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循環冷卻水塔,包括塔體、轉軸和抽氣裝置,塔體頂部設有排氣口,抽氣裝置設置在排氣口的上方,轉軸與塔體底部可轉動連接,該轉軸豎直設置在塔體內部中心軸位置,轉軸沿其長度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圓盤,塔體內壁在豎直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環形隔板,圓盤和環形隔板在塔體內部相互間隔分布。冷卻水在圓盤和環形隔板形成的滯留層中逐層往下流動,提高冷卻水在塔體內部的滯留時間,并保證塔體空氣流動順暢,圓盤和環形隔板的上端面凸起,使冷卻水流動時發生翻騰、濺射,圓盤和環形隔板的內部還設有供空氣流動的排氣管道,冷卻效果高,并且通過調整轉軸的轉速可以改變冷卻水在塔體內部的滯留時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淋冷卻器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循環冷卻水塔。
技術介紹
循環冷卻水塔是氣液傳熱、傳質的常用設備,塔內空氣流動情況對循環冷卻水塔的傳熱效率具有重要影響。現有的循環冷卻水塔包括塔體,塔體的上端設有一排氣口,在排氣口的上方設有一抽氣裝置,塔體內部設有減緩水流,延長冷卻水在塔體內的滯留時間和增加氣液接觸面積的填料層,冷卻水塔中的填料層大多采用塑料填料,冷卻水通過填料層由上往下流動,在填料層下方的塔體側壁設有進氣口,抽氣裝置將塔體內的空氣由下往上經過滯留層從排氣口排出,氣流與冷卻水之間形成對流,并發生熱傳遞,冷卻水溫度降低,降溫后的冷卻水從塔體底部的排水口排出,供循環利用,現有循環冷卻水塔存在以下缺點:1、液體沿填料層向下流動時,有逐漸向塔壁集中的趨勢,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漸增大,這種現象稱為壁流。壁流效應造成氣液兩相在填料層中分布不均,氣流紊亂,從而使傳熱、傳質效率下降。2、冷卻水與塑料填料發生傳熱,使填料溫度升高,熱量集留在填料層無法散去,影響冷卻效果。3、冷卻水在填料層中的滯留時間無法控制,不便調節冷卻水的降溫程度,影響冷卻水循環利用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循環冷卻水塔,目的解決現有循環冷卻水塔中填料層阻塞空氣流通、冷卻效果不佳、冷卻水降溫程度無法控制等缺點。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循環冷卻水塔,包括塔體和使塔體的內部空氣從下往上流動的抽氣裝置,所述塔體設有一排氣口、第一進氣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塔體設有一進水管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轉軸和為轉軸提供動力的電機,所述轉軸與塔體底部可轉動連接,該轉軸由塔體底部中心向塔體頂部豎直向上延伸,豎直設置在塔體內部中心軸位置,并且轉軸的下端頭延伸出塔體底部與所述電機連接,轉軸位于塔體內的部分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圓盤,所述塔體內壁在豎直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環形隔板,所述圓盤和環形隔板在塔體內部相互間隔分布,并且所述圓盤的外圓周投影落在所述環形隔板內,這些圓盤和環形隔板之間的間隙形成一水流通道。進一步,所述轉軸內沿其長度方向設有一上端頭閉合的通道,所述圓盤內部設有第一空腔,所述圓盤的下端面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第一排氣孔,所述第一排氣孔和通道均與所述第一空腔連通。進一步,所述塔體側壁設有復數個第二進氣口,所述環形隔板內部設有第二空腔,所述環形隔板的下端面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第二排氣孔,所述第二排氣孔和第二進氣口均與所述第二空腔連通。進一步,所述圓盤和環形隔板的上端面均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凸起。進一步,所述進水管道的出水端設有一開口向下的噴灑。由上述對本技術結構的描述可知,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其一,本技術在塔體內部設有復數個在豎直方向上相互間隔排布的圓盤和環形隔板,圓盤的外圓周投影落在環形隔板內,并且在圓盤和環形隔板的上端面均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凸起,冷卻水由進水管道進入塔體后沿豎直方向分布的復數個圓盤和環形隔板的上端面逐層往下流動,延長了冷卻水在冷卻塔內的滯留時間,并且凸起使冷卻水在流動過程中產生翻騰、濺射,從而增加氣流與冷卻水之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冷卻水熱量的擴散速度,提高冷卻效果。其二,本技術由依次相互連通的通道、第一空腔和第一排氣孔構成圓盤內部的排氣管道,由依次相互連通的第二進氣口、第二空腔和第二排氣孔構成環形隔板內部的排氣管道,抽氣裝置工作時,在圓盤和環形隔板內部現成氣流,降低圓盤和環形隔板的溫度,保證圓盤、環形隔板與冷卻水之間的溫度差,間接加快了冷卻水熱量的擴散速度,提高冷卻效果。其三,本技術所用轉軸與塔體底部可轉動連接,通過控制轉軸旋轉可以控制冷卻水在圓盤的上滯留時間,從而控制冷卻水的降溫大小。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剖視圖。附圖標識說明:塔體10、排氣口11、環形隔板12、第二排氣孔121、第二空腔122、第一進氣口13、排水口14、第二進氣口15、抽氣裝置20、進水管道30、噴灑31、轉軸40、圓盤41、第一排氣孔411、第一空腔412、凸起50。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循環冷卻水塔,包括塔體10和抽氣裝置20,塔體10頂部設有排氣口11,抽氣裝置20設置在排氣口11的上方,塔體10內部還設有一進水管道30,進水管道30的出水端設有一開口向下的噴灑31,使冷卻水成水滴狀流入塔體10內,增加冷卻水與塔內空氣的接觸面積,有助于冷卻水降溫,在塔體10靠進底部的側壁設有復數個第一進氣口13,塔體10的底部設有一排水口14。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循環冷卻水塔,還包括轉軸40,轉軸40與塔體10底部可轉動連接,轉軸40由塔體10底部中心向塔體10頂部豎直向上延伸,豎直設置在塔體10內部中心軸位置,并且轉軸40的下端頭延伸出塔體10底部,轉軸40沿其長度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圓盤41,塔體10內壁在豎直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環形隔板12,圓盤41和環形隔板12在塔體10內部相互間隔分布,并且圓盤41的外圓周投影落在環形隔板12內,圓盤41和環形隔板12的上端面均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凸起50。需降溫循環利用的冷卻水從噴灑31進入塔體10內,隨后沿著圓盤41和環形隔板12組成的滯留層逐層往下流動,能有效地延長冷卻水在塔體10內部的滯留時間。抽氣裝置20工作時,由于排氣口11的負壓作用,空氣從第一進氣口13進入塔體10內部,并沿圓盤41和環形隔板12的外表面逐層往上流向排氣口11處排出,空氣在塔體10內部與冷卻水形成對流接觸,發生熱傳遞,致使冷卻水降溫,每個圓盤41和環形隔板12的上端面均布滿凸起50,使冷卻水在逐層往下流動的過程中發生翻騰、濺射現象,增大冷卻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提高冷卻效果,吸收熱量后的空氣從排氣口11處排出,降溫后的冷卻水集留在塔體10的底部,并從排水口14排出,供循環利用。如圖2所示,轉軸40內部設有通道,通道的上端頭為閉合端,圓盤41內部設有第一空腔412,圓盤41的下端面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第一排氣孔411,通道、第一空腔412和第一排氣孔411依次連通,形成圓盤內部的排氣管道,抽氣裝置20工作時,由于負壓作用,塔外空氣從轉軸40下端頭的通道口進入第一空腔412,并從第一排氣孔411進入塔體10內,降低圓盤溫度,最后從排氣口11排去,使圓盤41與冷卻水保持一定的溫差,間接提高了循環冷卻水塔的冷卻效果。同樣的,在塔體10側壁設有復數個第二進氣口15,環形隔板12的內部設有第二空腔122,環形隔板12的下端面設有復數個均勻分布的第二排氣孔121,第二進氣口15、第二排氣孔121和第二空腔122依次連通,形成環形隔板12內部的排氣管道,抽氣裝置20工作時,由于負壓作用,塔外空氣從第二進氣口15進入第二空腔122,并從第二排氣孔121進入塔體10內,降低環形隔板12的溫度,最后從排氣口11流出塔體10,使環形隔板12與冷卻水保持一定的溫差,間接提高了循環冷卻水塔的冷卻效果。如圖1所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循環冷卻水塔,包括塔體和使塔體的內部空氣從下往上流動的抽氣裝置,所述塔體設有一排氣口、第一進氣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塔體設有一進水管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轉軸和為轉軸提供動力的電機,所述轉軸與塔體底部可轉動連接,該轉軸由塔體底部中心向塔體頂部豎直向上延伸,豎直設置在塔體內部中心軸位置,并且轉軸的下端頭延伸出塔體底部與所述電機連接,轉軸位于塔體內的部分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圓盤,所述塔體內壁在豎直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環形隔板,所述圓盤和環形隔板在塔體內部相互間隔分布,并且所述圓盤的外圓周投影落在所述環形隔板內,這些圓盤和環形隔板之間的間隙形成一水流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循環冷卻水塔,包括塔體和使塔體的內部空氣從下往上流動的抽氣裝置,所述塔體設有一排氣口、第一進氣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塔體設有一進水管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轉軸和為轉軸提供動力的電機,所述轉軸與塔體底部可轉動連接,該轉軸由塔體底部中心向塔體頂部豎直向上延伸,豎直設置在塔體內部中心軸位置,并且轉軸的下端頭延伸出塔體底部與所述電機連接,轉軸位于塔體內的部分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圓盤,所述塔體內壁在豎直方向上設有復數個水平設置的環形隔板,所述圓盤和環形隔板在塔體內部相互間隔分布,并且所述圓盤的外圓周投影落在所述環形隔板內,這些圓盤和環形隔板之間的間隙形成一水流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冷卻水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清玉,
申請(專利權)人:鄧清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