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由尾燈罩、尾燈發光條、尾燈裝飾框及尾燈總成構成,尾燈裝飾框位于尾燈罩和尾燈總成之間,尾燈裝飾框中部設有若干尾燈警示燈槽,尾燈警示燈槽沿中垂線依次排布,尾燈警示燈槽內設有至少一個尾燈警示燈孔,尾燈警示燈槽外側設有尾燈發光條安裝槽,尾燈發光條安裝槽內配合安裝尾燈發光條,尾燈發光條呈“V”形結構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尾燈裝飾框與尾燈總成固定連接,尾燈總成與尾燈罩卡扣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尾燈發光條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的結構,提高了整體的裝飾效果,采用中垂線結構排布可以增加警示的層次感,提高了警示作用,增強了車輛行駛的安全,該結構排布簡單,結構合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動車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
技術介紹
車輛后尾燈通常由燈罩、燈座總成及安裝在燈座總成上的燈管構成,燈管通過產生光照作用,利用燈罩形成警示燈光,以警示后方行人或車輛,然而現有的尾燈結構通常采用單一燈管結構進行安裝警示燈,需要在剎車制動后才會出現顯著的警示效果,在行駛過程中警示作用較差,且隨著電動車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車輛自身的外觀美感,而尾燈作為車輛尾部的重點部件,其結構決定了車輛整體尾部的外觀美感度,而現有的尾燈其外觀單一,裝飾效果差,無顯著的燈光光感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裝飾效果強、外觀美觀及警示光感效果好的特點。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由尾燈罩、尾燈發光條、尾燈裝飾框及尾燈總成構成,所述尾燈裝飾框位于所述尾燈罩和所述尾燈總成之間,所述尾燈裝飾框中部設有若干尾燈警示燈槽,所述尾燈警示燈槽沿中垂線依次排布,所述尾燈警示燈槽內設有至少一個尾燈警示燈孔,所述尾燈警示燈槽外側設有尾燈發光條安裝槽,所述尾燈發光條安裝槽內配合安裝所述尾燈發光條,所述尾燈發光條呈“V”形結構半包圍所述尾燈警示燈槽,所述尾燈裝飾框與所述尾燈總成固定連接。所述尾燈總成與所述尾燈罩卡扣固定。所述尾燈罩呈燕尾狀結構。所述尾燈發光條與所述尾燈發光條安裝槽呈卡扣固定結構或螺栓固定結構。所述尾燈裝飾框呈燕尾狀結構。所述尾燈總成呈燕尾狀結構,所述尾燈總成中間下部設有固定架,所述尾燈總成上部兩側分別設有通孔,兩側所述通孔呈中垂線對稱分布。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效果和優勢:本技術采用尾燈發光條呈“V”形狀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的結構,增加了整體的裝飾效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尾燈發光條還能起到一定的預警作用,尾燈警示燈槽沿中垂線依次排布結構可以增加整體的警示層次感,提高了整體的警示效果,利用尾燈裝飾框有效的結合了警示效果和裝飾效果,提高了整體的燈光光感效應,同時尾燈整體采用燕尾狀結構,使整體的外觀美感度得到提高。綜合所述,本技術結構簡單,排布合理,具有裝飾效果強、外觀美觀及警示光感效果好的特點。本技術的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以下較好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地了解。【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整體分解裝配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由尾燈罩1、尾燈發光條2、尾燈裝飾框3及尾燈總成4構成,尾燈裝飾框3位于尾燈罩I和尾燈總成4之間,尾燈總成4與尾燈罩I卡扣固定,該結構安裝簡單合理,尾燈罩I呈燕尾狀結構,尾燈裝飾框3呈燕尾狀結構,尾燈總成4呈燕尾狀結構,通過組合使整體呈燕尾狀結構,提高了整體的外觀美感度,尾燈裝飾框3中部設有若干尾燈警示燈槽31,尾燈警示燈槽31可以方便警示燈的安裝及提高光照的反光作用,尾燈警示燈槽31沿中垂線依次排布,可以使警示效果具有層次感,增加了警示效應,尾燈警示燈槽31內設有至少一個尾燈警示燈孔32,尾燈警示燈孔32內安裝警示燈,尾燈警示燈槽31外側設有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內配合安裝尾燈發光條2,尾燈發光條2與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呈卡扣固定結構或螺栓固定結構,尾燈發光條2呈“V”形結構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31,該結構有效的結合了裝飾效果和警示效果,使整體的光感效果更加出色,尾燈裝飾框3與尾燈總成4固定連接。尾燈總成4中間下部設有固定架42,固定架42用于尾燈裝飾框3的連接固定,尾燈總成4上部兩側分別設有通孔41,兩側通孔41呈中垂線對稱分布,通孔用于線路的連接。本技術采用尾燈發光條呈“V”形狀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的結構,增加了整體的裝飾效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尾燈發光條還能起到一定的預警作用,尾燈警示燈槽沿中垂線依次排布結構可以增加整體的警示層次感,提高了整體的警示效果,利用尾燈裝飾框有效的結合了警示效果和裝飾效果,提高了整體的燈光光感效應,同時尾燈整體采用燕尾狀結構,使整體的外觀美感度得到提高。綜合所述,本技術結構簡單,排布合理,具有裝飾效果強、外觀美觀及警示光感效果好的特點。由技術常識可知,本技術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技術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技術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技術包含ο【主權項】1.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由尾燈罩(I)、尾燈發光條(2)、尾燈裝飾框(3)及尾燈總成(4)構成,所述尾燈裝飾框(3)位于所述尾燈罩(I)和所述尾燈總成(4)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裝飾框(3)中部設有若干尾燈警示燈槽(31),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沿中垂線依次排布,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內設有至少一個尾燈警示燈孔(32),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外側設有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所述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內配合安裝所述尾燈發光條(2),所述尾燈發光條(2)呈“V”形結構半包圍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所述尾燈裝飾框(3)與所述尾燈總成(4)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總成(4)與所述尾燈罩(I)卡扣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罩(I)呈燕尾狀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發光條(2)與所述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呈卡扣固定結構或螺栓固定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裝飾框(3)呈燕尾狀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總成(4)呈燕尾狀結構,所述尾燈總成(4)中間下部設有固定架(42),所述尾燈總成(4)上部兩側分別設有通孔(41),兩側所述通孔(41)呈中垂線對稱分布。【專利摘要】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由尾燈罩、尾燈發光條、尾燈裝飾框及尾燈總成構成,尾燈裝飾框位于尾燈罩和尾燈總成之間,尾燈裝飾框中部設有若干尾燈警示燈槽,尾燈警示燈槽沿中垂線依次排布,尾燈警示燈槽內設有至少一個尾燈警示燈孔,尾燈警示燈槽外側設有尾燈發光條安裝槽,尾燈發光條安裝槽內配合安裝尾燈發光條,尾燈發光條呈“V”形結構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尾燈裝飾框與尾燈總成固定連接,尾燈總成與尾燈罩卡扣固定。本技術采用尾燈發光條半包圍尾燈警示燈槽的結構,提高了整體的裝飾效果,采用中垂線結構排布可以增加警示的層次感,提高了警示作用,增強了車輛行駛的安全,該結構排布簡單,結構合理。【IPC分類】F21W101/027, F21S8/10, F21W101/14, F21V19/00, F21V17/10【公開號】CN204629304【申請號】CN201520282011【專利技術人】陳輝 【申請人】臺州市黃巖聚豐機車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9月9日【申請日】2015年5月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車后尾燈的燈組結構,由尾燈罩(1)、尾燈發光條(2)、尾燈裝飾框(3)及尾燈總成(4)構成,所述尾燈裝飾框(3)位于所述尾燈罩(1)和所述尾燈總成(4)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裝飾框(3)中部設有若干尾燈警示燈槽(31),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沿中垂線依次排布,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內設有至少一個尾燈警示燈孔(32),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外側設有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所述尾燈發光條安裝槽(33)內配合安裝所述尾燈發光條(2),所述尾燈發光條(2)呈“V”形結構半包圍所述尾燈警示燈槽(31),所述尾燈裝飾框(3)與所述尾燈總成(4)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輝,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黃巖聚豐機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