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空冷凝汽器,特別是直接空冷凝汽器。直接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A型框架、在A型框架的兩側布置的換熱管束、軸流風機以及在軸流風機上安裝的風機橋架;蒸汽分配管位于A型框架的頂端處,軸流風機位于A型框架的下端處;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風機橋架上的導流裝置,導流裝置為弧形板狀結構,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固定連接在風機蓋板和管束端板處的空氣集流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空氣凝汽器使空氣流場分布均勻,消除了擾流現象,提高了空冷凝汽器的性能,降低機組運行背壓,保證電站安全經濟運行,同時降低風機組的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能源動力和制冷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空冷凝汽器。
技術介紹
在我國的“三北”地區,即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十分匱乏,與傳統的濕冷系統相比,空冷技術,特別是直接空冷技術的冷卻能力遠小于水的冷卻能力,但直接空冷技術對水的消耗量非常低,采用空冷系統比采用濕冷系統每年可以節約水資源在90%以上,直接空冷技術是富煤缺水地區火力發電機組主要采用的汽輪機乏汽冷卻技術。因此,火電廠直接空冷技術在這些富煤缺水地區存在廣闊的應用前景。大型電站直接空冷凝汽器主要作用是把汽輪機低壓缸來的乏汽通過蒸汽分配管道的傳輸到帶有翅片的換熱管束內進行換熱,使蒸汽凝結成水,以保持發汽輪機的排出壓力穩定在設計值運行。研宄表明,直接空冷系統包括多個相同空冷單元,每個空冷單元采用A型結構布置方式,如圖1所示,空冷單元的A型框架20上放置帶有翅片的換熱管束30,通過軸流風機40的作用提高翅片處的空氣流速,達到增強換熱管束的冷卻能力,而軸流風機出口空氣流場呈現旋流狀態,多在風機出口到管束的下端板處和管束上部三角區等處發生擾流,如圖1所示。由于換熱管束30分布在A型框架20的兩側,現有技術很難實現環境風均勻通過翅片管,從而因空氣流場分布不均,導致翅片管束不能充分發揮散熱作用,直接空冷系統的性能低,進而造成整個空冷系統的冷卻效果下降,發電機組出力和風機耗功增加。目前,解決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換熱面積,對于新建項目還可以實現,對于已建成的項目是不能實現的,這樣會增加投資成本。另一種方法是將空冷凝汽器的風機的功率加大,提高風壓來增強A型空冷單元內換熱管束的迎面風速,進而提高的翅片管束的冷卻空氣流量,這樣做增加了風機的功耗,同時增加了風機投資成本,而且還提高了風機噪音,影響了周圍環境。因此,消除A型空冷單元內空氣流量分布不均的影響是直接空冷電站需解決的問題。夏季時,會使直接空冷凝汽器出力不足;冬季時,還會致使凝汽器管束凍結損壞,造成運行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解決以上任何一個問題的一種空冷凝汽器,其中,所述空冷凝汽器為直接空冷凝汽器,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A型框架、在所述A型框架的兩側布置的換熱管束、軸流風機以及在所述軸流風機上安裝的風機橋架;所述蒸汽分配管位于所述A型框架的頂端處,所述軸流風機位于所述A型框架的下端處;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風機橋架上的導流裝置,所述導流裝置為弧形板狀結構。其中,所述導流裝置按照所述導流裝置與水平方向成30?75度角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風機橋架上。其中,所述導流裝置的圓弧角度為10?45度。其中,所述導流裝置長度為800毫米?1600毫米;寬度為600毫米?1000毫米;厚度為8_?12_。其中,所述風機橋架為U型結構,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導流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風機橋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導流裝置鏡面對稱或中心對稱地設置在所述風機橋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導流裝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各設置2?6片。其中,所述導流裝置通過鋼支撐結構與所述風機橋架固定連接。其中,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設置在所述A型框架尾端處的管束端板以及與所述A型框架尾端固定連接的風機蓋板;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風機蓋板和管束端板處的空氣集流板。其中,所述空氣集流板為碳鋼板或者玻璃鋼板。本技術提供的空冷凝汽器克服了上述的不足,在直接空冷系統的A型空冷單元內布置空氣集流板和空氣導流裝置。通過增加導流裝置,利用直接空冷系統中A型空冷單元的軸流風機出口空氣導流特點,通過導流和集流裝置將冷空氣導流至A型單元兩側的換熱管束處,設置導流和集流裝置可以減少空冷島里流動的損失,減小二次擾流,使冷卻風量分布均勻,實現冷空氣均勻通過空冷翅片管束,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換熱能力,保證了凝汽器的真空度,改善空冷單元傳熱性能,降低機組背壓,降低軸流風機功耗,同時大大降低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提高機組安全經濟運行。【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空冷凝汽器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提供的空冷凝汽器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所提供的空冷凝汽器的風機橋架與導流裝置的連接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本技術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種空冷凝汽器,特別是直接空冷凝汽器。直接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A型框架、在A型框架的兩側布置的換熱管束、軸流風機以及在軸流風機上安裝的風機橋架;蒸汽分配管位于A型框架的頂端處,軸流風機位于A型框架的下端處;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風機橋架上的導流裝置,導流裝置為弧形板狀結構,直接空冷凝汽器還包括固定連接在風機蓋板和管束端板處的空氣集流板。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空冷凝汽器進行詳細描述。如圖2所示,圖2是本技術所提供的空冷凝汽器的示意圖。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空冷凝汽器為直接空冷凝汽器1,包括蒸汽分配管10、A型框架20、換熱管束30、軸流風機40以及在所述軸流風機40上安裝的風機橋架50。其中,蒸汽分配管10位于所述A型框架20的頂端101處;換熱管束30可以為帶有翅片的換熱豎管,分布在A型框架兩側;軸流風機40位于所述A型框架20的下端102處。為了使環境風均勻地通過換熱管束30,從而因空氣流場分布均勻,以便于換熱管束30能夠充分發揮散熱作用,在本技術所提供的空冷凝汽器I上設置了導流裝置60。導流裝置60可以安裝在風機橋架50上。如圖3所示,風機橋架50為U型結構,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導流裝置60設置在風機橋架50的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上。導流裝置60的設置方式及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例如,如圖3所示的,導流裝置60對稱地安裝在風機橋架50的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上。每個支架上設置的導流裝置的個數和安裝位置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例如,每個支架上各設置2?6片。這樣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凝汽器為直接空冷凝汽器(1),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10)、A型框架(20)、在所述A型框架(20)的兩側布置的換熱管束(30)、軸流風機(40)以及在所述軸流風機(40)上安裝的風機橋架(50);所述蒸汽分配管(10)位于所述A型框架(20)的頂端(101)處,所述軸流風機(40)位于所述A型框架(20)的下端(102)處;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1)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風機橋架(50)上的導流裝置(60),所述導流裝置(60)為弧形板狀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寶志堅,杜占輝,武秀峰,秦祉怡,寶顯揚,劉學凌,
申請(專利權)人:寶志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