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包括采樣裝置、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尾翼平衡裝置和尾部裝置;采樣柱切割頭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底端,采樣柱塑料管頂端與尾部裝置連接,下段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上段金屬套管由下至上依次套合在采樣柱塑料管外;尾翼平衡裝置的導流尾翼主架套合在上段金屬套管的上部,尾翼片均布在其上;尾部裝置的拉桿一端通過鉤錘與鉤錘支架連接,另一段穿過橡皮塞支架與橡皮塞連接;橡皮塞到橡皮塞支架頂端之間的拉桿上安裝彈簧;橡皮塞支架固定在尾部主架上,鉤錘支架的支腳穿過固定在橡皮塞支架上的鐵環與橡皮塞支架連接;尾部主架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和上段金屬套管的上端。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可拆分、便攜的、采樣效率高、取出樣品容易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
本專利技術屬于采樣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河流湖庫底泥采集的柱狀采樣器。
技術介紹
在環境監測中,通常需要對河流湖庫的底泥進行采樣分析,了解不同深度底泥的成分、有機物或污染物的含量等,以分析河流、湖庫的環境情況。而底泥的采樣是一項技術性強的監測工作,但是現有的底泥柱狀采樣器種類不多,且存在著采樣效率不高、取出樣品困難,樣品經過擠壓而導致檢測誤差大、笨重、攜帶不方便等諸多問題。同時對于水流速度快,流動性強的水體環境,還出現投擲采樣器過程中,采樣器傾斜,插入到底泥中不能垂直進入,造成采樣不準的情況。如中國專利《池塘底泥柱狀采樣器》,申請號:CN200620059644.9,一種池塘底泥柱狀采樣器,包括有順序連接的手柄、進排水閥、取樣管以及鉆頭,其中進排水閥包括開有進出水通孔的閥套以及設于取樣管上端的利用水壓和重力自行開合的單向閥芯。《一種無擾動底泥柱狀采樣器》,申請號:CN200920125824.6,它由柱狀采樣管、支撐部件和密封部件組成,其特征在于:柱狀采樣管上端插裝在支撐部件套筒內與密封部件連接軸相連,下端依次穿入硅膠圈、凹形槽和螺套;螺套與套筒下部以螺紋形式緊密連接。《一種底泥柱狀采樣器》,申請號:CN200710150178.4。該底泥柱狀采樣器包括如下三個部件:(1)取樣管部件:該取樣管部件包括套筒、方板、取樣管、止回花瓣和密封墊,其中取樣管由取樣管主板和取樣管副板組成,取樣管主板與取樣管副板分別為一段圓管沿軸向截取一段半圓柱體后的兩部分,取樣管主板與取樣管副板軸向邊側均焊有螺母,取樣管主板和取樣管副板通過螺栓螺母緊固合攏在一起,形成一段兩端開口的圓柱筒狀體,取樣管副板下端管內貼管壁連接有一圈止回花瓣;取樣管主板上端與方板下端面連接為一體,方板中央具有與取樣管相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上部裝有一個密封墊,方板上端面與套筒下端連接,套筒壁上開有兩對垂直交叉但高度不同的通孔;(2)延長管部件:該延長管部件包括連接套和延長管,連接套上端壁上開有兩對垂直交叉而高度不同的通孔,延長管一端壁上開有兩對垂直交叉但高度不同的通孔,延長管一端與連接套連接,延長管另一端插入套筒內用螺栓穿過通孔進行固定連接;(3)管帽:管帽由上下固裝在一起的兩個圓柱體組成,管帽直接插入連接套內。雖然以上專利均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采樣的目的,但也存在了相同的缺陷,難以確保采樣器垂直入水進入底泥中,容易發生傾斜,進入深度難以控制,對于不同的水體環境難以調節等,容易造成采樣不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攜的、采樣效率高、取出樣品容易的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通過設置導流尾翼、增加金屬配重環等方式,確保了柱狀采樣器在采樣過程中能夠垂直進入泥中。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一種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包括采樣裝置、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尾翼平衡裝置和尾部裝置;所述采樣裝置包括采樣柱切割頭、采樣柱塑料管,采樣柱切割頭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底端;所述金屬套管包括下段金屬套管、上段金屬套管;下段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上段金屬套管由下至上依次相互連接并套合在采樣柱塑料管外;所述金屬配重部件上安裝金屬配重環;所述尾翼平衡裝置包括導流尾翼主架、尾翼片;導流尾翼主架套合在上段金屬套管上部,能繞上段金屬套管上部自由轉動;尾翼片均布在導流尾翼主架上;所述尾部裝置包括尾部主架、橡皮塞支架、鉤錘支架、鉤錘、拉桿和橡皮塞;拉桿一端通過鉤錘與鉤錘支架連接,另一端穿過橡皮塞支架與橡皮塞連接;橡皮塞到橡皮塞支架之間的拉桿上安裝彈簧;橡皮塞支架固定在尾部主架上,鉤錘支架的支腳穿過固定在橡皮塞支架上的鐵環與橡皮塞支架連接;尾部主架同時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和上段金屬套管的頂端,與導流尾翼主架相對。作為技術方案的優選,導流尾翼主架上對稱開設尾翼片槽,尾翼片插入尾翼片槽內。兩個尾翼片槽之間開設栓鎖孔。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設置尾翼片槽、栓鎖孔的數量。通常情況下,尾翼片槽為4~8個,栓鎖孔數量為4~16個。作為技術方案的優選,尾部主架上對稱開設尾翼片導入槽,并設有金屬栓鎖裝置。具體安裝時,尾翼片則可以通過轉動導流尾翼主架使尾翼片槽和尾翼片導入槽對齊后導入到導流尾翼主架上的尾翼片槽中;導入尾翼片后,通過轉動導流尾翼主架,使尾翼片槽與尾翼片導入槽錯開,并通過金屬栓鎖裝置與栓鎖孔的鎖定作用,使導流尾翼主架固定住,不能再轉動,尾翼片便固定在導流尾翼主架上。本專利技術中導流尾翼主架能以上段金屬套管為軸轉動。當金屬栓鎖裝置與導流尾翼主架上的一個栓鎖孔對齊鎖死時,導流尾翼主架將不能再轉動,如果此時尾翼片槽和尾翼片導入槽對齊,則尾翼片可以通過尾翼片導入槽導入到尾翼片槽中,或是從尾翼片槽中導出來。打開金屬栓鎖裝置,讓導流尾翼主架繞軸旋轉一定角度,金屬栓鎖裝置將與另個一個栓鎖孔對齊并鎖死,尾翼片槽與尾翼片導入槽將錯開,尾翼片此時無法導出或導入。作為技術方案的優選,金屬配重環是活動套在金屬配重部件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金屬配重環的數目;通常金屬配重環數量為1~10個。作為技術方案的優選,采樣柱塑料管上設置有刻度,采樣柱塑料管由兩個半管組成,通常兩個半管為四六分;在采樣完成后,可以將其分開,便于樣品準確分段采集。作為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鉤錘支架頂部安裝繩環。本專利技術中的鉤錘固定于鉤錘支架上,并能左右擺動。各部件的連接均可以采用螺紋連接,便于拆卸,組裝等。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的金屬配重部件設置,使得本專利技術的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比現有技術中的底泥采樣器的重心更低,更易垂直下落進入水中。2、對于水流速度快,湍急的河流、湖泊等水體環境,本專利技術可以通過靈活調節金屬配重環的數量進行控制,確保采樣過程中,采樣器垂直落進入水中,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進入底泥的深度。3、本專利技術增加了尾翼平衡裝置,在導流尾翼的作用下,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能夠平衡垂直入水,并插入泥中,減免傾斜的幾率,提高采樣成功率,提高效率。4、本專利技術的采樣柱塑料管設置有刻度,且能進行分離組合。在采樣完成后,可將其分離開來,便于樣品的分段準確采集,解決了現有產品在遇到較為結實的底泥時,取出樣品難,分段不準的問題。5、本專利技術的各個部件采用螺紋連接,便于拆卸、組裝,方便監測過程中攜帶。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半剖示意圖;圖3為導流尾翼主架截面圖;圖4為尾部主架截面圖;圖5為尾翼片示意圖;圖6為尾翼片側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拆分效果圖;圖8為采樣柱塑料管與采樣柱切割頭分開的三維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工作狀態示意圖。圖中1.采樣柱切割頭,2.采樣柱塑料管,3.下段金屬套管,4.金屬配重部件,41.金屬配重環,5.上段金屬套管,6.導流尾翼主架,61.尾翼片槽,62.栓鎖孔7.尾翼片,8.尾部主架,81.尾翼片導入槽,82.金屬栓鎖裝置,9.橡皮塞支架,91.鐵環10.鉤錘支架,11.繩環,12.鉤錘,13.拉桿,14.彈簧,15.橡皮塞。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一種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如圖1~9所示),包括采樣裝置、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4、尾翼平衡裝置和尾部裝置。采樣裝置包括采樣柱切割頭1、采樣柱塑料管2;金屬套管包括下段金屬套管3、上段金屬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樣裝置、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4)、尾翼平衡裝置和尾部裝置;所述采樣裝置包括采樣柱切割頭(1)、采樣柱塑料管(2),采樣柱切割頭(1)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2)底端;所述金屬套管包括下段金屬套管(3)、上段金屬套管(5);下段金屬套管(3)、金屬配重部件(4)、上段金屬套管(5)由下至上依次相互連接并套合在采樣柱塑料管(2)外;所述金屬配重部件(4)上安裝金屬配重環(41);所述尾翼平衡裝置包括導流尾翼主架(6)、尾翼片(7);導流尾翼主架(6)套合在上段金屬套管(5)上部,能繞上段金屬套管(5)上部自由轉動;尾翼片(7)均布在導流尾翼主架(6)上;所述尾部裝置包括尾部主架(8)、橡皮塞支架(9)、鉤錘支架(10)、鉤錘(12)、拉桿(13)和橡皮塞(15);拉桿(13)一端通過鉤錘(12)與鉤錘支架(10)連接,另一端穿過橡皮塞支架(9)與橡皮塞(15)連接;橡皮塞(15)到橡皮塞支架(9)之間的拉桿(13)上安裝彈簧(14);橡皮塞支架(9)固定在尾部主架(8)上,鉤錘支架(10)的支腳穿過固定在橡皮塞支架(9)上的鐵環(91)與橡皮塞支架(9)連接;尾部主架(8)同時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2)和上段金屬套管(5)的頂端,與導流尾翼主架(6)相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河流湖庫底泥柱狀采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樣裝置、金屬套管、金屬配重部件(4)、尾翼平衡裝置和尾部裝置;所述采樣裝置包括采樣柱切割頭(1)、采樣柱塑料管(2),采樣柱切割頭(1)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2)底端;所述金屬套管包括下段金屬套管(3)、上段金屬套管(5);下段金屬套管(3)、金屬配重部件(4)、上段金屬套管(5)由下至上依次相互連接并套合在采樣柱塑料管(2)外;所述金屬配重部件(4)上安裝金屬配重環(41);所述尾翼平衡裝置包括導流尾翼主架(6)、尾翼片(7);導流尾翼主架(6)套合在上段金屬套管(5)上部,能繞上段金屬套管(5)上部自由轉動;尾翼片(7)均布在導流尾翼主架(6)上;所述尾部裝置包括尾部主架(8)、橡皮塞支架(9)、鉤錘支架(10)、鉤錘(12)、拉桿(13)和橡皮塞(15);拉桿(13)一端通過鉤錘(12)與鉤錘支架(10)連接,另一端穿過橡皮塞支架(9)與橡皮塞(15)連接;橡皮塞(15)到橡皮塞支架(9)之間的拉桿(13)上安裝彈簧(14);橡皮塞支架(9)固定在尾部主架(8)上,鉤錘支架(10)的支腳穿過固定在橡皮塞支架(9)上的鐵環(91)與橡皮塞支架(9)連接;尾部主架(8)同時連接在采樣柱塑料管(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海強,李麗和,藤云梅,鄧超冰,廖平德,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