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煤氣閥結構,包括本體、電磁閥及流量控制閥;本體具有進氣口及出氣口,進氣口及出氣口之間設有煤氣流道;電磁閥及流量控制閥設置在本體上,電磁閥及流量控制閥依序連接于煤氣流道,流量控制閥可使用步進馬達驅動,電磁閥與流量控制閥形成兩道的開關裝置,且流量控制閥能用以調整煤氣的流量。借此,該煤氣閥結構可以利用電子控制的方式操作,方便與觸控式面板整合,以便于運用觸控方式來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且不會有機械式旋鈕開關操作不易及清潔不易等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提供一種煤氣閥結構,特別指一種可用以控制煤氣爐的開關及出氣量的煤氣閥結構。
技術介紹
煤氣爐是烹調美食的工具,早已成為廚房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配備之一。傳統煤氣爐皆設有旋鈕開關,用以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目前一般市售煤氣爐大多采用機械式的旋鈕開關,其操作不易,又容易卡油污,清潔不易。另外,業界大多是以機械的方式來控制煤氣,機械的控制方式,可控制的功能較少,而近年來由于電子科技的進步,煤氣爐已由傳統的機械式控制邁入電子控制的領域。現今的煤氣爐已有設置觸控式面板,可對煤氣爐進行數字操作,但是機械式的旋鈕開關難以與觸控式面板整合,仍無法運用觸控方式來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綜上所述,本技術認為上述缺陷可以得到改善,于是專門潛心研宄并利用所學的理論應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煤氣閥結構,可以利用電子控制的方式操作,方便與觸控式面板整合,以便于運用觸控方式來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在于提供一種煤氣閥結構,不會有機械式旋鈕開關操作不易及清潔不易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煤氣閥結構,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進氣口及至少一出氣口,該進氣口及該至少一出氣口之間設有煤氣流道;一電磁閥,該電磁閥設置在該本體上;以及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設置在該本體上,該電磁閥及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依序連接于該煤氣流道,該電磁閥與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形成兩道的開關裝置,且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能用以調整煤氣的流量。本技術至少具有下列的優點:本技術的煤氣閥結構可用以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該煤氣閥結構可以利用電子控制的方式操作,方便與觸控式面板整合,以便于運用觸控方式來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本技術可以運用觸控方式來控制煤氣爐頭,不會有機械式旋鈕開關操作不易及清潔不易等問題。換句話說,本技術提供一種煤氣閥結構,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進氣口及至少一出氣口,該進氣口及該至少一出氣口之間設有煤氣流道;一電磁閥,該電磁閥設置在該本體上;以及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設置在該本體上,該電磁閥及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依序連接于該煤氣流道,該電磁閥與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形成兩道的開關裝置,且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能用以調整煤氣的流量。該電磁閥連接于該進氣口與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之間,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連接于該電磁閥與該至少一出氣口之間。該電磁閥的內部設有一第一氣室,該第一氣室內形成有一第一閥孔,該第一氣室與該煤氣流道相連通,該電磁閥包含一第一閥桿,該第一閥桿可活動地設置在該第一氣室內,該第一閥桿的一端設有一第一閥塞,該第一閥塞與該第一閥孔相對應設置,該第一閥塞能用以關閉或開啟該第一閥孔。該電磁閥另包含一第一彈簧,該第一彈簧容置在該第一氣室內,該第一彈簧的一端接觸該第一閥塞,用于提供該第一閥桿及該第一閥塞的復位力量。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為一使用步進馬達驅動的控制閥。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的內部設有一第二氣室,該第二氣室內形成有至少一第二閥孔,該第二氣室與該煤氣流道相連通,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包含一第二閥桿及一步進馬達,該第二閥桿可活動地設置在該第二氣室內,該第二閥桿的一端設有至少一第二閥塞,該步進馬達連接于該第二閥桿的另一端,該至少一第二閥塞與該至少一第二閥孔相對應設置,該至少一第二閥塞能用以關閉或開啟該至少一第二閥孔,且能控制該至少一第二閥孔的開度。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另包含至少一第二彈簧,該至少一第二彈簧容置在該第二氣室內,該至少一第二彈簧的一端接觸該至少一第二閥塞,用于提供該第二閥桿及該至少一第二閥塞的復位力量。該進氣口連接于一煤氣來源,該至少一出氣口連接于至少一煤氣爐頭。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該至少一出氣口與該至少一煤氣爐頭對應的設置為兩個或數個。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各設有兩第二閥孔及兩第二閥塞,該本體的至少一出氣口各設有兩分流孔,該兩分流孔分別連通于該兩第二閥孔,該兩分流孔分別連接于該至一煤氣爐頭的一內環部分及一外環部分。一種煤氣閥結構,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進氣口及出氣口,該進氣口及該出氣口之間設有煤氣流道;一電磁閥,該電磁閥設置在該本體上;以及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設置在該本體上,該電磁閥及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依序連接于該煤氣流道,該電磁閥與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形成兩道的開關裝置,且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能用以調整煤氣的流量,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的內部設有一氣室,該氣室內形成有至少一閥孔,該氣室與該煤氣流道相連通,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包含一閥桿及一步進馬達,該閥桿可活動地設置在該氣室內,該閥桿連接有至少一閥塞,該步進馬達連接于該閥桿,該至少一閥塞與該至少一閥孔相對應設置,該至少一閥塞能用以關閉或開啟該至少一閥孔,且能控制該至少一閥孔的開度。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煤氣閥結構的方塊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煤氣閥結構的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煤氣閥結構的平面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示意圖;圖5為圖3的B-B剖視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煤氣閥結構的另一平面圖;圖7為圖6的C-C剖視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 本體11 進氣口12 出氣口121分流孔122分流孔13煤氣流道2電磁閥21第一氣室22第一閥孔23第一閥桿24第一閥塞25第一彈簧3流量控制閥31第二氣室32第二閥孔33第二閥桿331螺桿部34步進馬達341螺孔套35第二閥塞36第二彈簧5煤氣爐頭【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煤氣閥結構,其可設置在煤氣爐上,用以控制煤氣爐頭的開關及火力大小。該煤氣閥結構包括一本體1、一電磁閥2及至少一流量控制閥3,本實施例公開一種應用于雙煤氣爐頭5的煤氣閥結構,故對應的設置有兩個流量控制閥3,分別用以控制該兩煤氣爐頭5。但是,煤氣爐頭5的型式及構造并不限制,煤氣爐頭5可為現有單環、雙環或其他各種型式的煤氣爐頭。本體I具有一進氣口 11及至少一出氣口 12,在本實施例中流量控制閥3、出氣口12與煤氣爐頭5對應的分別設置為兩個,進氣口 11以管路連接于煤氣來源,兩出氣口 12分別以管路連接于兩煤氣爐頭5。但是,本技術流量控制閥3、出氣口 12與煤氣爐頭5設置的數量并不限制,可以為一個、兩個或數個(如三個、四個等)。進氣口 11及出氣口 12之間設有煤氣流道13,電磁閥2及流量控制閥3設置在本體I上,且電磁閥2及流量控制閥3依序連接于煤氣流道13。具體而言,電磁閥2可連接于進氣口 11與流量控制閥3之間,電磁閥2能用以控制煤氣的開關;流量控制閥3可連接于電磁閥2與出氣口 12之間,流量控制閥3能用以調整煤氣的流量。換句換說,電磁閥2設置在進氣口 11的下游,流量控制閥3設置在電磁閥2的下游,出氣口 12設置在流量控制閥3的下游,煤氣爐頭5設置在出氣口 12的下游。因此,由進氣口 11輸入的煤氣,可依序通過電磁閥2及流量控制閥3的控制,再經由出氣口 12輸送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煤氣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進氣口及至少一出氣口,該進氣口及該至少一出氣口之間設有煤氣流道;一電磁閥,該電磁閥設置在該本體上;以及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設置在該本體上,該電磁閥及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依序連接于該煤氣流道,該電磁閥與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形成兩道的開關裝置,且該至少一流量控制閥能用以調整煤氣的流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家濱,
申請(專利權)人:保音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