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包括用于冷卻軋件、控制軋件處于控制軋制區的第一冷卻裝置、用于回復軋件溫度的回復段裝置、對軋件進行軋制的軋制機組、對軋件進行快速冷卻的第二冷卻裝置和保溫裝置;第一冷卻裝置的輸出端與回復段裝置的輸入端連接,回復段裝置的輸出端與軋制機組的輸入端連接,軋制機組的輸出端與第二冷卻裝置的輸入端連接,第二冷卻裝置的輸出端與冷床的輸入端連接,冷床上設置有保溫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鋼材生產系統可使軋件始終處于晶粒再結晶的溫度以下,并通過控制冷卻裝置,嚴格控制晶粒長大,使最終產品得到細小而均勻的晶粒,達到高強度、高韌性的高品質鋼材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材料加工制造
,特別涉及一種鋼材生產系統。
技術介紹
近年來,鋼材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鋼材制造和加工領域,大量鋼鐵生產企業迫切的需要找到一種鋼材生產的工藝技術,改變現存的鋼材生產現狀,為鋼材生產提供更高效、節能的方法。現有技術中,針對鋼材的生產中,軋線大都采用粗軋機組6架、中軋機組6架、精軋機組6架的布置方式軋制普碳鋼、低合金結構鋼等為了是鋼材的強度達到國家標準,普遍采用添加微合金或在線余熱淬火手段。采用微合金化技術有利于在鋼中形成細小碳化物和氮化物,通常細小碳氮化物質點起到釘扎晶界的作用,在再加熱鋼坯過程中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在再結晶控軋過程中阻止形變奧氏體的再結晶,延緩再結晶奧氏體晶粒長大。在焊接過程中阻止焊接熱影響區晶粒的粗化。通過碳氮化物的沉淀析出,顯著提高微合金化鋼的強度。然而,在軋制普通建筑用鋼時,大量添加微合金釩和添加S1-Mn合金來控制晶粒長大,這樣大大增加了原料的成本。相比起采用微合金化技術而言,采用在線預熱淬火技術鋼材相對生產成本低。主要方法是利用軋件高溫余熱淬火,會使得軋件表面形成馬氏體,但軋件的芯部仍為奧氏體。由于軋件芯部熱量向外傳遞,表面馬氏體回火,產生回火馬氏體,芯部轉變為細珠光體組織,從而獲得高屈服強度和較高延展性的組織結構,但產品性能波動大,抗震性能差,對于焊接和螺紋連接有難度,導致在國家標準中已經禁止采用這種方式進行生產。鑒于上述兩種裝置的裝置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鋼鐵制造領域需要改變對鋼材軋制的工藝,探索一種新的鋼材軋制生產工藝布置,以減少合金和微合金的使用,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產品質量,生產出強度高、塑韌性好、焊接性能優的細晶粒熱熱軋帶肋鋼材和優特鋼。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產出高強度鋼材的鋼材生產系統,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材生產系統,該系統可以制造出高強度的鋼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包括用于冷卻軋件、控制所述軋件處于控制軋制區的第一冷卻裝置、用于回復所述軋件溫度的回復段裝置、對所述軋件進行熱軋的軋制機組、對所述軋件進行快速冷卻的第二冷卻裝置和保溫裝置;所述第一冷卻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回復段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回復段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軋制機組的輸入端連接,所述軋制機組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冷卻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卻裝置的輸出端與冷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冷床上設置有所述保溫裝置。優選地,所述軋制機組包括軋制機的個數范圍由兩個至五個。優選地,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和/或所述第二冷卻裝置為穿水冷卻裝置。優選地,所述保溫裝置設置在所述冷床的冷床齒板上方。優選地,所述保溫裝置包括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的一端安裝有擺錘,另一端安裝有保溫板,所述活動桿的中部鉸接在所述冷床旁邊,所述保溫板可移動的設置在所述冷床齒板上方。優選地,所述保溫板包括用于隔熱的石棉板。優選地,所述第一冷卻裝置與所述回復段裝置之間、所述回復段裝置與所述軋制機組之間、所述軋制機組與所述第二冷卻裝置之間和/或所述第二冷卻裝置與冷床之間,通過傳遞輥道連接。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鋼材生產系統,由第一冷卻裝置、回復段裝置、乳制機組、第二冷卻裝置和冷床上的保溫裝置組成,以上裝置分別依次在軋制傳動方向上依次連接。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控制進入軋制機組軋件的溫度,使軋件溫度在控制軋制區范圍內,然后通過回復段裝置中時,可以使軋件的內外溫差縮小,避免由于軋件內熱外冷導致的軋制變形不均勻和晶粒的變大,在軋制完成后控制軋件的溫度,使軋件不會降溫到能夠生成馬氏體的溫度范圍內,并通過保溫裝置保持所述軋件的過冷奧氏體的溫度,控制軋件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等組織的生成,并控制冷卻溫度,避免馬氏體等組織的生成。整個過程通過控制溫度和控制軋制,控制軋后馬氏體的生成,使局部軋件中馬氏體的組織比例極少,可有效地避免由于馬氏體過多導致的軋件脆性較高、強屈比不夠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軋件的性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所提供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提供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具體實施例中保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第一冷卻裝置,2為回復段裝置,3為軋制機組,4為第二冷卻裝置,5為保溫裝置,6為冷床,501為活動桿,502為保溫板,503為擺錘。【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鋼材生產系統,該系統可以制造出高強度的鋼材。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技術所提供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提供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具體實施例中保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所提供的鋼材生產系統主要包括第一冷卻裝置1、回復段裝置2、軋制機組3、第二冷卻裝置4、冷床6和保溫裝置5。如圖2所示,上述裝置分別依次在軋件的傳遞方向上進行連接,具體的,第一冷卻裝置I的輸出端與回復段裝置2的輸入端連接,回復段裝置2的輸出端與第二冷卻裝置4的輸入端連接,第二冷卻裝置4的輸出端與冷床6的輸入端連接,冷床6旁邊設置有保溫裝置5。上述連接部分均可以采用輥道進行傳遞。第一冷卻裝置I用于冷卻進入軋制機組的軋件,并控制軋件的冷卻溫度,以實現軋件處于控制軋制區,即720至860°C范圍內。回復段裝置2用于回復處于控制軋制區的軋件的溫度,使軋件的表面和芯部進行充分的熱交換,使表面溫度和芯部溫度趨于一致。軋制機組3用于控制軋制區軋制溫度回復后的軋件,以細化軋件的奧氏體晶粒。第二冷卻裝置4用于快速冷卻軋件,以得到過冷奧氏體,并控通過制冷卻溫度,抑制鐵素體晶粒析出,生成多的珠光體組織,且軋件的溫度高于軋件生成馬氏體的溫度。保溫裝置6用于保持得到過冷奧氏體的軋件的溫度,用以控制軋件的鐵素體減少、珠光體生成;并控制冷卻溫度,避免馬氏體的生成。可選的,乳制機組3包括軋機的個數包括兩個至五個。軋制機組由于軋機數量少,總變形量小,工作過程中并不會產生大量熱量,就保證了軋件不會因溫度上升過高而導致的晶粒長大。[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材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冷卻軋件、控制所述軋件處于控制軋制區的第一冷卻裝置(1)、用于回復所述軋件溫度的回復段裝置(2)、對所述軋件進行軋制的軋制機組(3)、對所述軋件進行快速冷卻的第二冷卻裝置(4)和保溫裝置(5);所述第一冷卻裝置(1)的輸出端與所述回復段裝置(2)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回復段裝置(2)的輸出端與所述軋制機組(3)的輸入端連接,所述軋制機組(3)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冷卻裝置(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卻裝置(4)的輸出端與冷床(6)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冷床(6)上設置有所述保溫裝置(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宗茂,
申請(專利權)人:馮宗茂,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