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座椅安全扶手,包括扶手發泡,扶手發泡通過固定支架安裝在汽車座椅一側,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轉軸,扶手發泡圍繞所述轉軸旋轉進行收起或打開,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撞車鎖止棘輪,撞車鎖止棘輪通過銷軸安裝在固定支架上,所述撞車鎖止棘輪配置有復位彈簧,所述扶手發泡上設置有與所述撞車鎖止棘輪配合的第一擋塊;在發生撞車時,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在慣性作用下旋轉預定角度后阻止第一擋塊運動,從而阻止扶手發泡旋轉打開,在慣性作用消失后,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在復位彈簧作用下解除鎖止,所述扶手發泡恢復正常旋轉運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座椅安全扶手,具體涉及扶手的撞車自動鎖止結構。
技術介紹
在轎車中,后排座椅中間的扶手通常設計成可翻轉收起和打開的結構,在充分考慮車內空間的前提下,擴展了后排乘客的使用功能。但是在汽車碰撞、剎車時由于慣性作用中間扶手容易自行打開,不能起到鎖止的效果,會對后排乘客造成身體傷害。有的汽車前排座椅側邊也設置有扶手,同樣存在撞車時自行打開的技術問題。現有技術中已經出現了為解決該類技術問題而設計的安全扶手,例如在中國技術(公開號:CN201998856U)中公開了一種“汽車前座椅扶手”,該扶手的骨架上設置有擺錘,扶手的翻轉滑道中設置有固定銷,在汽車發生碰撞時,擺錘可以自動進入扶手滑道與固定銷配合阻止扶手翻轉,從而實現了自動鎖止功能。該結構的扶手基本上能夠實現碰撞鎖止的技術目的,但是其中的擺錘不具有自動復位功能,在實現鎖止后,必須將扶手收起一定角度才能解除鎖止狀態,影響了扶手的靈活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座椅安全扶手,該扶手設置有撞車鎖止棘輪,在汽車發生碰撞時,撞車鎖止棘輪可以自動鎖止,阻止扶手在慣性作用下旋轉打開,撞車鎖止棘輪還配置有復位彈簧,當撞車結束后,撞車鎖止棘輪可以自動解除鎖止,恢復扶手的正常旋轉功能,提高了扶手的靈活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座椅安全扶手,包括扶手發泡,扶手發泡通過固定支架安裝在汽車座椅一側,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轉軸,扶手發泡圍繞所述轉軸旋轉進行收起或打開,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撞車鎖止棘輪,撞車鎖止棘輪通過銷軸安裝在固定支架上,所述撞車鎖止棘輪配置有復位彈簧,所述扶手發泡上設置有與所述撞車鎖止棘輪配合的第一擋塊;在發生撞車時,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在慣性作用下旋轉預定角度后阻止第一擋塊運動,從而阻止扶手發泡旋轉打開,在慣性作用消失后,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在復位彈簧作用下解除鎖止,所述扶手發泡恢復正常旋轉運動。進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第二擋塊,在所述第一擋塊與所述撞車鎖止棘輪碰撞時,所述第二擋塊為撞車鎖止棘輪提供平衡作用力。進一步,所述扶手發泡上設置有第一軌跡單元,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第二軌跡單元,所述扶手發泡旋轉過程中,兩個軌跡單元存在預定值的干涉量,在發生剎車時,通過第一軌跡單元和第二軌跡單元的干涉阻止所述扶手發泡在慣性作用下旋轉打開。進一步,所述扶手發泡僅在一側設置有所述第一擋塊和第一軌跡單元,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配合的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和第二軌跡單元。進一步,所述扶手發泡在兩側均設置有所述第一擋塊和第一軌跡單元,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配合的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和第二軌跡單元。進一步,所述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均為軸狀凸起。進一步,所述固定支架為金屬沖壓件,所述第二擋塊由沖壓形成。進一步,所述扶手發泡的上下面板均為弧形面,所述扶手發泡前端設置有安裝槽。采用上述結構設置的汽車座椅安全扶手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所設置的撞車鎖止棘輪配置有復位彈簧,當撞車結束后,撞車鎖止棘輪可以自動解除鎖止,恢復扶手的正常旋轉功能,充分提高了扶手的靈活性。本技術可以安裝在汽車前排座椅一側當做單側扶手使用,或者適當加寬后安裝在汽車后排座椅中間,當做扶手或辦公桌使用,進一步擴展后排乘客的使用功能。本技術前端可以加裝水杯座、手機座、電腦座等裝置?!靖綀D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2為圖1中沿A-A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左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右視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后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立體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右視圖(去掉撞車鎖止棘輪和固定支架);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立體圖(扶手旋轉一定角度);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立體圖(去掉固定支架);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立體圖(去掉固定支架)。圖中:1.扶手發泡;1-1.安裝槽;1-2.轉軸;1-3.第一擋塊;2.固定支架;2_1.第二擋塊;3.撞車鎖止棘輪;3-1.銷軸;4.彈簧;5.上軌跡塊;6.下軌跡塊。【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到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和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結構、特征以及功效詳細說明如下。實施例1 如圖2、圖3、圖5、圖6所示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的汽車座椅安全扶手寬度較寬,適合安裝在汽車后排座椅中間,當做扶手的同時還可以當做辦公桌使用,進一步擴展后排乘客的使用功能。如圖3、圖5、圖6所示,該安全扶手具體包括扶手發泡1,扶手發泡I通過固定支架2安裝在汽車座椅一側,固定支架2上設置有轉軸1-2,扶手發泡I圍繞轉軸1-2旋轉進行收起或打開,固定支架2上設置有撞車鎖止棘輪3,撞車鎖止棘輪3通過銷軸3-1安裝在固定支架2上,撞車鎖止棘輪3配置有復位彈簧4,扶手發泡I上設置有與撞車鎖止棘輪3配合的第一擋塊1-3。在發生撞車時,撞車鎖止棘輪3在慣性作用下旋轉預定角度后阻止第一擋塊1-2運動,從而阻止扶手發泡I旋轉打開,在慣性作用消失后,撞車鎖止棘輪3在復位彈簧4作用下解除鎖止,扶手發泡I恢復正常旋轉運動。如圖3、圖6所示,固定支架2上設置有第二擋塊2-1,在第一擋塊1_3與撞車鎖止棘輪3碰撞時,第二擋塊2-1為撞車鎖止棘輪3提供平衡作用力。撞車鎖止棘輪3為偏重心安裝,重心偏上,銷軸3-1與撞車鎖止棘輪3的安裝位置靠近與第一擋塊1-3配合的一端,這樣設計有利于撞車鎖止棘輪3的上端在慣性作用下朝向第二擋塊2-1旋轉。而且撞車鎖止棘輪3靠近第一擋塊1-3的邊緣為弧形,如圖3、圖4所示,防止扶手發泡I正常轉動期間撞車鎖止棘輪3和第一擋塊1-3發生干涉。為了防止剎車時也出現扶手自行打開的情況,如圖7所示,扶手發泡I上設置有第一軌跡單元,即圖中的下軌跡塊6,固定支架2上設置有第二軌跡單元,即圖中的上軌跡塊5,扶手發泡I旋轉過程中,兩個軌跡單元存在預定值的干涉量,在發生剎車時,通過第一軌跡單元和第二軌跡單元的干涉阻止扶手發泡I在慣性作用下旋轉打開。上軌跡塊5和下軌跡塊6適合采用塑料材質,二者之間的干涉量能夠提供適當的阻力,當手動打開扶手時,該阻力不會阻止扶手的打開,在收起扶手時還可以起到助力作用,該阻力的大小僅能夠阻止扶手在慣性作用下自行打開。在本實施例中,扶手發泡I在兩側均設置有第一擋塊1-3和第一軌跡單元,固定支架2上設置有配合的撞車鎖止棘輪3和第二軌跡單元。如圖5、圖6所示,第一擋塊1-3為軸狀凸起,方便配合撞車鎖止棘輪3,固定支架2為金屬沖壓件,第二擋塊2-1是沖壓形成的小擋板形狀。第二擋塊2-1也可以設置為軸狀凸起。如圖2、圖3、圖4所示,扶手發泡I的上下面板均為弧形面,這樣設計是為了適應人體工學的要求,扶手發泡I前端設置有安裝槽1-1,可以加裝水杯座、手機座、電腦座等裝置。實施例2做為本技術實施例之二,安全扶手設計安裝在汽車前排座椅一側當做單側扶手使用,扶手發泡僅在一側設置有上述第一擋塊和第一軌跡單元,固定支架上設置有配合的撞車鎖止棘輪和第二軌跡單元。上面所述只是為了說明本技術,應該理解為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上實施例,符合本技術思想的各種變通形式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座椅安全扶手,包括扶手發泡,扶手發泡通過固定支架安裝在汽車座椅一側,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轉軸,扶手發泡圍繞所述轉軸旋轉進行收起或打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撞車鎖止棘輪,撞車鎖止棘輪通過銷軸安裝在固定支架上,所述撞車鎖止棘輪配置有復位彈簧,所述扶手發泡上設置有與所述撞車鎖止棘輪配合的第一擋塊;在發生撞車時,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在慣性作用下旋轉預定角度后阻止第一擋塊運動,從而阻止扶手發泡旋轉打開,在慣性作用消失后,所述撞車鎖止棘輪在復位彈簧作用下解除鎖止,所述扶手發泡恢復正常旋轉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連聰敏,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東和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