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切片臺固定在第一滑軌上且與第一滑軌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切片臺與第二驅動機構相連接,第一滑軌的長度方向與推送機構的推送方向相垂直,推送機構包括第一、二推送機構,切刀包括第一、二切刀,第一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在切片臺的同側設置,第二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在切片臺的同側設置,第一推送機構和第一切刀在切片臺的相對兩側對應設置,第二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沿切片臺的相對兩側對應設置。通過采用上述茯苓切丁機,且可快速的將茯苓切成茯苓丁,快速的完成茯苓的初加工,提高茯苓初加工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本專利技術是申請日為2014年04月13日,申請號為:201410146449.9,專利技術名稱為“茯苓切丁機”的專利技術專利的分案申請。
本專利技術涉及茯苓初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
技術介紹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盛產于我國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茯苓具有“四時神藥”的美譽,其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其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茯苓的初加工主要是進行脫皮、切塊或切片、干燥處理,由于茯苓為不規則的球狀體,因此,目前茯苓的切丁或切片處理均是人工手工進行操作,其加工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干燥處理是將切除的茯苓片在網床或簾窗上攤放暴曬進行干燥,但是剛切下的茯苓片易碎,因此在連續加工過程中無法有效的將切割后茯苓片在網床或簾窗中進行攤放排布,導致生產速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可對切割后的茯苓片進行有效的排布,且排布時茯苓片的破碎率低。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切片茯苓的切片臺,切片臺邊部邊緣的上方設置有切刀以及驅使切刀對茯苓進行切割的第一驅動機構,切片臺外圍設置有對切割后茯苓片進行輸送的輸送帶,輸送帶的進料端與切刀相對應布置,輸送帶的中部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茯苓片進行切丁的第一、二切丁刀,第一、二切丁刀在輸送帶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布置,第一、二切丁刀與驅動其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相連接,切刀以及第一、二切丁刀的兩刀面外側分別設置有用于擦拭刀面上粘結的茯苓粉的擦條;切刀與輸送帶之間設置有布料件,布料件上設置有一傾斜布置的布料面,布料面與切刀的刀面成夾角布置且布料面與切刀的刀面延伸的交接線位于水平面內,布料面靠近切刀一側的高度小于另一側的高度,布料件固定在支架上且與支架沿垂直于切刀刀面的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布料件與驅動其進行行走的第三驅動機構相連接;切片臺固定在第一滑軌上且與第一滑軌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切片臺與第二驅動機構相連接,第一滑軌的長度方向與推送機構的推送方向相垂直,推送機構包括第一、二推送機構,切刀包括第一、二切刀,第一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在切片臺的同側設置,第二推送機構和第一切刀在切片臺的同側設置,第一推送機構和第一切刀在切片臺的相對兩側對應設置,第二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沿切片臺的相對兩側對應設置;布料件為一傾斜布置的板件構成,板件的板面構成布料面,支架為滑軌構成,滑軌上設置有滑塊,滑塊與板件連為一體,第三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為一體。通過采用上述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且可快速的將茯苓切成茯苓丁,快速的完成茯苓的初加工,提高茯苓初加工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本專利技術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局部側視圖;圖5為輸送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如圖1、2所示,一種茯苓切丁機,包括用于放置待切片茯苓12的切片臺11,切片臺11邊部邊緣的上方設置有切刀13以及驅使切刀13對茯苓進行切割的第一驅動機構,切片臺11外圍設置有對切割后茯苓片進行輸送的輸送帶40,輸送帶40的進料端與切刀13相對應布置,輸送帶40的中部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茯苓片進行切丁的第一、二切丁刀61、62,第一、二切丁刀61、62在輸送帶4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布置,第一、二切丁刀61、62與驅動其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相連接,切刀13以及第一、二切丁刀61、62的兩刀面外側分別設置有用于擦拭刀面上粘結的茯苓粉的擦條20。通過采用上述茯苓切丁機,且可快速的將茯苓切成茯苓丁,快速的完成茯苓的初加工,提高茯苓初加工的效率。具體的方案如圖5所示:輸送帶40包括帶體以及兩端分別設置的輸送輥,構成輸送帶的上層帶體下側設置有支撐板,輸送輥轉動固定在滑座42上,輸送帶40兩端的滑座之間設置有張緊組件,張緊組件為張緊汽缸41構成,防止長期切割造成輸送帶40松弛,影響茯苓的切丁導致切割的茯苓丁不是正方形的丁塊,滑座與機架沿輸送帶40的輸送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由于切割后的茯苓片極易破碎,在茯苓片從切片臺11上翻落至輸送帶40上時,也容易破碎,因此本專利技術中:切刀13與輸送帶40之間設置有布料件50,布料件50上設置有一傾斜布置的布料面,布料面與切刀13的刀面成夾角布置且布料面與切刀13的刀面延伸的交接線位于水平面內,布料面靠近切刀13一側的高度小于另一側的高度,布料件50固定在支架上且與支架沿垂直于切刀13刀面的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布料件50與驅動其進行行走的第三驅動機構相連接。通過設置一布料件50,切割的茯苓片先斜靠在布料件50的布料面上,隨著布料件50向遠離切刀13一側移動,同時茯苓片逐步從布料件50的布料面上滑落,茯苓片由傾斜布置狀態向水平布置狀態轉變,直至茯苓片完全從布料件50上滑脫、水平布置于輸送帶40上,從而解決切割后茯苓片直接翻落在輸送帶40上易于破碎的問題。具體操作時,布料件50可采用如下三種實施方式進行操作:其一為:布料件50為一楔形塊,楔形塊的楔面構成布料面,支架為滑軌構成,滑軌上設置有滑塊,滑塊通過連接桿與楔形塊連為一體,第三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為一體。其二為:布料件50為一傾斜布置的板件構成,板件的板面構成布料面,支架為滑軌構成,滑軌上設置有滑塊,滑塊與板件連為一體,第三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為一體。更為優選采用如圖4所示的技術方案進行實施,亦即,布料件50包括一傾斜布置的斜板51和水平布置的平板52,斜板51的板面構成布料面,斜板51靠近切刀13的一側與平板52鉸接連接,構成鉸接連接的第一鉸接軸軸向平行于水平面布置,斜板51與平板52成角型布置且斜板51與平板52之間設置有調節兩者夾角大小的調節組件。所述的調節組件為一角度調節氣缸53構成,角度調節氣缸53的缸體和活塞桿分別與斜板51、平板52構成鉸接連接且構成鉸接連接的第二、三鉸接軸分別平行于第一鉸接軸布置。支架為滑軌構成,滑軌上設置有滑塊,滑塊與平板52連為一體,第三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為一體。這樣在布料件50向遠離切刀13一側移動時,通過角度調節氣缸53調節斜板51的傾斜角度,更易于茯苓片從布料件50上滑脫,縮短布料的時間,提高茯苓12的切割效率。更為詳細的為,輸送帶40的輸送方向與布料件50的行走方向垂直布置,輸送帶40的上層輸送面的高度低于切片臺11支撐面的高度,布料面靠近切刀13一側的高度大于切片臺11支撐面的高度。布料面與切刀13刀面所成的夾角介于10~30°之間。采用上述布置方式也是進一步便于茯苓片從布料件50上滑脫,縮短布料的時間,提高茯苓12的切片效率。由于,在連續初加工過程中,隨著切刀13的不斷切割,切刀13的刀面上會粘結大量的茯苓12粉末,因此在切割時,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切片茯苓的切片臺,切片臺邊部邊緣的上方設置有切刀以及驅使切刀對茯苓進行切割的第一驅動機構,切片臺外圍設置有對切割后茯苓片進行輸送的輸送帶,輸送帶的進料端與切刀相對應布置,輸送帶的中部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茯苓片進行切丁的第一、二切丁刀構成,第一、二切丁刀在輸送帶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布置,第一、二切丁刀與驅動其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相連接,切刀以及第一、二切丁刀的兩刀面外側分別設置有用于擦拭刀面上粘結的茯苓粉的擦條;切刀與輸送帶之間設置有布料件,布料件上設置有一傾斜布置的布料面,布料面與切刀的刀面成夾角布置且布料面與切刀的刀面延伸的交接線位于水平面內,布料面靠近切刀一側的高度小于另一側的高度,布料件固定在支架上且與支架沿垂直于切刀刀面的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布料件與驅動其進行行走的第三驅動機構相連接;切片臺固定在第一滑軌上且與第一滑軌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切片臺與第二驅動機構相連接,第一滑軌的長度方向與推送機構的推送方向相垂直,推送機構包括第一、二推送機構,切刀包括第一、二切刀,第一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在切片臺的同側設置,第二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在切片臺的同側設置,第一推送機構和第一切刀在切片臺的相對兩側對應設置,第二推送機構和第二切刀沿切片臺的相對兩側對應設置;布料件為一傾斜布置的板件構成,板件的板面構成布料面,支架為滑軌構成,滑軌上設置有滑塊,滑塊與板件連為一體,第二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為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用于茯苓快速切丁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切片茯苓的切片臺,切片臺為方形,切片臺邊部邊緣的上方設置有切刀以及驅使切刀對茯苓進行切割的第一驅動機構,切片臺外圍設置有對切割后茯苓片進行輸送的輸送帶,輸送帶的進料端與切刀相對應布置,輸送帶的中部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茯苓片進行切丁的第一、二切丁刀,第一、二切丁刀在輸送帶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布置,第一、二切丁刀與驅動其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相連接,切刀以及第一、二切丁刀的兩刀面外側分別設置有用于擦拭刀面上粘結的茯苓粉的擦條;切刀與輸送帶之間設置有布料件,布料件上設置有一傾斜布置的布料面,布料面與切刀的刀面成夾角布置且布料面與切刀的刀面延伸的交接線位于水平面內,布料面靠近切刀一側的高度小于另一側的高度,布料件固定在支架上且與支架沿垂直于切刀刀面的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布料件與驅動其進行行走的第三驅動機構相連接;切片臺固定在第一滑軌上且與第一滑軌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劉滿,
申請(專利權)人:胡劉滿,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