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稻谷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生態治理:施用沃益多或地福來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2)農業防治;3)生物控制;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學防治:藥劑選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并配施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施;或者選用10%401抗菌劑或80%402抗菌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浸種2天;可以有效預防水稻谷枯病,同時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使水稻谷枯病平均發病率降低,產量增加,顯著提高水稻等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植保
技術介紹
水稻谷枯病又稱水稻穎枯病。長江流域各稻區均有發生。在水稻抽穗后2-3周為害幼穎較重,初在穎殼頂端或側面出現小斑,漸發展為邊緣不清晰的橢圓斑,后病斑融合為不規則大斑,擴展到谷粒大部或全部,后變為枯白色,其上用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谷粒被害早的花器被毀或形成秕谷。乳熟后受害,米粒變小,質變松脆,質量輕,品質下降,接近成熟時受害,僅在谷粒上有褐色小點,對產量影響不大。病原Phyllostictaglumarum(Ell.et Fr.)Miyake = Phoma sorghina(See.)Boerema, Dorenb.et Kest 稱谷枯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病部表皮下,后全部外露僅基部留在病組織里,散生或群生,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基部黃褐色,頂端突起為孔口。分生孢子小,無色或色淺,單胞,卵形至橢圓形,大小3-6 X 2-3 ( μ m),成熟后遇水可成群從孔口逸出。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稻谷上越立,次年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水稻抽穗后,侵害花器和幼穎。花期遇暴風雨,稻穗相互摩擦,造成傷口有利病菌侵入。生產上氮肥施用過量或遲施氮肥或冷水灌田,利于病害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水稻谷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生態治理:(I)施用沃益多或地福來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2)秧田應選擇地勢高,無病,排灌方便,遠離稻草堆、打谷場和曬場地,連作晚稻秧田還應遠離早稻病田;2)農業防治:(I)選用抗病良種;(2)選用無病稻種:常規稻無病田留種,雜交稻非病區制種;(3)帶病秕谷用于高溫慪制堆肥;(4)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改造冷水田;3)生物控制:控制稻田葉蟬、白粉虱、蚜蟲、薊馬等害蟲數量,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媒介;4)生物防治:0.3%多抗霉素水劑300倍液枝干噴霧施用;5)物理防治:妥善處理病稻草,不讓病菌與種、芽、苗接觸,清除田邊再生稻株或雜草,集中銷毀;6)化學防治: 藥劑選用58 %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并配施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施;或者選用10% 401抗菌劑或80% 402抗菌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浸種2天。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I)生態治理中的沃益多具體使用方法為在15L水中加入HYT-A 150-200ml和HYT-B 250-350ml并攪拌均勻,常溫下放置2天,加入HYT-C80-120g,再放置I天,加水至250公斤,攪拌均勻后澆灌根部。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I)生態治理中地福來微生物肥具體使用方法為按照每200-400ml地福來微生物肥兌水15-30公斤,將地福來微生物肥兌水混合均勻后噴霧于地表。本專利技術中的地福來微生物肥為北京地福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菌肥。地福來微生物肥能分解和清除作物體內亞硝酸鹽、硫化氫和農藥的殘留,吸附和降解鉻、鎳、鉛、錫、鈷等重金屬,它所含的生物活性因子C、G、F,能參與作物內循環,迅速修復受損細胞讓食品更安全;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使有機質和腐植酸含量提L,團粒結構形成快,通氣保水性好,農作物根系發達、須根長、白根多、活性強,對土壤養分吸收能力提高;地福來能夠活化土壤根際微生物,釋放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為水稻提供全面營養,促根壯苗;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及抗病、抗逆能力,對水稻谷枯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本專利技術中的沃益多是一種生物菌肥,是根據根際土壤微生態學原理、植物營養生理學原理、以及現代“有機農業”的基本概念而研制出來的。包括HYT-A、HYT-B和HYT-C三種。HYT-A是由18種無毒、無致病性高活性的的土壤固氮菌組成,把功能各異的有益菌種制備成菌劑,經活化擴繁后,可適用于多種土壤環境和作物的各個生長期,直接向農作物的根部提供重要營養素如氮,鉀和基本的無機礦物營養。功效特點:一是造肥效率高,平衡營養,穩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持效期可達4個月以上。二是優化土壤生態結構,治理板結、污染、酸化和鹽漬化土壤效果顯著。三是形成生物防治機制,防死棵、抗重茬作用突出。四是自動調節作物生長、促生根、壯苗、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HYT-B是從生物水解海洋生物物頭胸部甲殼,經過發酵液的后期溶解處理。功效特點:富含19種L-氨基酸、礦物質和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可直接為微生物和植物生長提供營養。可快速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葉片光合作用和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壯苗、健株、增加產量,改善品質。HYT-C富含高純度、高含量甲殼素與甲殼素酶誘導活性物。功效特點:為HYT-A 土壤微生物菌本身及農作物提供營養;可激活、誘導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大量生成生物酶,有機酸、生物堿等抗病因子;同時,既能快速促進有益菌巨量擴繁,又能刺激作物生長。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生態治理、農業防治、生物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學防治措施,大幅度降低水稻谷枯病發病率,效果良好,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采用地福來微生物肥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結構和土壤的生物菌落,可以有效的預防水稻谷枯病的發病,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本專利技術采用提前預防的手段,本專利技術采用提前預防的手段,生態治理、農業防治、生物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進行綜合防治,同時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使水稻谷枯病平均發病率降低,產量增加,顯著提高水稻等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種水稻谷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生態治理:(I)施用沃益多或地福來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2)秧田應選擇地勢高,無病,排灌方便,遠離稻草堆、打谷場和曬場地,連作晚稻秧田還應遠離早稻病田;2)農業防治:(I)選用抗病良種;(2)選用無病稻種:常規稻無病田留種,雜交稻非病區制種;(3)帶病秕谷用于高溫慪制堆肥;(4)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改造冷水田;3)生物控制:控制稻田葉蟬、白粉虱、蚜蟲、薊馬等害蟲數量,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媒介;4)生物防治:...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稻谷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生態治理:(1)施用沃益多或地福來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2)秧田應選擇地勢高,無病,排灌方便,遠離稻草堆、打谷場和曬場地,連作晚稻秧田還應遠離早稻病田;2)農業防治:(1)選用抗病良種;(2)選用無病稻種:常規稻無病田留種,雜交稻非病區制種;(3)帶病秕谷用于高溫漚制堆肥;(4)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改造冷水田;3)生物控制:控制稻田葉蟬、白粉虱、蚜蟲、薊馬等害蟲數量,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媒介;4)生物防治:0.3%多抗霉素水劑300倍液枝干噴霧施用;5)物理防治:妥善處理病稻草,不讓病菌與種、芽、苗接觸,清除田邊再生稻株或雜草,集中銷毀;6)化學防治:藥劑選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并配施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施;或者選用10%?401抗菌劑或80%?402抗菌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浸種2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美瓊,李佩龍,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天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