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包括彼此通過無線通信方式連接的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鈴聲功放裝置;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一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一電源模塊、指紋采集裝置、第一存儲模塊、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鈴聲功放裝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二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二電源模塊、第二存儲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音頻輸出模塊;基于本發明專利技術設計的技術方案,針對上述硬件模塊進行連接和設置,構成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能夠利用不同的鈴聲,實現自動識別不同門鈴觸發者的身份;并且整個設計智能電控結構,邏輯清晰,實際應用效果明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屬于電控裝置
技術介紹
門鈴,S卩門上的鈴,可以發出聲音提醒主人有客到訪,現在比較常見的門鈴有有線門鈴和無線門鈴,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門鈴的設計者和生產廠家不斷針對門鈴進行著改進與創新,諸如專利號:200910234917.7,公開了一種無線門鈴,包括一個無線門鈴室外終端和一個無線門鈴室內接收機,無線門鈴室外終端,包括相互獨立的門鈴按鈕模塊、控制模塊和無線發射模塊;無線門鈴室內接收機,包括相互獨立的無線接收模塊、控制處理模塊、音頻模塊和發音單元,所述無線門鈴室內接收機可以接收到所述無線門鈴室外終端的信號,并在接收到信號后發出報警聲,所述報警聲可以由用戶自行錄制,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無線門鈴,由若干獨立的電路模塊通過導線連接,而且電路模塊上設置有便于安裝的穿孔;可以很方便地將各電路模塊安裝于任意位置,而且如果有一個電路模塊損壞,也可以很容易替換掉。還有專利申請號:201210368963.8,公開了一種門鈴,包括殼體、無線通訊模塊、話筒、揚聲器和電源,無線通訊模塊和電源安裝在殼體內,在殼體上設有連接無線通訊模塊的SIM卡插槽、啟動無線通訊模塊發出信號的按鈕開關,話筒和揚聲器與無線通訊模塊相連接。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門鈴,由于設置了無線通訊模塊,當有訪客來訪時,按下門鈴后,無線通訊模塊即撥打預設的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主人通過來電顯示即可知曉。當在家時,開門即可;外出時,則可接通電話與訪客交流,因使用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作為門鈴提示的接收端,提示效果明顯。不僅如此,專利申請號:201310393536.X,公開了一種門鈴,其安裝于墻或門框,包括設置有門鈴按鈕的按鈕組件和用于產生發聲控制信號的控制組件,所述門鈴還包括與所述控制組件連接的發聲組件,所述控制組件可嵌入墻體內部或門框內部且與按鈕組件可拆卸連接,所述門鈴包括設置于墻體表面或門框表面的門鈴裝飾面板,所述門鈴裝飾面板設置有通孔,所述按鈕組件包括穿設于所述通孔的按鈕外殼,所述按鈕外殼的外端設置有用于卡住所述門鈴裝飾面板的凸起部。電子門鈴的按鈕組件與控制組件可拆卸連接,其接口統一后即可使按鈕組件和控制組件的通用性大大提高;將電子門鈴的控制組件嵌入墻體內部或門框內部,留按鈕在外面,同時還可配以門鈴裝飾面板來裝飾,以符合墻面整體的裝修風格。從上述現有技術可以看出,現有的門鈴多從功能角度出發,進行改進與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依然能發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眾所周知,門鈴的作用是為了向屋內的人告知有客來,但是屋內僅能從門鈴的被觸發知曉有人來,而對于來者是何人,則必須從門上的貓眼獲悉,這種情況在只有一扇門的情況下可以適用,但是對于有多扇門的情況,要想通過貓眼獲悉屋外何人,就變得很不方便了,因此,現有門鈴在不斷改進創新的同時,卻忽視了這一缺點,缺乏人性化的考慮。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現有門鈴進行改進,引入指紋識別技術,并結合設計的數據一一對應關系,能夠有助于實現針對門鈴觸發者識別的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包括彼此通過無線通信方式連接的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鈴聲功放裝置;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一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一電源模塊、指紋采集裝置、第一存儲模塊、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其中,第一電源模塊經過第一控制模塊分別為指紋采集裝置、第一存儲模塊、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進行供電;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用于切換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鈴聲功放裝置共同進入指紋錄入模式或者共同進入觸發工作模式;第一存儲模塊用于存儲錄入指紋,以及錄入指紋與各個不同編號間的一一對應關系;鈴聲功放裝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二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二電源模塊、第二存儲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音頻輸出模塊;其中,第二電源模塊經過第二控制模塊分別為第二存儲模塊、音頻輸出模塊進行供電;第二存儲模塊用于存儲至少兩首不同鈴聲,以及第一存儲模塊中各個不同編號與各個不同鈴聲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其中,各個不同編號的總個數與所存儲鈴聲的數量相等;指紋采集觸發裝置中的第一控制模塊與鈴聲功放裝置中的第二控制模塊之間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進行無線通信。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鈴聲功放裝置還包括與所述第二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二指令輸入模塊、鈴聲輸入裝置;其中,第二指令輸入模塊用于切換所述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所述鈴聲功放裝置共同進入鈴聲輸入模式或者共同進入觸發工作模式。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鈴聲輸入裝置為麥克風或數據通信接口中的一種。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鈴聲輸入裝置包括麥克風和數據通信接口,麥克風和數據通信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二控制模塊相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電源模塊為干電池或者紐扣電池;所述第二電源模塊為外接電源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模塊和第二控制模塊均為單片機。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專利技術設計的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針對現有的門鈴進行改進,在現有無線門鈴的結構基礎之上,引入指紋識別技術,并結合設計指紋與編號的一一對應關系,由不同指紋分別觸發不同鈴聲,利用不同的鈴聲,實現自動識別不同門鈴觸發者的身份;并且整個設計智能電控結構,邏輯清晰,實際應用效果明顯; (2)本專利技術設計的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中,針對鈴聲功放裝置,還進一步引入第二指令輸入模塊和鈴聲輸入裝置;通過第二指令輸入模塊實現針對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工作模式的切換,再經鈴聲輸入裝置實現鈴聲向鈴聲功放裝置的輸入,使得本專利技術設計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能夠實現鈴聲的自定義化,不局限于設計裝置中預設的鈴聲,有效提高了設計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的實際應用效率,讓實際的使用更顯人性化;并且針對鈴聲輸入裝置,進一步設計采用麥克風或數據通信接口中的一種,亦或者采用麥克風和數據通信接口,有效提高了實際應用中,個性化鈴聲定制的便捷性; (3)本專利技術設計的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中,針對第一電源模塊,進一步設計采用干電池或者紐扣電池,以及針對第二電源模塊,進一步設計采用外接電源,在保證設計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所具有功能的同時,有效控制了所設計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的體積,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現有門鈴一般大的體積,讓設計更加靈巧;不僅如此,針對第一控制模塊和第二控制模塊,進一步具體設計均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靖綀D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設計的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的功能模塊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包括彼此通過無線通信方式連接的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鈴聲功放裝置;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一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一電源模塊、指紋采集裝置、第一存儲模塊、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其中,第一電源模塊經過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識別無線門鈴裝置,包括彼此通過無線通信方式連接的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鈴聲功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一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一電源模塊、指紋采集裝置、第一存儲模塊、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其中,第一電源模塊經過第一控制模塊分別為指紋采集裝置、第一存儲模塊、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進行供電;第一指令輸入模塊用于切換指紋采集觸發裝置和鈴聲功放裝置共同進入指紋錄入模式或者共同進入觸發工作模式;第一存儲模塊用于存儲錄入指紋,以及錄入指紋與各個不同編號間的一一對應關系;鈴聲功放裝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第二控制模塊相連接的第二電源模塊、第二存儲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音頻輸出模塊;其中,第二電源模塊經過第二控制模塊分別為第二存儲模塊、音頻輸出模塊進行供電;第二存儲模塊用于存儲至少兩首不同鈴聲,以及第一存儲模塊中各個不同編號與各個不同鈴聲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其中,各個不同編號的總個數與所存儲鈴聲的數量相等;指紋采集觸發裝置中的第一控制模塊與鈴聲功放裝置中的第二控制模塊之間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進行無線通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霞,高珺,胡國良,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合欣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