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包括絮凝濃縮槽(1),絮凝濃縮槽(1)內(nèi)設置有溢流堰板(2),溢流堰板(2)將絮凝濃縮槽(1)分隔成絮凝槽(3)以及過濾槽(4),過濾槽(4)內(nèi)設置有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6),清掃器(6)設置在重力過濾裝置上方,絮凝濃縮槽(1)上設置有污泥絮團排出口(7)、過濾液排出口(8),過濾液排出口(8)設置在過濾槽(4)的底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絮凝濃縮槽內(nèi)設置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重力過濾裝置用以過濾從絮凝槽排入的固態(tài)的污泥絮團與液態(tài)的水分離,清掃器用以清掃重力過濾裝置,將固態(tài)的污泥絮團清除,保證高了重力過濾器的過濾能力,將污泥脫水機的有效產(chǎn)量提高了一倍左右。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污泥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于2014.03.19公告的、授權公告號為CN203487025U的一份中國技術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污泥處理領域內(nèi)的一種疊螺污泥脫水機的預處理裝置,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絮凝混合箱,絮凝混合箱內(nèi)經(jīng)固定底板安裝有預濃縮濾水裝置,絮凝混合箱底部開設有進料口,進料口旁接有加藥口,絮凝混合箱上部開設有出料口,預濃縮濾水裝置包括與驅(qū)動電機傳動連接的傳動軸,傳動軸外套裝有過濾裝置和攪拌裝置,過濾裝置底部連通有連通絮凝混合箱外部的集水管。雖然通過使用該技術預先處理污泥,能使得污泥在進入脫水機前濃度增加,增強脫水機的處理效果,降低了運行成本,可用于污泥處理中,但是,固液分離后,無法清除通過預濃縮濾水裝置濾水后的固態(tài)污泥絮團,繼而影響到預濃縮濾水裝置后期濾水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的清除預處理過程中的殘留在濾水裝置內(nèi)的污泥絮團的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包括絮凝濃縮槽,所述絮凝濃縮槽內(nèi)設置有溢流堰板,所述溢流堰板將絮凝濃縮槽分隔成絮凝槽以及過濾槽,所述過濾槽內(nèi)設置有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所述清掃器設置在重力過濾裝置上方,絮凝濃縮槽上設置有污泥絮團排出口、過濾液排出口,所述過濾液排出口設置在過濾槽的底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絮凝濃縮槽內(nèi)設置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重力過濾裝置用以將排入過濾槽中的污泥絮團固態(tài)的污泥絮團過濾掉,清掃器用以清掃重力過濾裝置中的固態(tài)污泥絮團,固態(tài)的污泥絮團從污泥絮團排出口排出,重力過濾器中此時無固態(tài)污泥絮團,此時重力過濾器能為下次的過濾做好準備,提高了重力過濾器的過濾能力,解決了因固態(tài)雜質(zhì)堵塞重力過濾器,使得脫水機的預處理系統(tǒng)喪失了增強脫水機處理效果的問題,使污泥絮凝后進入脫水機前有效地過濾掉大部分水分,更大程度的減輕了污泥脫水機主機的負荷以及提高了整套系統(tǒng)的脫水效率,進而將污泥脫水機的有效產(chǎn)量提高了一倍左右。優(yōu)選地,所述重力過濾裝置為篩網(wǎng),所述篩網(wǎng)傾斜設置,靠近絮凝槽的篩網(wǎng)的一端高于遠離絮凝槽的篩網(wǎng)的一端,所述污泥絮團排出口設置在篩網(wǎng)最低處。絮凝過的污泥絮團通過溢流堰板均勻分布到傾斜的篩網(wǎng)面上,經(jīng)篩網(wǎng)過濾后固態(tài)污泥絮團被截留,過濾后的水從篩網(wǎng)縫隙中流出,固態(tài)污泥絮團首先位于篩網(wǎng)的最高處,由于沿傾斜的篩網(wǎng),則固態(tài)污泥絮團因其重力作用滑落至最低處,最終從過濾液排出口排出。優(yōu)選地,所述清掃器包括減速電機、傳動軸、兩個軸承、膠輥以及毛刷,所述傳動軸的兩端通過軸承設置在過濾槽上,所述傳動軸的軸向與篩網(wǎng)平行,所述毛刷通過膠輥套設在傳動軸上,所述毛刷與篩網(wǎng)緊貼,所述減速電機設置在過濾槽的一側(cè)并與傳動軸的其中一端連接。減速電機帶動膠輥毛刷旋轉(zhuǎn),毛刷與篩網(wǎng)緊貼,能對篩網(wǎng)表面進行強力的清掃,確保篩網(wǎng)的過濾間隙暢通,提高污水過濾能力。優(yōu)選地,清掃器位于篩網(wǎng)的最高處。由于篩網(wǎng)最高處的一端靠近絮凝槽,則污泥絮團較多,清掃器設置在最高處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多的污泥絮團堵塞篩網(wǎng)。【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施例的俯視圖。圖中:1-絮凝濃縮槽;2_溢流堰板;3_絮凝槽;4_過濾槽;5-篩網(wǎng);6_清掃器;6a_減速電機;6b-傳動軸;6c-毛刷;7_污泥絮團排出口 ;8_過濾液排出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參見附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包括絮凝濃縮槽1,絮凝濃縮槽I內(nèi)設置有溢流堰板2,溢流堰板2將絮凝濃縮槽I分隔成絮凝槽3以及過濾槽4,過濾槽4內(nèi)設置有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6,清掃器6設置在重力過濾裝置上方,重力過濾裝置為篩網(wǎng)5,篩網(wǎng)5傾斜設置,具體的結(jié)構(gòu)為靠近絮凝槽3的篩網(wǎng)5的一端高于遠離絮凝槽3的篩網(wǎng)5的一端,清掃器6位于篩網(wǎng)5的最高處,便于被截留在篩網(wǎng)5的固態(tài)污泥絮團因重力作用滑落以及清掃器6的作用被推至污泥絮團排出口 7,并從污泥絮團排出口 7排出;清掃器6包括減速電機6a、傳動軸6b、兩個軸承、膠棍以及毛刷6c,傳動軸6b的兩端通過軸承設置在過濾槽4上,傳動軸6b的軸向與篩網(wǎng)5平行,毛刷6c通過膠輥套設在傳動軸6b上,毛刷6c與篩網(wǎng)5緊貼,減速電機6a設置在過濾槽4的一側(cè)并與傳動軸6b的其中一端連接,絮凝濃縮槽I上設置有污泥絮團排出口 7、過濾液排出口 8,污泥絮團排出口 7設置在篩網(wǎng)5的最低處,過濾液排出口8設置在過濾槽4的底部。絮凝過的污泥絮團通過溢流堰板2均勻分布到傾斜的篩網(wǎng)5的表面上,經(jīng)篩網(wǎng)5過濾后固態(tài)物質(zhì)被截留,過濾后的水從篩網(wǎng)5的縫隙中流出,固態(tài)的污泥絮團被推到篩網(wǎng)5最低低的污泥絮團排出口 7排出,與此同時,電動減速機5a帶動膠輥及毛刷6c旋轉(zhuǎn),清掃篩網(wǎng)5表面雜物,確保過濾間隙暢通,提高污水過濾能力。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gòu)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了解本技術的內(nèi)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技術精神實質(zhì)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nèi)。【主權項】1.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包括絮凝濃縮槽(I),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濃縮槽(I)內(nèi)設置有溢流堰板(2),所述溢流堰板(2)將絮凝濃縮槽(I)分隔成絮凝槽(3)以及過濾槽(4),所述過濾槽(4)內(nèi)設置有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所述清掃器(6)設置在重力過濾裝置上方,絮凝濃縮槽(I)上設置有污泥絮團排出口(7)、過濾液排出口(8),所述過濾液排出口⑶設置在過濾槽⑷的底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過濾裝置為篩網(wǎng)(5),所述篩網(wǎng)(5)傾斜設置,靠近絮凝槽(3)的篩網(wǎng)(5)的一端高于遠離絮凝槽(3)的篩網(wǎng)(5)的一端,所述污泥絮團排出口(7)設置在篩網(wǎng)(5)的最低處。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掃器(6)包括減速電機(6a)、傳動軸(6b)、兩個軸承、膠輥以及毛刷(6c),所述傳動軸^b)的兩端通過軸承設置在過濾槽⑷上,所述傳動軸(6b)的軸向與篩網(wǎng)(5)平行,所述毛刷(6c)通過膠輥套設在傳動軸^b)上,所述毛刷^c)與篩網(wǎng)(5)緊貼,所述減速電機^a)設置在過濾槽(4)的一側(cè)并與傳動軸(6b)的其中一端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掃器(6)位于篩網(wǎng)(5)的最高處。【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包括絮凝濃縮槽(1),絮凝濃縮槽(1)內(nèi)設置有溢流堰板(2),溢流堰板(2)將絮凝濃縮槽(1)分隔成絮凝槽(3)以及過濾槽(4),過濾槽(4)內(nèi)設置有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6),清掃器(6)設置在重力過濾裝置上方,絮凝濃縮槽(1)上設置有污泥絮團排出口(7)、過濾液排出口(8),過濾液排出口(8)設置在過濾槽(4)的底部。本技術在絮凝濃縮槽內(nèi)設置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重力過濾裝置用以過濾從絮凝槽排入的固態(tài)的污泥絮團與液態(tài)的水分離,清掃器用以清掃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污泥預濃縮系統(tǒng),包括絮凝濃縮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濃縮槽(1)內(nèi)設置有溢流堰板(2),所述溢流堰板(2)將絮凝濃縮槽(1)分隔成絮凝槽(3)以及過濾槽(4),所述過濾槽(4)內(nèi)設置有重力過濾裝置和清掃器(6),所述清掃器(6)設置在重力過濾裝置上方,絮凝濃縮槽(1)上設置有污泥絮團排出口(7)、過濾液排出口(8),所述過濾液排出口(8)設置在過濾槽(4)的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趙偉,
申請(專利權)人:趙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