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屬于輪轂制造技術領域,其包括輪轂、結合在輪轂外周的內胎和外胎,而內胎內部設置支撐架,內胎內側和輪轂上具有通孔,支撐架采用緊固螺栓與輪轂連接,支撐架頂部設置彈性膠墊,內胎內側具有使支撐架通過的豁口。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內胎內部安裝了支撐架及彈性膠墊,當輪胎在發生爆胎和瞬間失氣的時候,能夠作為保證汽車行駛的有力支撐部件,以有效防止出現側翻的危險,支撐架通過緊固螺栓安裝在輪轂上,使內胎與輪轂緊密的貼合,避免漏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輪轂分體結構,可解決輪胎安裝拆卸的難題,一個人即可操作完成,內胎開口處可用及愛戴隨時封口,避免漏氣。操作簡便一個人即可完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合所有有內胎的汽車使用,成本低廉,適于推廣使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輪轂制造
,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
技術介紹
充氣輪胎,又稱空心輪胎,指內腔需要充入壓縮氣體或液體,并能保持內壓的輪胎。分有內胎輪胎和無內胎輪胎。這種輪胎由于內腔充有氣體或液體,具有良好的緩沖減震性能和低的滾動阻力。據公安部門統計,車輛在高速行駛中出現的事故有70%是由爆胎引起的,而輪胎爆裂又屬于突發事件,在突發狀況下駕駛人員都很難在瞬間做出正確判斷,因此車輛會發生側翻的嚴重事故,爆胎后如果汽車繼續行駛會破壞內胎,造成人參財產損失。目前已公布的專利中主要是針對無內胎輪胎即真空胎,而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由于結構較復雜,已有的技術方案尚不能解決其爆胎時汽車易發生側翻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本技術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包括輪轂、結合在輪轂外周的內胎和外胎,而內胎內部設置支撐架,內胎內側和輪轂上具有通孔,支撐架采用緊固螺栓與輪轂連接,支撐架頂部設置彈性膠墊,內胎內側具有使支撐架通過的豁口。本技術有益效果:這樣設計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在內胎內部安裝了支撐架及彈性腳墊,當輪胎在發生爆胎時,繼續支撐汽車行駛,防止汽車發生側翻的危險和內胎損壞;本技術在使用時不受輪胎尺寸的限制,舊輪轂可以通過改裝直接使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輪胎正面剖面圖;圖2是本技術輪胎側面剖面圖;圖3是本技術支撐架安裝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內胎豁口不意圖;圖5是本技術安裝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支撐架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輪轂分體式結構示意圖。其中:1:輪轂2:內胎3:外胎4:支撐架5:緊固螺栓6:彈性膠墊7:套管8:突出部10:橡膠墊11:1號輪轂12:1I 號輪轂13:豁口14:螺母15:頂板16:底板17:支撐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1~7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包括輪轂1、結合在輪轂I外周的內胎2和外胎3,而內胎2內部設置支撐架4,內胎2內側和輪轂I上具有通孔,支撐架4采用緊固螺栓5與輪轂I連接,支撐架4頂部設置彈性膠墊6,內胎2內側具有使支撐架4通過的豁P 13。所述的支撐架4具有頂板15、底板16和支撐在兩者之間的兩個支撐板17,所述的支撐架4為三個1/3圓弧組成的整圓結構。所述的支撐架4的底板16上部焊接內部具有螺紋的套管7,所述的套管7貫穿且突出于支撐架4的底板16并形成突出部8,所述的突出部8外側通過螺紋安裝螺母14,所述的螺母14放置于輪轂I的通孔內。所述的內胎2與輪轂I之間設置具有通孔的橡膠墊10,所述的橡膠墊10通過緊固螺栓5安裝輪轂I與內胎2之間。支撐架4通過緊固螺栓5的安裝在輪轂I上,使內胎2、橡膠墊6、輪轂I緊密的貼合,避免輪胎漏氣。所述的輪轂I采用分體式結構,包括分別扣合在外胎3兩側的I號輪轂11和II號輪轂12,I號輪轂11和II號輪轂12通過螺栓連接,緊固螺栓5安裝在II號輪轂12上。所述的豁口 13為1-2個。所述的彈性膠墊6與內胎2之間的距離為3~5cm。本技術方案的安裝過程為:1、將支撐架4通過內胎內側的豁口 13放入內胎中,并將支撐架4下端、內胎2上的通孔對齊,突出部8探出通孔,加裝橡膠墊10并用螺母14固定;2、使用膠帶或膠粘貼豁口 13,將裝有支撐架4的內胎裝入外胎2內部,并充入適量的氣體;3、將內胎2、外胎3的組合體放在I號輪轂11外周,將突出部8與I號輪轂11上的通孔對齊,螺母14放入通孔中,并通過緊固螺栓5擰緊固定;4、將II號輪轂12和I號輪轂11的組合部位通過螺栓固定,充氣至規定氣壓即可裝車使用。這樣設計的本技術,在內胎內部安裝了支撐架及彈性膠墊,當輪胎在發生爆胎和瞬間失氣的時候,能夠作為保證汽車行駛的有力支撐部件,以有效防止出現側翻的危險,支撐架通過緊固螺栓安裝在輪轂上,使內胎與輪轂緊密的貼合,避免漏氣。本技術采用輪轂分體結構,可解決輪胎安裝拆卸的難題,一個人即可操作完成,內胎開口處可用及愛戴隨時封口,避免漏氣。操作簡便一個人即可完成。本技術適合所有有內胎的汽車使用,成本低廉,適于推廣使用。【主權項】1.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包括輪轂(I)、結合在輪轂(I)外周的內胎(2)和外胎(3),其特征在于:內胎(2)內部設置支撐架(4),內胎(2)內側和輪轂(I)上具有通孔,支撐架(4)采用緊固螺栓(5)與輪轂(I)連接,支撐架(4)頂部設置彈性膠墊(6),內胎(2)內側具有使支撐架(4)通過的豁口(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4)具有頂板(15)、底板(16)和支撐在兩者之間的兩個支撐板(17),所述的支撐架(4)為三個1/3圓弧組成的整圓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4)的底板(16)上部焊接內部具有螺紋的套管(7),所述的套管(7)貫穿且突出于支撐架(4)的底板(16)并形成突出部(8),所述的突出部(8)外側通過螺紋安裝螺母(14),所述的螺母(14)放置于輪轂(I)的通孔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胎(2)與輪轂(I)之間設置具有通孔的橡膠墊(10),所述的橡膠墊(10)通過緊固螺栓(5)安裝輪轂(I)與內胎(2)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輪轂(I)采用分體式結構,包括分別扣合在外胎(3)兩側的I號輪轂(11)和II號輪轂(12),I號輪轂(11)和II號輪轂(12 )通過螺栓連接,緊固螺栓(5 )安裝在II號輪轂(12 )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豁P (13)為 1-2 個。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膠墊(6)與內胎(2)之間的距離為3~5c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屬于輪轂制造
,其包括輪轂、結合在輪轂外周的內胎和外胎,而內胎內部設置支撐架,內胎內側和輪轂上具有通孔,支撐架采用緊固螺栓與輪轂連接,支撐架頂部設置彈性膠墊,內胎內側具有使支撐架通過的豁口。這樣設計的本技術,在內胎內部安裝了支撐架及彈性膠墊,當輪胎在發生爆胎和瞬間失氣的時候,能夠作為保證汽車行駛的有力支撐部件,以有效防止出現側翻的危險,支撐架通過緊固螺栓安裝在輪轂上,使內胎與輪轂緊密的貼合,避免漏氣。本技術采用輪轂分體結構,可解決輪胎安裝拆卸的難題,一個人即可操作完成,內胎開口處可用及愛戴隨時封口,避免漏氣。操作簡便一個人即可完成。本技術適合所有有內胎的汽車使用,成本低廉,適于推廣使用。【IPC分類】B60C17-06【公開號】CN204340563【申請號】CN201420803033【專利技術人】王銀生, 王超, 王平 【申請人】王銀生【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申請日】2014年12月1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爆胎安全輪轂,包括輪轂(1)、結合在輪轂(1)外周的內胎(2)和外胎(3),其特征在于:內胎(2)內部設置支撐架(4),內胎(2)內側和輪轂(1)上具有通孔,支撐架(4)采用緊固螺栓(5)與輪轂(1)連接,支撐架(4)頂部設置彈性膠墊(6),內胎(2)內側具有使支撐架(4)通過的豁口(1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銀生,王超,王平,
申請(專利權)人:王銀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