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主要包括:采用液體噴砂機,對已進行溶劑清理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的外表面進行一次噴砂處理;一次噴砂處理后,使用熟化的環氧富鋅涂料,進行二次噴涂處理;二次噴涂處理后,使用清漆,進行三次刷漆,自然干燥后即完成本次表面處理。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防腐能力差、成本高和環保性差等缺陷,以實現防腐能力好、成本低和環保性好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主要包括:采用液體噴砂機,對已進行溶劑清理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的外表面進行一次噴砂處理;一次噴砂處理后,使用熟化的環氧富鋅涂料,進行二次噴涂處理;二次噴涂處理后,使用清漆,進行三次刷漆,自然干燥后即完成本次表面處理。本專利技術所述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防腐能力差、成本高和環保性差等缺陷,以實現防腐能力好、成本低和環保性好的優點。【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機
,具體地,涉及。
技術介紹
電機結構件一般由鐵制成,遇水遇潮容易生銹。例如,電機機殼由外機殼和內機殼組成,外機殼由圓筒和加強筋板焊接而成,內機殼的外圓加工出沿圓周方向的水槽,機殼材料為碳鋼,電機在使用、貯存過程中冷卻水容易腐蝕機殼導致生銹,銹絮堵塞進出水管,致使電機不能正常工作。 目前為止國內外電機結構件尚未做表面處理,只是采用特殊的對冷卻液,但成本較高。為保證電機結構件正常工作,需要對電機結構件進行表面處理,噴涂合適的防腐涂料,避免冷卻水對碳鋼電機結構件的腐蝕。 在實現本專利技術的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防腐能力差、成本高和環保性差等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實現防腐能力好、成本低和環保性好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主要包括: a、采用液體噴砂機,對已進行溶劑清理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的外表面進行一次噴砂處理;所述一次噴砂處理的操作,具體包括: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高速噴射到需處理電機結構件表面,使電機結構件外表面的外表發生變化,由于磨料對電機結構件表面的沖擊和切削作用,使電機結構件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電機結構件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盡.口 ,另外,還能夠根據需求通過調換不同粒度的磨料,比如飛展磨料磨具的磨料達到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大大提高工件與涂料、鍍料的結合力;b、一次噴砂處理后,使用熟化的環氧富鋅涂料,進行二次噴涂處理;所述二次噴涂處理的操作,具體包括:用壓力為0.5-3.0kg/ cm 2的手持噴槍對一次噴砂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外表面進行噴涂,噴槍與被涂物表面之間具有15度的傾角,槍嘴到被涂物表面距離為5-15cm;第一道干膜厚度為10±5 μ m,第一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二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20±5μηι,第二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三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40±5 μ m,第二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三道;C、二次噴涂處理后,使用清漆,進行三次刷漆,自然干燥后即完成本次表面處理。 本專利技術各實施例的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由于主要包括:采用液體噴砂機,對已進行溶劑清理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的外表面進行一次噴砂處理;一次噴砂處理后,使用熟化的環氧富鋅涂料,進行二次噴涂處理;二次噴涂處理后,使用清漆,進行三次刷漆,自然干燥后即完成本次表面處理;從而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防腐能力差、成本高和環保性差的缺陷,以實現防腐能力好、成本低和環保性好的優點。 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專利技術而了解。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 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 本實施例的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主要包括:a、采用液體噴砂機,對已進行溶劑清理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的外表面進行一次噴砂處理;一次噴砂處理的操作,具體包括: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高速噴射到需處理電機結構件表面,使電機結構件外表面的外表發生變化,由于磨料對電機結構件表面的沖擊和切削作用,使電機結構件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電機結構件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盡.口 ,另外,還能夠根據需求通過調換不同粒度的磨料,比如飛展磨料磨具的磨料達到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大大提高工件與涂料、鍍料的結合力;b、一次噴砂處理后,使用熟化的環氧富鋅涂料,進行二次噴涂處理;二次噴涂處理的操作,具體包括:用壓力為0.5-3.0kg/ cm 2的手持噴槍對一次噴砂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外表面進行噴涂,噴槍與被涂物表面之間具有15度的傾角,槍嘴到被涂物表面距離為5-15cm ;第一道干膜厚度為10±5 μ m,第一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二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20±5 μ m,第二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三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40±5 μ m,第二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三道;C、二次噴涂處理后,使用清漆,進行三次刷漆,自然干燥后即完成本次表面處理。 上述實施例的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可以解決現有電機在使用、貯存過程中冷卻水容易腐蝕機殼導致生銹,銹絮堵塞進出水管,致使電機不能正常工作的技術問題。這樣,通過對電機結構件進行表面處理,噴涂合適的防腐涂料,避免水、空氣和其他腐蝕液體對電機結構件的腐蝕,可以保證電機正常工作。 上述實施例的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施工環境溫度微3°C -45°C,相對濕度微8-50%,施工環境潔凈、無粉塵和油污。涂裝設備采用空氣噴涂,噴涂時使用帶有攪拌器的壓力罐和國產PQ-2型噴槍,噴槍口徑1.3-1.9mm,設備必須為水性專用。基材的表面處理:鋼結構表面經噴砂處理達到Sa2.5級以上,粗糙度達18-23微米;為防止鋼材生銹,一般3小時內噴涂完畢。涂料配制:甲組份(液):乙組份(粉)=2:6 ;底材溫度要求高于12°C,在攪拌甲組份溶液的同時,緩慢均勻加入鋅粉,絕不能將甲組份溶液倒入鋅粉中再攪拌;攪拌時間3-8分鐘,攪拌完成后,涂料靜置熟化30分鐘,再把涂料攪拌均勻進行涂裝,如出現流掛現象,可適當延長熟化時間和適當減少乳化液配比。涂裝采用噴涂三次方式,噴涂漆膜厚度依次為10±5μπι、20±5μπι、40±5μπι ;整壓力罐的壓力為1.5_6kg/cm 2,手持噴槍與被涂物表面始終垂直,槍嘴到被涂物表面距離為5-15cm,采用均勻、同向的濕噴涂,每次覆蓋前一次的1/4^1/3,第一道干膜厚度為10±5 μ m,第一道表干后應立即噴第二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20±5 μ m,第二道表干后應立即噴第三道,第三道干膜厚度為40±5μηι,應盡量縮短三道涂層之間的間隔時間,避免前一道涂層表面被污染。漆膜厚度檢測:涂裝20小時后用干膜測厚儀對涂層厚度進行檢驗,涂層85%的測量值不低于規定的干膜厚度,其余15%的測量值不低于規定膜厚的85%。 涂層厚度測量時,以鋼構件為一測量單元,在特大構件表面上以8 IIf為一測量單元,每個測量單元至少應選取三處基準表面,每個基準表面測量即8 X 8cm面積上對角線交插的6點平均值。表面積小于1.5 Hf的構件,測量五點,取平均值。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機結構件的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a、采用液體噴砂機,對已進行溶劑清理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的外表面進行一次噴砂處理;所述一次噴砂處理的操作,具體包括: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高速噴射到需處理電機結構件表面,使電機結構件外表面的外表發生變化,由于磨料對電機結構件表面的沖擊和切削作用,使電機結構件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電機結構件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善;另外,還能夠根據需求通過調換不同粒度的磨料,比如飛展磨料磨具的磨料達到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大大提高工件與涂料、鍍料的結合力;b、一次噴砂處理后,使用熟化的環氧富鋅涂料,進行二次噴涂處理;所述二次噴涂處理的操作,具體包括:用壓力為0.5?3.0kg/㎝2的手持噴槍對一次噴砂處理后的電機結構件外表面進行噴涂,噴槍與被涂物表面之間具有15度的傾角,槍嘴到被涂物表面距離為5?15cm;第一道干膜厚度為10±5μm,第一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二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20±5μm,第二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三道;第二道干膜厚度為40±5μm,第二道干膜表面變干后,立即噴第三道;c、二次噴涂處理后,使用清漆,進行三次刷漆,自然干燥后即完成本次表面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凌明,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新勢力電機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