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進樣器,該自動進樣器包括轉盤機構、旋轉機構、升降機構以及安裝固定上述機構的機架機構,其中升降機構位于轉盤機構與接收待測試樣品的進樣管之間,旋轉機構支持所述升降機構在轉盤機構與進樣管之間旋轉操作,轉盤機構包括支持部與轉動驅動部,其中支持部用于承載多個樣品管,轉動驅動部驅動所述支持部旋轉,以將所述待測試樣品管轉至升降機構處,升降機構包括夾爪部、升降部,夾爪部在升降部的帶動下升降,用于夾持升降機構處的待測試樣品管,并將之放置進樣管。按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實現了模塊化設計,使各機構功能明確,操作精確,并且降低了故障率,方便調試及維修,且傳動效率高,可靠性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核磁共振波譜儀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自動切換核磁共振波譜儀樣品的進樣器。
技術介紹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檢測過程中,一次只能進行一個樣品的檢測,當一個樣品檢測完成后就需要更換樣品以進行下一次的檢測,而樣品的更換是由人工來進行操作,操作人員需要頻繁的在操作臺和核磁共振波譜儀的超導磁體間奔波,既浪費了操作人員的大量時間,也使得核磁共振波譜儀的操作十分繁瑣,現有技術中為克服這種人工操作的技術劣勢,已經存在一種可以替代人工實現自動切換樣品的儀器,可以按照預設的程序自動完成樣品的切換,自動進樣器已成為現代核磁共振波譜儀的一個重要機構。現有技術中的進樣器主要是以機械收抓取的方式,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獨的自動進樣器架,并在架上安裝有一個較大傳動空間的傳動鏈,該方式占用的空間較大,成本也較高,另外一種是直接在磁體的上方安裝樣品箱,機械收安裝在樣品箱內部,這樣占用空間相對較小,但是對設計和加工要求較高,成本較高。另外現有技術中還公開了一種自動進樣器,提出利用鏈節作為承載轉子和樣品管的載體,但是該現有技術還具有如下問題:(I)整體工作時,鏈節隨著導槽滑動的同時還要沿自身的中心線作自轉運動,摩擦阻力較大,運行一段時間后會出現鏈節磨損及卡滯現象;(2)樣品管的進樣、出樣都在同一處,使得該處結構復雜,故障率高;(3)電機將動力傳遞到鏈節,中間經過了花鍵、斜齒輪、直齒輪以及同步帶等的多次傳遞,傳遞效率低,傳動精度差;(4)上述自動進樣器對轉子的位置精度要求非常高,傳動鏈小的定位誤差會導致轉子進、出樣出現故障。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進樣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進樣器,提高了設備整體的穩定性,并且調試、維修方便,自動化程度高,可以節省人力與時間,降低人為操作產生的誤差。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進樣器,其特征在于,該自動進樣器包括轉盤機構、旋轉機構、升降機構以及安裝固定上述機構的機架機構,其中;升降機構位于所述轉盤機構與接收待測試樣品的進樣管之間,旋轉機構支持所述升降機構在所述轉盤機構與所述進樣管之間旋轉操作,轉盤機構包括支持部與轉動驅動部,其中支持部用于承載多個樣品管,所述轉動驅動部驅動所述支持部旋轉,以將所述待測試樣品管轉至所述升降機構處;升降機構包括夾爪部、升降部,所述夾爪部在升降部的帶動下升降,用于夾持所述升降機構處的所述待測試樣品管,并將之放置進所述進樣管。進一步地,所述轉盤機構的支持部包括轉盤,其周向設置多個用于承載待測試樣品管的支撐套。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驅動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電機,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電機至所述轉盤。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驅動部還包括第一校正部,包括第一旋轉編碼器,其用于對所述轉盤的旋轉角度進行實時檢測并反饋至控制系統。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驅動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轉盤的底面的第一原點檢測傳感器,其用于所述轉盤的原點檢測。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夾爪部,其包括氣爪、夾爪,氣爪固定于氣爪固定板上用于驅動所述夾爪打開和閉合,所述夾爪位于所述氣爪的前端用于夾持所述進樣管,所述氣爪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升降部的滑塊上。進一步地,所述夾爪(24)的夾持部分采用相對的開有V形槽結構的模塊,V形槽結構底部呈倒圓角。進一步地,所述旋轉機構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電機,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旋轉機構至所述升降機構。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驅動部還包括第二校正部,包括第二旋轉編碼器,其用于對所述升降機構的旋轉角度進行實時檢測并反饋至控制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旋轉機構還包括支撐板及設置于其上的第二原點檢測傳感器,其用于所述升降機構的原點檢測。總體而言,通過本技術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取得下列有益效果:(I)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采用模塊化的設計,各機構功能清晰,動作準確,降低故障率,并且可以方便調試及維修;(2)本技術中的電機減速機的輸出軸與電機輸入軸采用過盈配合直接連接,減少中間過渡環節,傳動效率高,可靠性好;(3)所采用的轉盤結構能夠適應于多種轉子,通過支撐套的更換即可讓設備適應不同直徑的轉子,提高了設備的通用性;(4)夾爪結構能夠適應多種轉子,夾持力大,動作柔和,采用了兩側V形定位結構,并且采用動力為壓縮空氣的驅動機構,保證夾持牢固并且提高了夾持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是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的轉盤機構的正視圖;圖3是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的轉盤機構的仰視圖;圖4是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中的旋轉機構的細節示意圖;圖5是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中的升降機構的細節示意圖;圖6是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中的夾持爪的細節示意圖。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來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結構,其中:1-樣品管2-轉子3-支撐套4-轉盤5-壓蓋6_第一電機7_第一減速機8-第一編碼器齒輪9-第一聯軸器10-第一旋轉編碼器11-第一減速機齒輪12-支撐板13-固定板14-第一原點檢測傳感器15-聯軸器16-第三電機17-固定塊18-滑塊19-下固定板20-導軌21-同步帶22-氣爪固定板23-氣爪24-夾爪25-檢測開關26-支撐板27-固定板28-上固定盤29-第二減速機齒輪30-第二編碼器齒輪31-第二聯軸器32-第二旋轉編碼器33-第二電機34-第二減速機35-第二原點檢測傳感器41-轉盤機構42-旋轉機構43-機架機構44-進樣管【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術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如圖1中所示,按照本技術實現的自動進樣器的結構整體由機架機構43、轉盤機構41、旋轉機構42和升降機構40組成,其中機架機構43用于實現以上機構的安裝固定,并為上述的各個部件提供準確的安裝尺寸,其中轉盤機構41設置于機架的架面上,進樣管44設置于機構的另外一端,升降機構40設置于轉盤機構41與進樣管44之間,并且能在兩者之間進行旋轉,從而實現待測試的進樣管在兩個機構之間的操作。具體來說,轉盤機構41的功能是承載轉子2和樣品管1,當進樣時,轉盤將需要過樣的轉子和樣品管轉動到升降機構40中的夾爪24的下方。轉盤機構41具有旋轉部,并且能帶動其上的轉子2和樣品管I旋轉,使待測試的轉子2和樣品管I到達升降機構40的部分,以方便升降機構40的夾爪24對待測試的樣品管I進行抓取并將之旋轉到進樣管44部分,由此將樣品管I放置入進樣管44內。升降機構40的功能是將轉盤機構41上的轉子2和樣品管I上下移動,方便旋轉機構42進行轉旋,以將待測試的樣品管I旋轉至升降機構40處,進行夾取待測試的樣品管I或者是從進樣管44處夾持彈出的測試完的樣品管I重新放置于轉盤機構41上。轉盤機構41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即待測樣品管的支撐部和轉動驅動部,其中轉動驅動部又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電機6,并且還包括第一修正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進樣器,其特征在于,該自動進樣器包括轉盤機構(41)、旋轉機構(42)、升降機構(40)以及安裝固定上述機構的機架機構(43),其中;升降機構(40)位于所述轉盤機構(41)與接收待測試樣品的進樣管(44)之間,旋轉機構(42)支持所述升降機構(40)在所述轉盤機構(41)與所述進樣管(44)之間旋轉操作,轉盤機構(41)包括支持部與轉動驅動部,其中支持部用于承載多個樣品管,所述轉動驅動部驅動所述支持部旋轉,以將所述待測試樣品管轉至所述升降機構(40)處;升降機構(40)包括夾爪部、升降部,所述夾爪部在升降部的帶動下升降,用于夾持所述升降機構(40)處的所述待測試樣品管,并將之放置進所述進樣管(4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銳,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中科波譜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