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旋轉清洗裝置,包括:工作臺、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和水泵;工作臺上呈環形依次設置有供料轉盤、清洗箱、烘干箱和收料轉盤;供料轉盤與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收料轉盤與第二驅動電機連接;每一清洗箱和烘干箱分別具有對應設置的進口與出口;每一清洗箱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相互貼合,第一傳動輥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水泵具有抽水口和噴水口,每一清洗箱分別具有進水口,且每一清洗箱外側分別設置有回收槽,回收槽具有一出水口,出水口連接于水泵的抽水口,每一進水口連接于水泵的噴水口;第一清洗箱內設置有攪拌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減少了旋轉清洗裝置的占用空間,有效降低了極耳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旋轉清洗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清洗設備,特別是涉及旋轉清洗裝置。
技術介紹
極耳是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產品的一種原材料,是從電池電芯中將正負極引出來的金屬導電體。電池生產過程中需保持生產材料的清潔,以保證電池的導電率和增長電池的使用壽命,現有的極耳清洗多采用人工清洗,或直線形的流水式生產線清洗,人工清洗效率低下,成本高,而流水式生產雖然提高了效率,但使用的流水線長度較長,中國技術ZL201420441261.2公開了一種旋轉清洗裝置,其包括:放料盤、收料盤和第一電機,所述放料盤和所述收料盤對應設置,所述放料盤和收料盤之間依次排列有出料機構、多個裝有溶液的清洗槽、烤箱和收料機構,這種旋轉清洗裝置雖然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但是占用空間較大,往往需要大面積的廠房進行放置流水線,使得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清洗設備占用空間大,使得清洗成本較高的缺陷,提供一種占用空間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旋轉清洗裝置。一種旋轉清洗裝置,包括:工作臺、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和水泵;所述工作臺上呈環形依次設置有供料轉盤、清洗箱、烘干箱和收料轉盤;所述供料轉盤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收料轉盤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清洗箱包括第一清洗箱、第二清洗箱、第三清洗箱、第四清洗箱;所述第一清洗箱、所述第二清洗箱、所述第三清洗箱、第四清洗箱和所述烘干箱分別具有對應設置的進口與出口;每一所述清洗箱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所述第一傳動輥和所述第二傳動輥相互貼合,所述第一傳動輥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所述水泵具有抽水口和噴水口,每一所述清洗箱分別具有進水口,且每一所述清洗箱外側分別設置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具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連接于所述水泵的抽水口,每一所述進水口連接于所述水泵的噴水口;所述第一清洗箱內設置有兩個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包括三個攪拌輥,所述第一清洗箱底部設置有旋轉電機,三個所述攪拌輥底部連接一攪拌轉盤,所述攪拌轉盤為圓形,三個所述攪拌輥均勻沿所述攪拌轉盤圓周設置,所述攪拌轉盤與所述旋轉電機驅動連接,所述攪拌輥具有菱形結構,所述攪拌輥上設置有槳片。上述旋轉清洗裝置,將起傳動作用的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設置在清洗箱內,減少了旋轉清洗裝置的占用空間,有效降低了極耳的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旋轉清洗裝置的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第一清洗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第一清洗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第一清洗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供料轉盤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第一清洗箱的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第一清洗箱的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專利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專利技術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如圖1所示,其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旋轉清洗裝置10,包括:工作臺100、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和水泵,所述工作臺100上呈環形依次設置有供料轉盤200、第一清洗箱510、第二清洗箱520、第三清洗箱530、第四清洗箱540、烘干箱300和收料轉盤400。如圖5所示,所述供料轉盤200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210連接。所述收料轉盤400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連接。所述第一清洗箱510、所述第二清洗箱520、所述第三清洗箱530、第四清洗箱540和所述烘干箱300分別具有對應設置的進口與出口,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清洗箱510對應設置有進口501與出口502。每一所述清洗箱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所述第一傳動輥和所述第二傳動輥相互貼合,所述第一傳動輥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清洗箱510內設置有第一傳動輥503和第二傳動輥504,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所述第二傳動輥504相互貼合,所述第一傳動輥503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505。所述水泵具有抽水口和噴水口,每一所述清洗箱分別具有進水口,且每一所述清洗箱外側分別設置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具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連接于水泵的抽水口,每一所述的進水口分別連接于對應的所述水泵的噴水口,如圖3、圖4所示,所述第一清洗箱510具有進水口552,且所述第一清洗箱510的外側設置有回收槽550,所述回收槽550具有一出水口551,所述回收槽550的出水口551連接于水泵509的抽水口,所述第一清洗箱510的進水口552連接于對應的所述水泵509的噴水口。工作時,第一驅動電機210和第二驅動電機分別驅動供料轉盤200和收料轉盤400轉動,供料轉盤200和收料轉盤400轉動方向相反,例如,由上往下俯視供料轉盤200和收料轉盤400,供料轉盤200順時針轉動,收料轉盤400逆時針轉動,繞設在供料轉盤200上的長條片狀的極耳在隨著供料轉盤200和收料轉盤400的轉動,依次傳送經過第一清洗箱510、第二清洗箱520、第三清洗箱530、第四清洗箱540和烘干箱300運動,極耳在經過第一清洗箱510、第二清洗箱520、第三清洗箱530和第四清洗箱540時,得到清洗,隨后經過烘干箱300進行烘干,最后被卷繞在收料轉盤400上。在清洗時帶動極耳運動經過第一清洗箱510、第二清洗箱520、第三清洗箱530和第四清洗箱540時,極耳分別與各清洗箱的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抵接,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所述第二傳動輥504使得極耳運動更為平穩,使極耳運動受力更為均勻,避免由于收料轉盤400的轉動拉扯,使得極耳斷裂;另一面,無需額外的傳動機構,極大減小了旋轉清洗裝置10的占用空間。由于極耳在清洗溶液中運動,粘附了液體的極耳的表面較為光滑,第一傳動輥503和第二傳動輥504,兩個傳動輥與極耳之間的摩擦力較低,傳動效率較低,為了提高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第二傳動輥504的傳動效率,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所述第二傳動輥504表面設置有磨砂層,磨砂層增加了與極耳的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所述第二傳動輥504對極耳的傳動效率提高;猶如,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所述第二傳動輥504表面設置有毛刷層,所述毛刷層有細小且硬度較高的毛刷組成,一方面增加了第一傳動輥503和第二傳動輥504與極耳之間的摩擦力,另一方面也可對極耳表面進行刷洗,使得極耳清洗效果更佳。例如,所述第一傳動輥503和所述第二傳動輥504設置為橡膠輥,橡膠輥具有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和水泵;所述工作臺上呈環形依次設置有供料轉盤、清洗箱、烘干箱和收料轉盤;所述供料轉盤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收料轉盤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清洗箱包括第一清洗箱、第二清洗箱、第三清洗箱、第四清洗箱;所述第一清洗箱、所述第二清洗箱、所述第三清洗箱、第四清洗箱和所述烘干箱分別具有對應設置的進口與出口;每一所述清洗箱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所述第一傳動輥和所述第二傳動輥相互貼合,所述第一傳動輥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所述水泵具有抽水口和噴水口,每一所述清洗箱分別具有進水口,且每一所述清洗箱外側分別設置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具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連接于所述水泵的抽水口,每一所述進水口連接于所述水泵的噴水口;所述第一清洗箱內設置有攪拌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轉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和水泵;所述工作臺上呈環形依次設置有供料轉盤、清洗箱、烘干箱和收料轉盤;所述供料轉盤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收料轉盤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清洗箱包括第一清洗箱、第二清洗箱、第三清洗箱、第四清洗箱;所述第一清洗箱、所述第二清洗箱、所述第三清洗箱、第四清洗箱和所述烘干箱分別具有對應設置的進口與出口;每一所述清洗箱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所述第一傳動輥和所述第二傳動輥相互貼合,所述第一傳動輥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桂粦,
申請(專利權)人:陳桂粦,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