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雨水沿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或出水管回流的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包括連接管、滴水球和阻水塊;滴水球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上;阻水塊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上且無間隙接觸滴水球的一端;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的直徑和太陽能熱水器出水管的直徑均小于滴水球的直徑;阻水塊的外表面上均設置一圈擋水環。優點,解決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的雨水回流問題;通過本裝置使得進出水管各被分為兩段,戶外水管破裂時僅需更換戶外部分水管,井道內至用戶端水管則無需更換,既節約了材料,也減少了維修工作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屬于建設工程、節能環保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國家大力宣傳節能環保理念,倡導使用綠色能源,太陽能熱水器在家庭用戶得到了普遍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進戶通常有兩種方式,方式一為用戶在墻上直接開孔穿墻而入,這在上世紀修建的住房較為多見;方式二是通過預先設計的太陽能進出水管專用井道入戶,這在本世紀新建的多層住宅較為常見。當下雨時,方式一因為破墻洞后,太陽能進出水管從樓頂順墻而下直接穿洞入戶,雨水會順著進出水管流入洞口,沿洞口向墻壁滲透;方式二中太陽能進出水管直接進入專用井道,雨水則會順著進出水管流入井道,井道因空間狹小通常都是毛坯處理,不做防水,甚至僅僅是磚面。降雨持續時間較長時,雨水會在墻壁內積聚,沿墻滲透到內墻面,使住戶室內內墻面受潮,破壞內墻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雨水沿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和或出水管回流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思想是,為響應國家節能環保需求,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本專利技術針對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管和或出水管的損壞通常是因為戶外保溫層老化,導致上下水管受日光直接照射引起老化而破裂,而井道內至用戶端水管并無問題;采取技術方案是,在太陽能進水管和或出水管的進入井道(入戶)前接入本裝置,再從本裝置后接管進入井道(入戶),使得雨水沿管流下時,匯集在中間滴水球下端滴落,不會順流到井道內;采用本裝置,使得進水管和或出水管各被分為兩段,戶外水管破裂時僅需更換戶外部分水管,井道內至用戶端水管則無需更換,既節約了材料,也減少了維修工作量。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有效解決了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的雨水回流問題,避免內墻面因雨水回流受損,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用戶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認可,有利于太陽能熱水器更好地普及,從而推動節能環保理念的具體實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包括連接管、滴水球和上阻水塊;滴水球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上;上阻水塊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上且無間隙接觸滴水球的一端;滴水球的直徑大于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保溫層的直徑;上阻水塊的外表面上均設置一圈擋水環;擋水環的直徑大于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保溫層的直徑。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防雨水回流裝置還包括下阻水塊;下阻水塊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上且無間隙接觸滴水球的另一端;下阻水塊的外表面上均設置一圈擋水環。本專利技術設置下阻水塊的目的是,為保證對雨水的進一步攔截,從而確保不會順流到井道內。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滴水球形狀為球形或橢球形。本專利技術采用球形或橢球形的滴水球有效地的防止雨水進入而造成回流。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滴水球、上阻水塊和下阻水塊均采用保溫材質制成。本專利技術的滴水球、上阻水塊和下阻水塊均采用保溫材質制成的優點是,有效地保證了太陽能熱水器的進出水管內的水的溫度。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滴水球與金屬連接管之間采用膠接或其他方式固定連接;上阻水塊與金屬連接管之間采用膠接或其他方式固定連接;下阻水塊與金屬連接管之間采用膠接或其他方式固定連接。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金屬連接管的兩端均設置有用于連接的螺紋。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上阻水塊和下阻水塊為對稱結構,且對稱設置在滴水球的兩端。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有效地解決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的雨水回流問題;通過本裝置,使得進出水管各被分為兩段,戶外水管破裂時僅需更換戶外部分水管,井道內至用戶端水管則無需更換,既節約了材料,也減少了維修工作量。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1)有效解決了雨水沿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的回流問題,避免內墻面因雨水回流受損,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用戶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認可,有利于太陽能熱水器更好地普及,從而推動節能環保理念的具體實施。(2)本裝置為上下、左右的對稱結構;采用對稱結構設計,便于安裝。新裝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在太陽能的進出水管專用井道外口處接入,原先已安裝好的太陽能熱水器則只需在井道外口處將原有水管切斷,斷口處通過活接分別接入本裝置兩端即可。(3)后期維護方便。通過科學合理設計,本裝置使用周期較長,基本無需維護。(4)降低太陽能熱水器后期維護成本。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更換時,一般不涉及井道及戶內部分,既節約了材料,也減少了維修工作量。(5)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利于推廣。附圖說明圖1是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安裝示意圖。圖2是本實施例中的防雨水回流裝置結構圖。圖3是本實施例中的防雨水回流裝置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施例中的防雨水回流裝置零部件圖。圖中:1.下阻水塊,2.滴水球,3.上阻水塊,4.活接(或活接彎頭),5.進水管,6.進水管保溫層,7.連接管,8.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井道砌體,9.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井道出口,10.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井道,11.擋水環。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為使本專利技術的內容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1-4和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描述。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本實施例以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管為例,進一步說明本裝置。圖2展示了本實施例中的防雨水回流裝置結構,該裝置中間為連接管7,在連接管7上采用膠接的方式套接滴水球2,滴水球2兩端分別接上阻水塊3和下阻水塊1,連接管7的兩端有螺紋,用于與進水管通過活接(或活接彎頭)4相連接。圖1是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安裝示意圖,本裝置水平(可傾斜,但避免豎直,必要時可通過活接彎頭連接水管)安裝于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井道砌體8上的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井道10進入井道10(入戶)前的進水管上,之后再從本裝置后再接進水管進入井道(入戶);本裝置要位于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井道出口9的前面。當雨水沿進水管保溫層6外壁流下時,先遇到上阻水塊3,部分雨水被上阻水塊3上的擋水環11攔住滴落,剩余雨水遇到滴水球2,匯集在滴水球2下端滴落。為保證對雨水的攔截,本專利技術裝置在滴水球2設置了下阻水塊1,從而確保不會順流到井道內。本專利技術中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以上述依據本專利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專利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專利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管(7)、滴水球(2)和上阻水塊(3);滴水球(2)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7)上;上阻水塊(3)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7)上且無間隙接觸滴水球(2)的一端;滴水球(2)的直徑大于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保溫層的直徑;上阻水塊(3)的外表面上均設置一圈擋水環(11);擋水環(11)的直徑大于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保溫層的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管(7)、滴水球(2)和上阻水塊(3);滴水球(2)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7)上;上阻水塊(3)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7)上且無間隙接觸滴水球(2)的一端;滴水球(2)的直徑大于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保溫層的直徑;上阻水塊(3)的外表面上均設置一圈擋水環(11);擋水環(11)的直徑大于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保溫層的直徑。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防雨水回流裝置還包括下阻水塊(1);下阻水塊(1)無間隙套裝在連接管(7)上且無間隙接觸滴水球(2)的另一端;下阻水塊(1)的外表面上均設置一圈擋水環(11)。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出水管防雨水回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淵,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