不適用于諸如AP/CAP反應堆的壓水反應堆。對于諸如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的小型反應堆,由于單堆功率僅為百萬千瓦級核電的1/15,因此采用空冷冷卻技術可以滿足衰變熱導出的要求。但是,對于諸如AP/CAP反應堆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外殼(2);安全內殼(1),所述安全內殼(1)設在所述安全外殼(2)內,所述安全內殼(1)與所述安全外殼(2)之間限定出風道(200),所述風道(200)具有風道排氣口(5);噴淋組件(10),所述噴淋組件(10)設在所述安全內殼(1)外面,用于非能動地向所述安全內殼(1)的外壁上噴淋冷卻水以冷卻所述安全內殼(1);內置換熱器(9),所述內置換熱器(9)設在所述安全內殼(1)內;空冷通道(171),所述空冷通道(171)位于所述安全外殼(2)外面且具有空冷通道進氣口(18)和空冷通道排氣口(21);和外置空冷器(12),所述外置空冷器(12)設在所述空冷通道(171)內,所述外置空冷器(12)的進口通過第一連通管(13)與所述內置換熱器(9)的出口相連,所述外置空冷器(12)的出口通過第二連通管(14)與所述內置換熱器(9)的進口相連,所述安全內殼的壁內設有一個貫穿件和所述安全外殼的壁內設有另一個貫穿件,所述第一連通管和第二連通管通過所述一個貫穿件穿過所述安全內殼的壁,且所述第一連通管和第二連通管通過所述另一個貫穿件穿過所述安全外殼的 ...
【技術特征摘要】
2014.04.03 CN 20141013361471.一種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外殼(2);安全內殼(1),所述安全內殼(1)設在所述安全外殼(2)內,所述安全內殼(1)與所述安全外殼(2)之間限定出風道(200),所述風道(200)具有風道排氣口(5)和風道進氣口(4);噴淋組件(10),所述噴淋組件(10)設在所述安全內殼(1)外面,用于非能動地向所述安全內殼(1)的外壁上噴淋冷卻水以冷卻所述安全內殼(1);內置換熱器(9),所述內置換熱器(9)設在所述安全內殼(1)內;空冷通道(171),所述空冷通道(171)位于所述安全外殼(2)外面且具有空冷通道進氣口(18)和空冷通道排氣口(21);和外置空冷器(12),所述外置空冷器(12)設在所述空冷通道(171)內,所述外置空冷器(12)的進口通過第一連通管(13)與所述內置換熱器(9)的出口相連,所述外置空冷器(12)的出口通過第二連通管(14)與所述內置換熱器(9)的進口相連,所述安全內殼的壁內設有一個貫穿件和所述安全外殼的壁內設有另一個貫穿件,所述第一連通管和第二連通管通過所述一個貫穿件穿過所述安全內殼的壁,且所述第一連通管和第二連通管通過所述另一個貫穿件穿過所述安全外殼的壁;在發生事故時,所述噴淋組件(10)向所述安全內殼(1)的外壁上噴淋冷卻水,同時在所述外置空冷器(12)與所述內置換熱器(9)之間自然循環載熱劑以冷卻所述安全內殼(1),由此所述噴淋組件(10)單位時間內的噴水量減少且噴淋時間延長,在噴淋組件(10)的冷卻水耗盡后,通過所述風道(200)內的空氣且同時通過在所述外置空冷器(12)與所述內置換熱器(9)之間自然循環的載熱劑冷卻所述安全內殼(1);凝水收集器(38),所述凝水收集器(38)設置于所述安全內殼(1)內的內置換熱器(9)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內置換熱器(9)以及所述第一連通管(13)和所述第二連通管(14)上的冷凝水;所述凝水收集器(38)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處連接有排水管(39),所述凝水收集器(38)內的冷凝水通過所述排水管(39)排放到設在所述安全內殼(1)中的內置換料水箱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通管包括第一水平管段和第一豎直管段,所述第一水平管段與內置換熱器相連,所述第一豎直管段與外置空冷器相連,所述第二連通管包括第二水平管段,第二豎直管段和第三水平管段,所述第二水平管段與外置空冷器相連,所述第三水平管段與內置換熱器相連,所述第二豎直管段連接在所述第二水平管段與第三水平管段之間,所述第二水平管段和所述第一水平管段彼此套設,所述凝水收集器(38)位于所述第二豎直管段(142)和所述第一豎直管段(132)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通管水平設置,所述第二連通管包括第二水平管段,第二豎直管段和第三水平管段,所述第二水平管段與外置空冷器相連,所述第三水平管段與內置換熱器相連,所述第二豎直管段連接在所述第二水平管段與第三水平管段之間,所述第二水平管段和所述第一連通管彼此套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通管和第二連通管彼此并排地穿過所述貫穿件。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個貫穿件和所述另一個貫穿件一體形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圣君,沈峰,孟現珂,邢勉,林誠格,
申請(專利權)人:國核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