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涉及一種太陽能應用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太陽能轉換損失更低的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熱量損失小的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包括集熱板(13),所述集熱板(13)為長條形薄板,集熱板(13)內為至少一個上下方向的細長形空腔(131),所述空腔(131)設有導熱介質,空腔(131)的容積大于導熱介質的體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應用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太陽能轉換損失更低的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
技術介紹
太陽能(SolarEnergy),一般是指太陽光的福射能量,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水的勢能等等。太陽能利用的基本方式可分為光一熱利用、光一電利用、光一化學利用、光一生物利用四類。在四類太陽能利用方式中,光一熱轉換的技術最成熟,產品也最多,成本相對較低。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發電、開水器、干燥器、太陽灶、太陽能溫室、太陽房、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以及太陽能采暖和制冷器等。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太陽能轉化效率較高,但應用還不普遍。在光熱轉換中,當前應用范圍最廣、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好的是太陽能熱水器的應用。太陽能熱水器是將太陽光能轉化為熱能的裝置,將水從低溫度加熱到高溫度,以滿足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熱水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按結構形式分為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和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其中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相比真空管式熱水器,直接接觸光的面積更大,光能利用率更高。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是一種吸收太陽輻射能量并向工質傳遞熱量的裝置,它是一種特殊的熱交換器,集熱器中的工質與遠距離的太陽進行熱交換。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是由吸熱板芯、殼體、透明蓋板、保溫材料及有關零部件組成。在加接循環管道,保溫水箱后,即成為能吸收太陽輻射熱,使水溫升高。然而,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板導熱效率較低,導致太陽能在集熱板上的熱量流失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熱量損失小的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包括集熱板。所述集熱板為長條形薄板,集熱板內為至少一個沿其長度方向開設的細長形空腔。所述空腔設有導熱介質,空腔的容積大于導熱介質的體積。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空腔的截面為梯形、倒角矩形、半圓形、矩形、三角形;還包括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包括至少兩個集熱板。所述集熱板設有公母扣,集熱板通過公母扣與另一集熱板拼接,集熱板之間有間隙,至少兩個集熱板拼接構成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包括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邊框、光接觸層、錫紙層、保溫層、透光層和背板。所述邊框內部依次固定透光層、光接觸層、至少兩個集熱板拼接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保溫層和背板。所述光接觸層和集熱板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固定連接,光接觸層和透光層之間有間隙,邊框與集熱板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之間夾有保溫層。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還包括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所述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包括水箱、集管和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所述集管的兩端分別與水箱的出水口和入水口連接,集管的中部穿過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的邊框與集熱板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上部接觸。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集管位于保溫層和集熱板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之間,集管的一側與集熱板相切并緊貼,集管的外圓周面固定有導熱板。所述導熱板的中部包裹集管遠離集熱板一側的外表面,導熱板外沿與集熱板固定。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集管位于集熱板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和光接觸層之間。所述每個集熱板在與集管接觸部位均設有折彎部。所述折彎部包裹在集管遠離光接觸層的外表面,折彎部兩端固定在集熱板上。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集管串連有水栗,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內的集管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水箱內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與水栗的控制器連接。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光接觸層為太陽能發電板。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其中所述集熱板的空腔內設有槽板。所述槽板為倒漏斗形,槽板在空腔內沿其軸向均勻分布多個。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將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安置于能與太陽光線直接接觸位置;B、將太陽能發電板制成的光接觸層與電能存儲器連接;C、將電能存儲器與家用電器連接;D、將水箱與采暖系統、飲用水系統、沐浴系統的入水處連接。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通過將集熱板開設空腔并將導熱介質至于空腔內,便可利用更加優良的導熱介質對熱量進行傳播,又不需要考慮導熱介質的強度、硬度、剛度要求,大大提高了集熱板的導熱效率、減少熱量損失,若導熱介質為液體,則可加熱介質,使其氣化,從而更加快導熱速度。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改變集熱板空腔的截面形狀,則更好利用集熱板內部的面積,在保證其內部強度的情況下,加大熱交換面積,在同樣的截面面積下,梯形、矩形、半圓形、倒角矩形或三角形的周長均長于正方形,從而在盡可能小的體積內,增加更多的熱交換面積。并且公母扣既保證集熱板能夠隨意拼接,方便固定,又留有熱漲的空間,防止其變形導致的固定失效。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在集熱板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外添加邊框和保溫材料,便于其運輸和防止熱量散失。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水箱與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連接,可貯存熱水,供隨時使用。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集管的一側與集熱板相切并緊貼,集管的外圓周面固定有導熱板,即可省去彎折集熱板的加工程序,直接采用直的集熱板即可與集管高效的熱交換。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每個集熱板在與集管接觸部位均設有折彎部,所述折彎部包裹在集管遠離光接觸層的外表面,即可讓彎折后的集熱管直接包裹集管,從而提高熱交換效率。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采用傳感器和控制器智能控制集管與水箱內的水強制循環,保障了集管和集熱板的熱交換溫度差。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光接觸層為太陽能發電板,則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利用太陽能發電板在發電時自身放出的熱量,通過集熱板加熱集管,從而產出熱水,供人使用,一舉兩得。本技術太陽能利用系統中通過倒漏斗形的槽板,將氣化后又液化回的導熱介質,收集在槽板的槽中,在集熱板再次達到較高溫度時,即可直接將槽中的液體氣化,從而使氣體更快讀充滿空腔,實現更高效的熱交換。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太陽能利用系統的中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的主視圖;圖2是沿圖1中C-C處的剖視圖;圖3是圖2中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太陽能利用系統的中集熱板的軸測圖;圖5是沿圖4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4的剖視圖;圖7是圖4的剖視圖;圖8是圖4的剖視圖;圖9是圖4的剖視圖;圖10是圖4的剖視圖;圖11是沿圖1中D-D處的剖視圖;圖12是沿圖11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圖13是太陽能利用系統的中另一種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的主視圖;圖14是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中壁掛式太陽超導熱板熱水器的軸測圖;圖15是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中家用式太陽超導熱板熱水器的軸測圖;圖16是沿圖13中D-D處的剖視圖;圖17是沿圖16中E處的局部放大圖;圖18是沿圖13中D-D處的又一剖視圖;圖19是沿途18中F處的局部放大圖;圖20是帶有折彎部集熱板的軸側圖;圖21是沿圖20中G處的局部放大圖;圖22是實施例4中集熱板的剖視圖;圖23是沿圖2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超導熱板式熱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1)、水箱(3)和集管(2);所述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1)包括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邊框(10)、光接觸層(12)、錫紙層(14)、保溫層(15)、透光層(11)和背板(16),所述邊框(10)內部依次固定透光層(11)、光接觸層(12)、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保溫層(15)和背板(16),所述光接觸層(12)和集熱板(13)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固定連接,光接觸層(12)和透光層(11)之間有間隙,邊框(10)與集熱板(13)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之間夾有保溫層(15),光接觸層(12)為太陽能發電板;所述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包括至少兩個集熱板(13),所述集熱板(13)設有公母扣,集熱板(13)通過公母扣與另一集熱板(13)拼接,集熱板(13)之間有間隙;所述集熱板(13)為長條形薄板,集熱板(13)內為至少兩個沿其長度方向開設的細長形空腔(131),所述空腔(131)設有導熱介質,空腔(131)的容積大于導熱介質的體積;所述集管(2)的兩端分別與水箱(3)的出水口和入水口連接,集管(2)的中部穿過太陽能超導傳熱集熱器(1)的邊框(10)與集熱板(13)構成的太陽能吸熱集熱傳熱板芯上部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房聚銀,葛凱旋,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天韻太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