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殼之間的空腔形成氣流通道,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第三氣口、第四氣口上由外向內均安裝有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小于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所述第一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一端,所述第二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另一端,所述主軸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一軸承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二軸承上,所述永久磁體安裝于所述主軸的中部外側,所述轉子鐵芯安裝于所述永久磁體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安裝于所述內殼的內部,所述定子鐵芯包繞于所述轉子鐵芯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上安裝有定子繞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
技術介紹
隨著永磁材料性能的不斷提高和電機技術的發展,永磁電機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得到了極其廣泛應用。與傳統的電勵磁電機相比,永磁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體積小,質量輕,損耗小,效率高,電機的形狀和尺寸可以靈活多樣等顯著優點,因而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幾乎遍及航空航天、國防、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永磁電機在工作過程中,電機的內部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疏散熱量,電機的內部往往通過風扇的轉動進行散熱,風扇的工作無疑會增加永磁電機的電能消耗,不利于能源的節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通過空氣的自然流動疏散熱量的節能型永磁電機。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內殼、第一軸承、第二軸承、主軸、永久磁體、轉子鐵芯、定子鐵芯、定子繞組,所述外殼包繞于所述內殼的外部,所述外殼、內殼之間的空腔形成氣流通道,所述外殼的上部一端安裝有第一氣口,所述外殼的上部另一端安裝有第二氣口,所述外殼的下部一端安裝有第三氣口,所述外殼的下部另一端安裝有第四氣口,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第三氣口、第四氣口上由外向內均安裝有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小于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所述第一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一端,所述第二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另一端,所述主軸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一軸承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二軸承上,所述永久磁體安裝于所述主軸的中部外側,所述轉子鐵芯安裝于所述永久磁體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安裝于所述內殼的內部,所述定子鐵芯包繞于所述轉子鐵芯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上安裝有定子繞組。所述第一過濾網的網眼直徑為3-5毫米,所述第二過濾網的網眼直徑為1-2毫米。所述氣流通道的寬度為3-6厘米。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相對設置。所述第三氣口、第四氣口相對設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外殼、內殼之間的氣流通道形成散熱通道,電機內部的熱氣流通過向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第三氣口、第四氣口向外排出,四個氣口同時散熱,空氣流通效果好,散熱速度快,通過空氣的冷熱空氣自然對流疏散熱量,節約能源;2、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的設置,雙層濾網有效攔截污物,氣流通道內部潔凈;3、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的設置,有效減少主軸的磨損,電機使用壽命長;4、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5、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相對設置,第三氣口、第四氣口相對設置,空氣對流效果好,散熱迅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中,1-外殼,2-內殼,3-第一軸承,4-第二軸承,5-主軸,6_永久磁體,7_轉子鐵芯,8-定子鐵芯,9-定子繞組,10-氣流通道,11-第一氣口,12-第二氣口,13-第三氣口,14-第四氣口,15-第一過濾網,16-第二過濾網。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包括外殼1、內殼2、第一軸承3、第二軸承4、主軸5、永久磁體6、轉子鐵芯7、定子鐵芯8、定子繞組9,外殼I包繞于內殼2的外部,外殼1、內殼2之間的空腔形成氣流通道10,外殼I的上部一端安裝有第一氣口 11,外殼I的上部另一端安裝有第二氣口 12,外殼I的下部一端安裝有第三氣口 13,外殼I的下部另一端安裝有第四氣口 14,第一氣口 11、第二氣口 12、第三氣口 13、第四氣口 14上由外向內均安裝有第一過濾網15、第二過濾網16,第二過濾網16小于第一過濾網15的孔徑,第一軸承3安裝于外殼1、內殼2的內部一端,第二軸承4安裝于外殼1、內殼2的內部另一端,主軸5的一端安裝于第一軸承3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裝于第二軸承4上,永久磁體6安裝于主軸5的中部外側,轉子鐵芯7安裝于永久磁體6的外部,定子鐵芯8安裝于內殼2的內部,定子鐵芯8包繞于轉子鐵芯7的外部,定子鐵芯8上安裝有定子繞組9。第一過濾網15的網眼直徑為3-5毫米,第二過濾網16的網眼直徑為1_2毫米。氣流通道10的寬度為3-6厘米。第一氣口 11、第二氣口 12相對設置。第三氣口 13、第四氣口 14相對設置。以上對本技術的I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技術的實施范圍。凡依本技術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技術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內殼、第一軸承、第二軸承、主軸、永久磁體、轉子鐵芯、定子鐵芯、定子繞組,所述外殼包繞于所述內殼的外部,所述外殼、內殼之間的空腔形成氣流通道,所述外殼的上部一端安裝有第一氣口,所述外殼的上部另一端安裝有第二氣口,所述外殼的下部一端安裝有第三氣口,所述外殼的下部另一端安裝有第四氣口,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第三氣口、第四氣口上由外向內均安裝有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小于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所述第一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一端,所述第二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另一端,所述主軸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一軸承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二軸承上,所述永久磁體安裝于所述主軸的中部外側,所述轉子鐵芯安裝于所述永久磁體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安裝于所述內殼的內部,所述定子鐵芯包繞于所述轉子鐵芯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上安裝有定子繞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網的網眼直徑為3-5毫米,所述第二過濾網的網眼直徑為1-2毫米。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流通道的寬度為3-6厘米。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相對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氣口、第四氣口相對設置。【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殼之間的空腔形成氣流通道,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第三氣口、第四氣口上由外向內均安裝有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小于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所述第一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一端,所述第二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另一端,所述主軸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一軸承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二軸承上,所述永久磁體安裝于所述主軸的中部外側,所述轉子鐵芯安裝于所述永久磁體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安裝于所述內殼的內部,所述定子鐵芯包繞于所述轉子鐵芯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上安裝有定子繞組。【IPC分類】H02K5/20, H02K5/10【公開號】CN204681198【申請號】CN201520249438【專利技術人】韓璐 【申請人】通能同力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申請日】2015年4月23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能型永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內殼、第一軸承、第二軸承、主軸、永久磁體、轉子鐵芯、定子鐵芯、定子繞組,所述外殼包繞于所述內殼的外部,所述外殼、內殼之間的空腔形成氣流通道,所述外殼的上部一端安裝有第一氣口,所述外殼的上部另一端安裝有第二氣口,所述外殼的下部一端安裝有第三氣口,所述外殼的下部另一端安裝有第四氣口,所述第一氣口、第二氣口、第三氣口、第四氣口上由外向內均安裝有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小于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所述第一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一端,所述第二軸承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殼的內部另一端,所述主軸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一軸承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裝于所述第二軸承上,所述永久磁體安裝于所述主軸的中部外側,所述轉子鐵芯安裝于所述永久磁體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安裝于所述內殼的內部,所述定子鐵芯包繞于所述轉子鐵芯的外部,所述定子鐵芯上安裝有定子繞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璐,
申請(專利權)人:通能同力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