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靜電結構,通過在產品中增設放電線路,放電線路的一端靠近金屬按鍵,另一端則靠近主板的地端,當金屬按鍵的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上時,會首先通過尖端放電的方式將電荷傳遞至放電線路,并最終通過主板的接地端進行釋放,進而避免了金屬按鍵上的電荷擊穿絕緣膜向主板上的電子元器件進行隨機放電,從而保護了主板上電子元器件免受靜電損害,使金屬按鍵的工藝可以得到大范圍推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靜電結構,通過在產品中增設放電線路,放電線路的一端靠近金屬按鍵,另一端則靠近主板的地端,當金屬按鍵的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上時,會首先通過尖端放電的方式將電荷傳遞至放電線路,并最終通過主板的接地端進行釋放,進而避免了金屬按鍵上的電荷擊穿絕緣膜向主板上的電子元器件進行隨機放電,從而保護了主板上電子元器件免受靜電損害,使金屬按鍵的工藝可以得到大范圍推廣。【專利說明】一種防靜電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器件領域,確切的說,涉及一種防靜電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越來越強,手機,電腦/PoS(銷售點終端)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電子產品,人們對其外觀和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很多電子設備都配有各式各樣的按鍵,通過按鍵來實現對電子設備的操作,例如開關機、調整首量等操作。 傳統的電子設備外殼和按鍵一般采用絕緣材質的塑料,因此可避免人體帶來的靜電或者接觸漏電,但是塑料相比較金屬而言,手感較差,而且光澤性也比不上金屬,因此人們更加青睞于采用金屬按鍵的電子設備。但是將金屬按鍵應用于電子產品中,存在比較嚴重的靜電防護問題:由于電荷容易積聚在金屬上,如果這些電荷沒有得到疏導,會造成金屬按鍵和設備器件之間的電勢差不斷增加。當電勢差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擊穿金屬按鍵和設備器件間的絕緣介質,造成設備器件的損壞。 目前的技術存在放電線路不確定的情況,其放電線路會出現如圖1A和圖1B兩種情況。圖1A通過對器件進行屏蔽來解決靜電問題,但會存在如下問題:a.找到該圖所示的絕緣介質薄弱環節非常不容易;b.如確認此薄弱環節,可能需要結構/線路等的更改才能避免靜電危害;c.如采用屏蔽材料進行屏蔽,因屏蔽材料比較昂貴導致設備成本增加。圖1B中的釋放靜電問題無法解決,只能放棄使用金屬按鍵。 圖2示出了金屬按鍵6與主板3上的電子元器件4之間產生放電的示意圖。當金屬按鍵6中聚集了一定量的電荷后,由于無處可以釋放,因此金屬按鍵6與電子元器件4之間的電勢差會逐漸增大,最終可能會擊穿絕緣膜2而形成L1、L2、L3的放電路徑,這會對電子元器件4造成損傷。 綜上所述,在現有技術中,使用金屬按鍵受到了諸多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防靜電結構,應用于電子產品上,所述電子產品包括外殼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設置有若干電子元器件和金屬按鍵,所述金屬按鍵包括按鍵觸發器,當所述金屬按鍵受到物理按壓時通過所述按鍵觸發器輸出一電信號,其中: 所述外殼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將至少一所述金屬按鍵予以外露; 所述外殼內設置有至少一條放電線路,各所述放電線路的一端靠近所述金屬按鍵,且所述放電線路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板,利用所述放電線路通過尖端放電的方式將所述金屬按鍵的電荷予以釋放。 上述的防靜電結構,其中,所述主板與所述金屬按鍵之間設置有一絕緣膜。 上述的防靜電結構,其中,所述放電線路穿過所述絕緣膜。 上述的防靜電結構,其中,所述放電線路的一端靠近所述主板的接地端,利用所述放電線路通過尖端放電的方式將所述金屬按鍵的電荷予以釋放到所述主板接地端,該接地端在主板上且遠離電子元器件。 上述的防靜電結構,其中,所述放電線路靠近金屬按鍵和主板的接地端的兩端均為尖銳; 所述放電線路除兩端的尖銳端外其余表面覆蓋有一層絕緣材質,且所述放電線路靠近外殼部分的放電線路嵌入在外殼里面。 上述的防靜電結構,其中,所述放電線路靠近金屬按鍵的尖銳端不超出外殼的開口表面。 本專利技術為金屬按鍵上的靜電荷提供了至少一條確定的放電路徑,可有效避免金屬按鍵的靜電荷擊穿絕緣膜向主板上的電子元器件進行隨機放電,從而保護了主板上電子元器件免受靜電損害,使金屬按鍵的工藝可以得到大范圍推廣。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及其特征、夕卜形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專利技術的主旨。 圖1A和圖1B為現有技術中采用金屬按鍵時兩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金屬按鍵與電子元器件之間存在放電線路的示意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防靜電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專利技術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本專利技術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專利技術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為了徹底理解本專利技術,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步驟以及詳細的結構,以便闡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專利技術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防靜電結構,可參照圖3所示,其包括:外殼I和主板3,主板3上設置有若干電子元器件4和金屬按鍵5。 其中,外殼I設置有開口,開口將至少一金屬按鍵6予以外露,且金屬按鍵6不與外殼I形成接觸。作為可選項,上述的金屬按鍵6為按壓式按鍵,通過物理按壓該金屬按鍵6即可實現對具備本專利技術提供之結構的電子設備進行相應控制,例如開關機、調整音量、照相、讀取數據等操作。在一個作為示范性但并不作為局限的實施例中,該金屬按鍵6凸出于外殼I的表面,進而方便進行物理按壓。同時,金屬按鍵6的表面可為凸狀弧面或為凹狀弧面,進而提供更好的觸感:采用凸狀弧面可更加方便進行觸碰,而采用凹狀弧面則可更加貼合人的指尖,商家可自行定制金屬按鍵6的形狀,這對本專利技術并無影響。 主板3上有按鍵觸發器5,按鍵觸發器5的位置與金屬按鍵6的位置相對應,當按壓金屬按鍵6時,按鍵觸發器5會接收到來自金屬按鍵6的壓力,并輸出一電信號,從而實現對電子設備進行相應操作。 主板3與外殼I之間設置有一絕緣膜2,且該絕緣膜2位于主板3和金屬按鍵6之間,絕緣膜2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主板3上的電子元器件4和金屬按鍵6之間產生放電現象。 為了帶來更好的防靜電效果,本專利技術在外殼內設置有至少一條放電線路7,各放電線路7的一端靠近金屬按鍵6,且另一端靠近主板3,利用放電線路7通過尖端放電的方式將金屬按鍵6的電荷予以釋放。作為可選項,各放電線路7靠近金屬按鍵6設置有一尖銳端,該尖銳端可接觸金屬按鍵6也可不接觸金屬按鍵6,以便于金屬按鍵6電荷的釋放;作為可選項,各放電線路7的另一端則靠近主板的接地端(GND),該端設置有一尖銳端,該尖銳端可接觸接地端,也可不接觸接地端。該接地端(GND)在主板上且遠離電子元器件4,從而將放電線路7上的電荷利用尖端放電方式導入至接地端,避免金屬按鍵6中的電荷積聚過多從而產生在金屬按鍵6與主板3上的電子元器件4之間產生擊穿效應。在一示范性但并不作為局限的實施例中,各放電線路7靠近金屬按鍵6的尖銳端不超出外殼I的開口表面,在有利于金屬按鍵6的電荷釋放至放電線路7的同時,更可確保按鍵手感。 其中,各放電線路7穿過絕緣膜2,并且靠近外殼部分的放電線路7嵌入在外殼里面;同時放電線路7除兩個末端外,其它外表面覆蓋有一層絕緣材質(例如塑料),更進一步避免電子元器件4受放電線路7靜電荷的影響。 為了實現更好的尖端放電以釋放金屬按鍵6的電荷,本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靜電結構,應用于電子產品上,所述電子產品包括外殼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設置有若干電子元器件和金屬按鍵,所述金屬按鍵包括按鍵觸發器,當所述金屬按鍵受到物理按壓時通過所述按鍵觸發器輸出一電信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將至少一所述金屬按鍵予以外露;所述外殼內設置有至少一條放電線路,各所述放電線路的一端靠近所述金屬按鍵,且所述放電線路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板,利用所述放電線路通過尖端放電的方式將所述金屬按鍵的電荷予以釋放。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愛民,劉錦科,齊利敏,范超群,寧麗芳,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薩瑞通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