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疊椅架,包括有支腳架及連接其上的座桿和扶手桿,支腳架包括位于兩側面的側支架及位于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桿組,側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撐的前支腳及一交叉支撐在前支腳后方的后支腳,前支腳的上方向上延伸形成靠背桿;展開呈水平的座桿的后端與前支腳及后支腳樞接;后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的下端分別連接在后支腳上,上端則樞接在靠背上;前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下端分別樞接在前支腳下方,上端樞接至座桿上;在前立面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立桿,立桿的下端活動連接在前支腳上,座桿樞接至立桿上,且在立桿的上端樞接有扶手桿,該扶手桿的后端穿過一設置在靠背桿上的滑套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收折展開順暢,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一種日常生活用品,特別是指一種折疊椅架。
技術介紹
折疊椅由于具有輕便、可折疊的特點,既方便搬動又節省空間,廣泛應用于各類培訓機構、各級學校、公共場所、醫院、餐廳、酒店、公司、家庭等場所。常見的折疊折疊椅包括有椅架、椅座及椅背,其可進行整體收折。如公告號為CN 204032810U的一種折疊椅,見圖1所示,椅架包括有支腳架及連接其上的座桿和靠背桿,支腳架包括位于側面的側支架及位于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桿組,側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撐的前支腳11’及一交叉支撐在前支腳上部的后支腳12’ ;靠背桿2’樞接在后支腳12’上,座桿3’與前支腳11’樞接后其后端再與靠背桿2’的下端樞接在后支腳12’上,兩后支腳12’之間兩呈交叉的支桿51’的下端分別連接在后支腳上,上端則連接在靠背桿2’上;前立面中,兩側分別設有立桿6’,立桿6’的下端活動連接在前支腳11’上,座桿3’連接至立桿6’,兩呈交叉的支桿52’的下端分別連接在前支腳11’下方,上端分別連接在立桿6’上且位于座桿下方。椅架中還設置有扶手桿7’位于座桿3’上方。為滿足椅架中桿件的連接及實現一體收折,在后支腳12’上設有連接件41’連接靠背桿,而在后支腳12’的上端樞接有連接條13’連接前支腳11’和后支腳12’,在靠背桿2’上設有一可向上滑動的連接件42’,前支腳11’及支桿51’的上端樞接在連接件42上。當椅架在收折時,前后立面中交叉的支桿51’、52’收靠,前支腳11’在連接件42’向下滑動作用下向上收,座桿3’及扶手桿7’也向上收,最后實現整體收靠。對于上述折疊椅結構,折疊椅中的支腳架及連接其上的座桿和靠背桿,各桿件之間在相互配合連接結構上較為繁瑣,結構較復雜,且收折上也較不順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椅架,椅架結構簡單,收折展開順暢,使用方便。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折疊椅架,包括有支腳架及連接其上的座桿和扶手桿,支腳架包括位于兩側面的側支架及位于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桿組,側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撐的前支腳及一交叉支撐在前支腳后方的后支腳,前支腳的上方向上延伸形成靠背桿;展開呈水平的座桿的后端與前支腳及后支腳樞接;后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的下端分別連接在后支腳上,上端則樞接在靠背上;前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下端分別樞接在前支腳下方,上端樞接至座桿上;在前立面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立桿,立桿的下端活動連接在前支腳上,座桿樞接至立桿上,且在立桿的上端樞接有扶手桿,該扶手桿的后端穿過一設置在靠背桿上的滑套中。進一步,后支腳上端的兩側各設置一連接片,該連接片樞接在后支腳后向前延伸形成用以樞接座桿的延伸片。進一步,延伸片位于前支腳外側面且從前支腳后側向前延伸后樞接座桿,延伸片與展開的座桿呈平行。進一步,立桿的下端通過一滑塊活動連接在前支腳上,前立面中交叉的支桿下方樞接在一位于前支腳下方的樞接片上,該滑塊位于該樞接片上方。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的折疊椅架,前支腳與后支腳之間活動連接,前支腳同時作為靠背桿,前支腳、后支腳與位于后立面中的交叉支桿以及座桿之間連動連接在一起,位于椅架前里面中的交叉支腳收靠時連動座桿,進一步連動了立桿和扶手桿,扶手桿直接滑動后上收,收折時座桿及扶手桿也配合收折靠合至前支腳所在靠背桿前方,椅架前立面直接向后收靠,令椅架各桿件收靠緊湊。本技術連接結構上更加簡便,收折過程也更加順暢,椅架收折體積小,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一種椅架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展開狀態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半收折狀態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收折狀態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結合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折疊椅架,使用時椅布連接其上(圖中未示出椅布),椅布隨椅架的支撐形態形成座椅布、靠背布或扶手布。如圖2,折疊椅架包括有支腳架及連接其上的座桿和靠背桿,支腳架包括位于兩側面的側支架及位于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桿組。其中,側支架包括一前支腳11及一后支腳12,前支腳11向后斜立支撐,后支腳向前支撐前支腳上部,兩者相交支撐,本技術中,向后斜立的前支腳11向上延伸即形成靠背桿,前支腳11直接向上形成后傾的靠背桿。后支腳12上端樞接在前支腳11后側,而展開呈水平且用以連接座椅布的座桿2樞接在前支腳11前方,可在后支腳12上端的兩側各設置一連接片13,該連接片13樞接在后支腳12后向前延伸形成一用以樞接座桿2的延伸片131。延伸片131位于前支腳12外側面且從前支腳12后側向前延伸后樞接座桿2,從而通過連接片13將座桿2的后端活動連接在側支架上,可令延伸片131位于展開的座桿2呈平行且樞接在座桿2外側,前支腳11位于后支腳12與座桿2之間,座桿2在展開時可抵靠在前支腳11前方。在兩椅架的前立面和后立面中設有交叉支桿組,在兩后支腳12之間連接有一組交叉支桿組,交叉支桿組中兩呈交叉的支桿31的下端分別連接在后支腳12下方,上端則分別連接在前支腳11的上方。而在椅架的前立面中,也設有一組交叉支桿組,為配合前里面的支撐力度及交叉支桿組的連接,前立面的兩側上還設有立桿4,立桿4上連接在前支腳11上,立桿4下端通過一滑塊41活動連接在前支腳11上,立桿4向上延伸,座桿2連接在該立桿4上,可令立桿4樞接在座桿2的外側。而設置在椅架前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32,該支桿32的下端分別樞接在前支腳11下方,位于滑塊41下方處,可令支桿32連接在一位于前支腳11下方的樞接塊33上,樞接塊33位于滑塊41下方對滑塊形成頂抵,而支桿32的上端可分別連接在座桿2上設置的樞接塊34中。進一步,在椅架中設置有扶手桿5,扶手桿5平行位于座桿2上方,扶手桿5的前端恰連接在立桿4的頂端上,扶手桿5的后端則樞接在前支腳11上。為更好配合椅架的收折,可在前支腳11上方即靠背桿上設置一滑套51,滑套51設置在靠背桿外側,扶手桿5的后段穿過該滑套51,當椅架收折時,扶手桿向上收靠,扶手桿5在滑套中向后活動,從而配合椅架整體的靠合收折。通過各桿件的活動連接,本技術的折疊椅架在進行收折時,結合圖2至圖4所示,先將前立面和后立面中的交叉支桿組收攏靠合,將兩支桿31和兩支桿32分別收靠,此時座桿3和扶手桿7也向上收并向前支腳11上方方向收靠,立桿6也在帶動作用下也向上活動,滑塊41在前支腳11中向上活動,后支腳12向前支腳11收靠,扶手桿5相對滑套51向后滑動,如圖3所示,最終,座桿2、扶手桿5及立桿4均向上活動向后收靠,后支腳12則向前收與前支腳11收靠在一起,從而完成整體的集中收靠。反之,直接展開座桿、扶手桿,進而展開交叉支桿組,令前支腳與后支腳展開站立,各桿件之間連動展開,椅架就可展開支撐使用,椅架也可輕松進行收縮靠合或是展開,使用方便。本技術的折疊椅架,前支腳與后支腳之間活動連接,前支腳同時作為靠背桿,前支腳、后支腳與位于后立面中的交叉支桿以及座桿之間連動連接在一起,位于椅架前里面中的交叉支腳收靠時連動座桿,進一步連動了立桿和扶手桿,扶手桿直接滑動后上收,收折時座桿及扶手桿也配合收折靠合至前支腳所在靠背桿前方,椅架前立面直接向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折疊椅架,包括有支腳架及連接其上的座桿和扶手桿,支腳架包括位于兩側面的側支架及位于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桿組,其特征在于:側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撐的前支腳及一交叉支撐在前支腳后方的后支腳,前支腳的上方向上延伸形成靠背桿;展開呈水平的座桿的后端與前支腳及后支腳樞接;后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的下端分別連接在后支腳上,上端則樞接在靠背上;前立面中,兩呈交叉的支桿下端分別樞接在前支腳下方,上端樞接至座桿上;在前立面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立桿,立桿的下端活動連接在前支腳上,座桿樞接至立桿上,且在立桿的上端樞接有扶手桿,該扶手桿的后端穿過一設置在靠背桿上的滑套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寬峻,
申請(專利權)人:安逸派廈門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