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泵殼,泵體包括前泵體和后泵體,前泵體和后泵體上分別開設有前泵體鎖緊部和后泵體鎖緊部;為了解決上壓板和轉子不同心的問題,在所述前泵體和后泵體頂部均設置有限位槽,在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上分別安裝有六個第一滾輪和六個第二滾輪;所述六個第一滾輪與所述六個第二滾輪錯位設置;所述上壓塊包括鎖緊桿和可左右搬動的手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一方便夠有效的解決脈沖問題,使液體能夠連貫的進行輸送;另一方面保證了轉子和上壓塊能夠同心;再一方面,有效的解決了抗老化、易開裂和易變形等問題,具有延長使用壽命和改造簡單等有益效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泵,具體地說,特別是涉及一種泵殼。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泵殼和鎖緊套均采用塑料材質制成,不抗老化,易開裂,易變型、耐疲勞度差。且泵上沒有限位槽,從而導致上壓塊和轉子的不同心的情況發生。現有泵上安裝有一個轉子,該轉子上設置六個滾輪,通過該六個滾輪來擠壓和釋放液體,但在滾輪擠壓和釋放的時候,每次都會產生液體的高峰和低谷,造成了液體的輸送成不連貫性,從而導致脈沖問題。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能夠有效解決脈沖問題的泵。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解決脈沖問題的泵。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泵殼,包括泵體、上壓塊和轉子,所述泵體包括前泵體和后泵體,所述前泵體和后泵體上分別開設有前泵體鎖緊部和后泵體鎖緊部;為了解決上壓板和轉子不同心的問題,在所述前泵體和后泵體頂部均設置有限位槽,在所述上壓塊底部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大小相適應的兩個凸起部;所述轉子安裝在所述前泵體和后泵體之間;該轉子包括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該第一轉子與所述第二轉子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上分別安裝有六個第一滾輪和六個第二滾輪;所述六個第一滾輪與所述六個第二滾輪錯位設置;所述上壓塊包括鎖緊桿和可左右搬動的手柄。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具有六個第一滾輪和六個第二滾輪,且六個第一滾輪與六個第二滾輪錯位設置,當對液體擠壓時,第一轉子中的液體呈高峰時,此時第二轉子中的液體就呈低峰,如第一轉子中的液體呈低峰,那么第二轉子中的液體就呈高峰,從而有效的解決了液體輸送不連貫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抗老化、易開裂、易變形等問題,所述前泵體、后泵體和上壓塊均采用鋁合金制成。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能一方便夠有效的解決脈沖問題,使液體能夠連貫的進行輸送;另一方面保證了轉子和上壓塊能夠同心;再一方面,有效的解決了抗老化、易開裂和易變形等問題,具有延長使用壽命和改造簡單等有益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前泵體和轉子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上壓塊的右視圖;圖4是轉子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將上壓塊放進泵頭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鎖緊桿與鎖緊套相結合的架構示意圖;圖7是安裝完成后的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7所示,一種泵殼,包括泵體1、上壓塊2和轉子3,該轉子3采用304不銹鋼制成,延長了轉子3的使用時長,在泵體I的頂部開設有鎖緊部4 ;所述泵體I包括前泵體5和后泵體6。本技術中的所述前泵體5、后泵體6和上壓塊2均采用鋁合金制成。所述轉子3安裝在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之間;該轉子3包括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 ;該第一轉子7與所述第二轉子8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上分別安裝有六個第一滾輪9和六個第二滾輪10 ;所述六個第一滾輪9與所述六個第二滾輪10錯位設置;所述上壓塊2包括鎖緊桿11和可左右搬動的手柄12。在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頂部均設置有限位槽13,在所述上壓塊2底部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13大小相適應的兩個凸起部14。所述鎖緊部4包括前泵體鎖緊部4a和后泵體鎖緊部4b,該前泵體鎖緊部4a和后泵體鎖緊部4b分別開設在所述前泵體5和所述后泵體6上。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將轉子3安裝在前泵體5和所述后泵體6之間,隨后將軟管20放在轉子3上,再將上壓塊2由上往下放進泵頭內,此時凸起部14正好位于限位槽13中,從而矯正上壓塊2與轉子3的同心度(如圖5所示)。再人手握住手柄12,將手柄12從左向右轉動,從而使鎖緊桿11與鎖緊部4結合(如圖6所示)。安裝完成過后,就可以平穩的進行液體傳輸了(如圖7所示)。由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的旋轉讓六個第一滾輪9和六個第二滾輪10不停的對軟管20進行向前擠壓,由于軟管20有很好的回彈性,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對軟管20擠壓后,軟管20回彈會產生真空,從而將液體吸入軟管20內,再由六個第一滾輪9和六個第二滾輪10對軟管20擠壓后將液體排出,從而來達到液體的傳輸。在傳輸時六個第一滾輪9與六個第二滾輪10錯位設置,當對液體擠壓時,當六個第一滾輪9中的液體呈高峰時,此時六個第二滾輪10中的液體就呈低谷狀態,如六個第一滾輪9中的液體呈低谷狀態,那么六個第二滾輪10中的液體就呈高峰,如此循環,從而有效的解決了液體輸送不連貫的問題。本技術中的上壓塊2、前泵體5和后泵體6的外表面均做陽極氧化處理,能夠有效地解決抗老化,易開裂和易變形等缺陷。以上詳細描述了本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泵殼,其特征是:包括泵體(I)、上壓塊(2)和轉子(3),所述泵體(I)包括前泵體(5)和后泵體(6),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上分別開設有前泵體鎖緊部(4a)和后泵體鎖緊部(4b); 在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頂部均設置有限位槽(13),在所述上壓塊(2)底部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13)大小相適應的兩個凸起部(14); 所述轉子(3)安裝在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之間;該轉子(3)包括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該第一轉子(7)與所述第二轉子(8)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上分別安裝有六個第一滾輪(9)和六個第二滾輪(10);所述六個第一滾輪(9)與所述六個第二滾輪(10)錯位設置;所述上壓塊(2)包括鎖緊桿(11)和可左右搬動的手柄(1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殼,所述前泵體(5)、后泵體(6)和上壓塊(2)均采用鋁合金制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泵殼,泵體包括前泵體和后泵體,前泵體和后泵體上分別開設有前泵體鎖緊部和后泵體鎖緊部;為了解決上壓板和轉子不同心的問題,在所述前泵體和后泵體頂部均設置有限位槽,在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上分別安裝有六個第一滾輪和六個第二滾輪;所述六個第一滾輪與所述六個第二滾輪錯位設置;所述上壓塊包括鎖緊桿和可左右搬動的手柄。本技術能一方便夠有效的解決脈沖問題,使液體能夠連貫的進行輸送;另一方面保證了轉子和上壓塊能夠同心;再一方面,有效的解決了抗老化、易開裂和易變形等問題,具有延長使用壽命和改造簡單等有益效果。【IPC分類】F04C15-00【公開號】CN204419566【申請號】CN201420818965【專利技術人】白東寶 【申請人】重慶森鑫炬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申請日】2014年12月22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泵殼,其特征是:包括泵體(1)、上壓塊(2)和轉子(3),所述泵體(1)包括前泵體(5)和后泵體(6),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上分別開設有前泵體鎖緊部(4a)和后泵體鎖緊部(4b);在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頂部均設置有限位槽(13),在所述上壓塊(2)底部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13)大小相適應的兩個凸起部(14);所述轉子(3)安裝在所述前泵體(5)和后泵體(6)之間;該轉子(3)包括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該第一轉子(7)與所述第二轉子(8)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子(7)和第二轉子(8)上分別安裝有六個第一滾輪(9)和六個第二滾輪(10);所述六個第一滾輪(9)與所述六個第二滾輪(10)錯位設置;所述上壓塊(2)包括鎖緊桿(11)和可左右搬動的手柄(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東寶,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森鑫炬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