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包括支座和套設在支座的套管上的彈性擋圈,所述彈性擋圈包括位于所述電機定子一側且具有彈性的外擋圈和與外擋圈連接且嵌入所述套管外表面所設卡槽中的內凸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通過設在由內凸塊和外擋圈構成的具有彈性的彈性擋圈,內凸塊卡入支座的卡槽中使彈性擋圈固定,避免脫落,電機定子在軸向移動時,彈性擋圈發生彈性形變,可以對電機定子起到緩沖作用,有效地保護零部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車輛轉向系統
,具體地說,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
技術介紹
電動助力轉向具有節能、環保、安全等諸多優點,是當前助力轉向電動化的研宄熱點。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是由電機和液壓泵連接構成的整體結構,電機定子安裝在支座的套管上,電機軸插入套管內并與液壓泵連接。電機定子在支座的套管上需使用彈性擋圈進行定位,目前常見的彈性擋圈有軸用彈性擋圈和孔用彈性擋圈兩類,此類擋圈的彈性主要表現在安裝過程中,裝配完成后只是發揮擋圈的作用。當車輛行駛在顛簸、搖擺等惡劣環境下時,在此工況中,零件的動量較大,使用普通的擋圈存在擋圈脫落的風險,定位不可A+-.與巨O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目的是提高定位可靠性,避免彈性擋圈脫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包括支座和套設在支座的套管上的彈性擋圈,所述彈性擋圈包括位于所述電機定子一側且具有彈性的外擋圈和與外擋圈連接且嵌入所述套管外表面所設卡槽中的內凸塊。所述外擋圈的中心具有讓所述套管穿過的通孔,所述內凸塊在所述外擋圈的內緣沿周向均勻分布。所述內凸塊共設有四個。所述卡槽為在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上沿整個周向延伸的環槽。所述內凸塊的厚度與所述卡槽的深度大小相同。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上設有沿軸向延伸且讓定位鍵嵌入的定位槽,定位鍵夾在套管與電機定子之間。所述定位槽設有一個。本技術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通過設在由內凸塊和外擋圈構成的具有彈性的彈性擋圈,內凸塊卡入支座的卡槽中使彈性擋圈固定,避免脫落,電機定子在軸向移動時,彈性擋圈發生彈性形變,可以對電機定子起到緩沖作用,有效地保護零部件。【附圖說明】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圖1是本技術定位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支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支座與彈性擋圈的裝配圖;圖4是彈性擋圈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電機定子;2、支座;21、套管;22、安裝基體;23、卡槽;24、定位槽;3、彈性擋圈;31、內凸塊;32、外擋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包括支座2和套設在支座2的套管21上的彈性擋圈3,支座2是用于安裝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的液壓泵、電動機和油壺等部件,支座2主要是由安裝基體22和套管21構成,套管21朝向安裝基體22的一側伸出,套管21為內部中空的圓柱形構件。本定位結構采用的彈性擋圈3包括位于電機定子I 一側且具有彈性的外擋圈32和與外擋圈32連接且嵌入套管21外表面所設卡槽23中的內凸塊31,電機定子I套設在套管21上,電機定子I的一端由安裝基體22限位,另一端由彈性擋圈3限位。內凸塊31卡入套管21的卡槽23中使彈性擋圈3固定,避免脫落,從而可以提高軸向定位的可靠性,而且電機定子I在軸向移動時,彈性擋圈3會發生彈性形變,從而可以對電機定子I起到緩沖作用,有效地保護零部件。具體地說,如圖4所示,外擋圈32為圓錐形的薄片,外擋圈32的中心具有讓套管21穿過的通孔,內凸塊31在外擋圈32的內緣沿周向均勻分布。內凸塊31與外擋圈32固定連接,形成一體結構,且內凸塊31為沿軸向朝向外擋圈32的一側伸出。內凸塊31并為圓弧形的薄片,沿外擋圈32的周向上具有一定的長度,內凸塊31與外擋圈32之間的夾角大于90度。如圖2所示,套管21上的卡槽23設在套管21上遠離安裝基體22的一端,卡槽23為在套管21的外表面上沿整個周向延伸的環槽。作為優選的,內凸塊31的厚度與卡槽23的深度大小相同,內凸塊31的圓弧形內表面的直徑與卡槽23處的內直徑相等,內凸塊31能夠完全嵌入卡槽23中,與套管21保持接觸,提高固定的可靠性。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彈性擋圈3的內凸塊31共設有四個,四個內凸塊31為均勾分布。如圖2和圖3所示,在套管21的外表面上設有沿軸向延伸且讓定位鍵嵌入的定位槽24,定位鍵夾在套管21與電機定子I之間。電機定子I是套設在套管21上,定位鍵嵌入定位槽24和電機定子內表面所設的鍵槽中,實現電機定子I在套管21上的周向定位。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槽24為從套管21的端面開始延伸至靠近套管21的中部位置處,定位槽24設有一個。以上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技術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包括支座和套設在支座的套管上的彈性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擋圈包括位于所述電機定子一側且具有彈性的外擋圈和與外擋圈連接且嵌入所述套管外表面所設卡槽中的內凸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擋圈的中心具有讓所述套管穿過的通孔,所述內凸塊在所述外擋圈的內緣沿周向均勻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凸塊共設有四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在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上沿整個周向延伸的環槽。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凸塊的厚度與所述卡槽的深度大小相同。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上設有沿軸向延伸且讓定位鍵嵌入的定位槽,定位鍵夾在套管與電機定子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設有一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包括支座和套設在支座的套管上的彈性擋圈,所述彈性擋圈包括位于所述電機定子一側且具有彈性的外擋圈和與外擋圈連接且嵌入所述套管外表面所設卡槽中的內凸塊。本技術的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通過設在由內凸塊和外擋圈構成的具有彈性的彈性擋圈,內凸塊卡入支座的卡槽中使彈性擋圈固定,避免脫落,電機定子在軸向移動時,彈性擋圈發生彈性形變,可以對電機定子起到緩沖作用,有效地保護零部件。【IPC分類】H02K1-18【公開號】CN204465175【申請號】CN201520186338【專利技術人】劉培培, 羅威, 王宗偉 【申請人】蕪湖德孚轉向系統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7月8日【申請日】2015年3月30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泵電機定子定位結構,包括支座和套設在支座的套管上的彈性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擋圈包括位于所述電機定子一側且具有彈性的外擋圈和與外擋圈連接且嵌入所述套管外表面所設卡槽中的內凸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培培,羅威,王宗偉,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德孚轉向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