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用于模組角度遮光的墊片、模組和顯示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模組角部的遮光墊片容易脫落的技術問題。墊片主體為矩形結構;包括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第一彎折部位于墊片的一邊側;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有應力缺口;在墊片主體彎折為可與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第一彎折部,使得第一彎折部與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應力缺口的邊緣不重疊。在墊片折向模組背板的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應力缺口,使得第一彎折部能平整的與模組的背板貼合,增加墊片與背板的貼合力度,長時間使用也不易與背板分離翹起,保證墊片不易從模組角部脫落,從而實現墊片不易從模組角部脫落的技術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模組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使用該墊片的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液晶模組由液晶面板和背光組件構成,是液晶顯示器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的液晶模組主要由背板、光源、導光板、光學膜片、框體、液晶面板和前殼等部件組成。如圖1和圖2所示,為現有的液晶模組的安裝結構示意圖,這種液晶模組一般包括背板1、液晶屏2、框體和前殼3等;液晶屏2中包括光源、導光板、光學膜片和液晶面板等部件,由框體包圍固定;背板I安裝于液晶屏2的背側,前殼3包圍在液晶屏2的前側。通常,如圖1所示,液晶屏2中的光源會從四角的位置漏出造成漏光現象,現有技術中,為了遮擋漏光,會在液晶屏2四角的位置加設遮光墊片4包裹住角部,然后加蓋前殼;現有的遮光墊片4通常為一矩形結構的墊片,安裝到液晶屏四角的位置時,如圖2所示,將遮光墊片4縱向彎折后貼附在液晶屏的角部,然后按照圖示中的箭頭方向繼續彎折遮光墊片的側邊部分,使得遮光墊片側邊部分彎折到與背板I平行的狀態后貼附到背板I上,如圖3所示。但,現有技術這種矩形結構的遮光墊片,如圖3所示,當向背板I的方向彎折墊片的側邊部分后,側邊部分受弧度減小的影響,其內側被擠壓,在角部形成部分墊片堆積重疊的現象,堆積重疊后的墊片與背板的接觸面積相比平整接觸的接觸面積會減少,這會降低遮光墊片與背板的貼附力度,容易在長時間使用后與背板分離,分離后翹起的遮光墊片會降低遮光墊片與模組角部的粘附力度,最終致使遮光墊片從液晶屏角部脫落。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模組和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模組角部的遮光墊片容易脫落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所述墊片主體為矩形結構;包括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彎折部位于所述墊片的一邊側;所述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有應力缺口 ;在所述墊片主體彎折為可與所述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所述第一彎折部,使得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所述應力缺口的邊緣不重疊。提出一種模組,所述模組的角部安裝有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所述墊片主體為矩形結構;包括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彎折部位于所述墊片的一邊側;所述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有應力缺口 ;在所述墊片主體彎折為可與所述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所述第一彎折部,使得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所述應力缺口的邊緣不重疊;所述墊片的主體彎折為可與所述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將所述墊片貼合于所述模組的角部,并彎折所述墊片的第一彎折部,使得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模組的背板貼合。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模組,所述模組的角部安裝有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所述墊片主體為矩形結構;包括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彎折部位于所述墊片的一邊側;所述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有應力缺口 ;在所述墊片主體彎折為可與所述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所述第一彎折部,使得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所述應力缺口的邊緣不重疊;所述墊片的主體彎折為可與所述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將所述墊片貼合于所述模組的角部,并彎折所述墊片的第一彎折部,使得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模組的背板貼入口 O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模組和顯示裝置中,墊片主體為矩形結構,在墊片的一邊側具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該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有應力缺口,在墊片主體縱向彎折為可與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第一彎折部,使得第一彎折部與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應力缺口的邊緣不重疊;將該墊片用在模組角部遮光時,首先將墊片的矩形主體以垂直中心線為中心縱向彎折,使得墊片主體與模組角部能夠貼合后,將墊片貼附到模組的角部,接著向模組的背板方向彎折第一彎折部;第一彎折部的外側的弧度減小,弧度減小引起容納外側墊片的空間減小,致使第一彎折部由于容納空間不足而發生相互擠壓,從而引起在背板上的堆積和重疊,此時,第一彎折部開設的應力缺口在容易引起堆積重疊的角部位置起到讓出容納空間和釋放擠壓的作用,使得第一彎折部彎折到背板平面后,能平整的與背板平面貼合,將平整的第一彎折部和背板貼附固定后,相比于現有技術,其貼附力度大,長時間使用也不易與背板分離產生翹起等現象,因此能夠保證墊片不易從模組角度脫落,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遮光墊片容易從模組角部脫落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液晶模組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液晶模組安裝遮光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有遮光墊片的安裝效果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結構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安裝結構; 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結構圖; 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安裝結構;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結構圖;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安裝結構; 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結構圖; 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安裝結構; 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出一種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模組和顯示裝置,在墊片折向背板的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應力缺口,使得第一彎折部能平整的與模組的背板貼合,增加墊片與背板的貼合力度,長時間使用也不易與背板分離翹起,保證墊片不易從模組角部脫落,實現墊片不易從模組角部脫落的技術效果,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遮光墊片容易從模組角部脫落的技術問題。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如圖4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的結構示意圖,該墊片主體41為矩形結構,包括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42,在第一彎折部42上開設有應力缺口 43 ;在墊片主體41縱向彎折為可與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第一彎折部42,使得第一彎折部42與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應力缺口 43的邊緣不重疊。如圖5所示,將該墊片用于模組51的角部52遮光時,首先將墊片的矩形主體以垂直中心線為中心縱向彎折,彎折的角度或者弧度與模組角部52的角度或者弧度相同,使得墊片主體41與模組角部52能夠貼合后,將墊片貼附到模組51的角部52,此時,應力缺口 43也隨著墊片主體41彎折;接著向模組51的背板53方向彎折第一彎折部42 ;第一彎折部42的外側421的弧度減小,弧度減小引起容納外側墊片的空間減小,致使第一彎折部42由于容納空間不足而發生相互擠壓,從而引起在背板上的堆積和重疊,此時,第一彎折部42開設的應力缺口 43在容易引起堆積重疊的角部位置起到讓出容納空間和釋放擠壓的作用,使得第一彎折部42彎折到背板平面后,在模組的角部不會產生擠壓而發生堆積重疊,能平整的與背板53平面貼合,將平整的第一彎折部42和背板53貼附固定后,相比于現有技術,其貼附力度大,長時間使用也不易與背板53分離產生翹起等現象,因此也能夠保證墊片不易從模組角度脫落,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遮光墊片容易從模組角部脫落的技術效果。優選的方案是,使應力缺口 43的垂直中心線與墊片主體41的垂直中心線重合;則在彎折墊片主體41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模組角部遮光的墊片,所述墊片主體為矩形結構;包括有矩形的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彎折部位于所述墊片的一邊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折部上開設有應力缺口;在所述墊片主體彎折為可與所述模組的角部貼合后,彎折所述第一彎折部,使得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模組的背板貼合時,所述應力缺口的邊緣不重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玲玲,唐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