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的支撐裝置和通過支撐裝置支撐在底座的第一回轉器;第一回轉器包括與支撐裝置相連接的第一固定座、設置于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驅動裝置和由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的第一回轉組件;回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回轉器,第二回轉器包括與第一回轉組件相連接且由第一回轉組件帶動回轉的第二固定座、設置于第二固定座的第二驅動裝置和由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用于帶動鉆機的主機進行回轉的第二回轉組件;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中心與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中心相垂直。如此設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的鉆機的回轉裝置,其能夠實現鉆機主機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回轉裝置的鉆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
,更具體的涉及一種鉆機及其回轉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工程機械
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其中,鉆機是在地質勘探中,帶動鉆具朝任意方向鉆進,獲取實物地質資料的機械設備。鉆機主要作用是破碎鉆孔底部的巖石,下入或提出在孔內的鉆具,以探明地下地質和礦產資源等情況。按實施現場鉆機可分為:地表鉆機、坑道鉆機、海底沉沒式鉆機等。其中坑道鉆機以全液壓動力頭式為主,一般有主機、泵站、操縱臺三部分組成。下面內容將結合附圖對現有技術中的坑道鉆機進行詳細介紹。現有技術中的坑道鉆機包括底座,底座上設有用于支撐鉆機主機的立柱。現有技術中的坑道鉆機,鉆機主機不能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當需要改變鉆機主機的鉆進位置時,只能搬動鉆機整機,工作效率低且造成了嚴重的人力浪費。因此,如何解決鉆機主機不能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其能夠實現鉆機主機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回轉裝置的鉆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包括底座、設置于所述底座的支撐裝置和通過所述支撐裝置支撐在所述底座的第一回轉器;所述第一回轉器包括與所述支撐裝置相連接的第一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驅動裝置和由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的第一回轉組件;所述回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回轉器,所述第二回轉器包括與所述第一回轉組件相連接且由所述第一回轉組件帶動回轉的第二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第二驅動裝置和由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用于帶動所述鉆機的主機進行回轉的第二回轉組件;所述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與所述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非平行。優選地,所述第一回轉組件包括與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傳動連接的第一蝸桿以及與所述第一蝸桿傳動連接的第一蝸輪,所述第二固定座與所述第一蝸輪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回轉組件包括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傳動連接的第二蝸桿以及與所述第二蝸桿傳動連接的第二蝸輪,所述鉆機的主機與所述第二蝸輪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為液壓馬達。優選地,所述第一蝸桿的導程角小于所述第一蝸桿與所述第一蝸輪的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以使所述第一蝸桿與所述第一蝸輪實現反向自鎖功能。優選地,所述第二蝸桿的導程角小于所述第二蝸桿與所述第二蝸輪的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以使所述第二蝸桿與所述第二蝸輪實現反向自鎖功能。優選地,所述支撐裝置為固定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液壓柱。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鉆機,包括鉆機主機,還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回轉裝置,所述鉆機主機安裝于所述回轉裝置上。優選地,還包括用于感應所述鉆機的主機與所述鉆機的立柱之間的距離的距離感應器、以及與所述距離感應器可通信地相連接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當所述距離感應器感應到的距離小于或等于預設距離時,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停止驅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包括底座、設置于所述底座的支撐裝置和通過所述支撐裝置支撐在所述底座的第一回轉器;所述第一回轉器包括與所述支撐裝置相連接的第一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驅動裝置和由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的第一回轉組件;所述回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回轉器,所述第二回轉器包括與所述第一回轉組件相連接且由所述第一回轉組件帶動回轉的第二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第二驅動裝置和由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用于帶動所述鉆機的主機進行回轉的第二回轉組件;所述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與所述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非平行。如此設置,使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回轉裝置時,將鉆機主機安裝在第二回轉組件上,調整鉆機主機的角度時,可通過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第一回轉組件轉動,第一回轉組件即可帶動第二回轉組件和鉆機主機一起轉動,待調整到合適位置后,再啟動第二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第二回轉組件轉動,第二回轉組件帶動鉆機主機轉動至合適的角度即可。由于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與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非平行,即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與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為能夠相交的兩個平面,鉆機主機可以在呈不同角度的兩個面內進行轉動調節,比如,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面可以為豎直面,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面可以為水平面,第一回轉組件可帶動第二回轉器和鉆機主機在豎直平面內進行轉動,當轉動到合適位置后,第二回轉組件可帶動鉆機主機在水平面內進行回轉運動,以調整鉆機主機至合適位置。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鉆機的回轉裝置,其能夠實現鉆機主機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鉆機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柱,底座與巷道的地面接觸,立柱與巷道的頂面抵接,以將鉆機支撐在巷道內防止發生晃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回轉裝置,不用承載立柱的重力及立柱施加于巷道頂面的反作用力,回轉裝置只需承載鉆機主機部分的重力,避免了回轉裝置因承載過重而發生故障的問題。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鉆機,包括如上所述的回轉裝置。如此設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鉆機,能夠實現鉆機主機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而且能夠有效避免回轉裝置因承載過重而發生故障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鉆機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鉆機的回轉裝置示意圖;圖1-圖 2 中:底座一 11、支撐裝置一 12、第一回轉組件一 13、第二回轉組件一 14、第二固定座一15、軸承座一 16、第一蝸桿一 17、第一蝸輪一 18、第二蝸桿一 19、第二蝸輪一20、鉆機主機一21。【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其能夠實現鉆機主機在巷道地面上進行轉動。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回轉裝置的鉆機。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和圖2,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包括底座11、設置于底座11的支撐裝置12和通過支撐裝置12支撐在底座11的第一回轉器。第一回轉器包括與支撐裝置12相連接的第一固定座、設置于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驅動裝置和由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的第一回轉組件13。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回轉器,第二回轉器包括與第一回轉組件13相連接且由第一回轉組件13帶動回轉的第二固定座15、設置于第二固定座15的第二驅動裝置和由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用于帶動鉆機的主機進行回轉的第二回轉組件14。第一回轉組件13的回轉中心與第二回轉組件14的回轉中心相垂直。如此設置,使用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裝置時,將鉆機主機21安裝在第二回轉組件14上,調整鉆機主機21的角度時,可通過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第一回轉組件13轉動,第一回轉組件13即可帶動第二回轉組件14和鉆機主機21 —起轉動,待調整到合適位置后,再啟動第二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第二回轉組件14轉動,第二回轉組件14帶動鉆機主機21轉動至合適的角度即可。當然,上述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也可同時啟動。由于第一回轉組件13的回轉平面與第二回轉組件14的回轉平面非平行,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鉆機的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設置于所述底座的支撐裝置和通過所述支撐裝置支撐在所述底座的第一回轉器;所述第一回轉器包括與所述支撐裝置相連接的第一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驅動裝置和由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的第一回轉組件;所述回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回轉器,所述第二回轉器包括與所述第一回轉組件相連接且由所述第一回轉組件帶動回轉的第二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第二驅動裝置和由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用于帶動所述鉆機的主機進行回轉的第二回轉組件;所述第一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與所述第二回轉組件的回轉平面非平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本華,簡福蓉,江治明,王家國,胡代洪,歐云科,劉海東,周銳,楊遠偉,陳林超,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平山礦山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