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餐具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1886589 閱讀: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23:38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餐具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由電源座(1)、外罩(2)、隔熱保溫罩(3)、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內罩(7)、電控器裝置構成。制造裝配簡單,使用安全方便,用于對放置在其上的餐具及餐具內的食物進行加熱保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餐具保溫用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應用在飯店、家庭等餐桌,對放置在其上的餐具及餐具內的食物進行加熱保溫。
    技術介紹
    在天氣和室內溫度較低時,擺放在餐桌上的餐具及食物容易變涼,特別是盛湯菜的容器餐具,湯菜變涼后就無法食用。為使用餐具內的菜得以保溫時間長,往往只能使用溫熱了的較厚的餐具如石鍋或加厚底的餐具,加熱至高溫狀態,通過壁厚或加厚底蓄熱的熱量,實現餐具內食物保溫,提高保溫時間。上述餐具的保溫方式,使用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保溫時間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較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餐具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本技術由電源座1、外罩2、隔熱保溫罩3、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內罩7、電控器裝置構成。電源座I由中部帶電源插座裝置10的圓盤構成,在外罩2的底部設有電源插頭裝置20與電源座I上的電源插座裝置10配合。在外罩2的上部設有止口臺21,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設有外邊環31與外罩2上部的止口臺21配合,在外罩2止口臺21的下面配合設置把手23,內罩7的上端與外罩2的上端固定連接,內罩7的下部與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配合,在外罩2的止口臺21處設有螺栓24將把手23、隔熱保溫罩3、內罩7與外罩2相互固定連接。在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內設置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電熱盤4安置在隔熱保溫罩3筒體32的底部端面上,電熱盤4上設置有盤狀電熱絲41。蓄熱體5安置在電熱盤4上端面上,蓄熱體5底面的中部開設有凹槽53與電熱盤4上端面中部開設的凸塊43配合定位,在蓄熱體5底面上對應電熱盤4上設置的電熱絲41開有凹槽54形成加熱腔。蓄熱導熱殼6安置在蓄熱體5上端面上,蓄熱導熱殼6的環筒部61與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配合,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外環邊沿與內罩7底邊72通過螺釘73固定連接。蓄熱導熱殼6、蓄熱體5、電熱盤4的中部通過螺栓8相互固定連接,并形成蓄熱體5和電熱盤4外環面與蓄熱導熱殼6筒體32內環面間隙配合,以形成隔熱保溫腔39。在蓄熱體5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5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6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隔熱保溫罩3上設置安裝有蓄熱導熱殼6溫度傳感器裝置33,在外罩2內設有電控器裝置,在外罩2上或把手23上設有指示燈26。本技術結構合理,制造裝配簡單,使用安全方便。電熱盤4對蓄熱體5進行加熱,蓄熱體5通過熱傳導對蓄熱導熱殼6進行加熱,當蓄熱導熱殼6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自動斷電。高溫的蓄熱體5上端面上分布開設的凹槽55形成緩導隔熱腔,蓄熱體5的熱量繼續緩慢傳導給蓄熱導熱殼6,蓄熱導熱殼6與蓄熱體5形成溫差。使用時將餐具A放置在蓄熱導熱殼6上,蓄熱導熱殼6的上表面與餐具A底面配合,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的凹槽65形成緩導隔熱腔起到緩導傳熱作用,進一步放緩對餐具A的熱傳導,延長放熱時間,對餐具及餐具內食物進行加熱和保溫。蓄熱體5和電熱盤4外環面與蓄熱導熱殼6筒體32內環面間隙配合,形成隔熱保溫腔39,提高了對蓄熱體5的隔熱傳導溫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由電源座1、外罩2、隔熱保溫罩3、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內罩7、電控器裝置構成。電源座I由中部帶電源插座裝置10的圓盤構成,在外罩2的底部設有電源插頭裝置20與電源座I上的電源插座裝置10配合;在外罩2的上部設有止口臺21,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設有外邊環31與外罩2上部的止口臺21配合,在外罩2止口臺21的下面配合設置把手23,內罩7的上端與外罩2的上端固定連接,內罩7的下部與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配合,在外罩2的止口臺21處設有螺栓24將把手23、隔熱保溫罩3、內罩7與外罩2相互固定連接;在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內設置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電熱盤4安置在隔熱保溫罩3筒體32的底部端面上,電熱盤4上設置有盤狀電熱絲41 ;蓄熱體5安置在電熱盤4上端面上,蓄熱體5底面的中部開設有凹槽53與電熱盤4上端面中部開設的凸塊43配合定位,在蓄熱體5底面上對應電熱盤4上設置的電熱絲41開有凹槽54形成加熱腔,以利于電熱絲41對蓄熱體5均勻加熱和保護電熱絲41 ;蓄熱導熱殼6安置在蓄熱體5上端面上,蓄熱導熱殼6的環筒部61與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配合,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外環邊沿與內罩7底邊72通過螺釘73固定連接;蓄熱導熱殼6、蓄熱體5、電熱盤4的中部通過螺栓8相互固定連接,蓄熱體5和電熱盤4外環面與蓄熱導熱殼6筒體32內環面間隙配合,以形成隔熱保溫腔39 ;在蓄熱體5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5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6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隔熱保溫罩3上設置安裝有蓄熱導熱殼6溫度傳感器裝置33,在外罩2內設有電控器裝置,在外罩2上或把手23上設有指示燈26。【主權項】1.餐具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其特征是,由電源座(I)、外罩(2)、隔熱保溫罩(3)、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內罩(7)、電控器裝置構成; 電源座⑴由中部帶電源插座裝置(10)的圓盤構成,在外罩(2)的底部設有電源插頭裝置(20)與電源座(I)上的電源插座裝置(10)配合; 在外罩(2)的上部設有止口臺(21),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設有外邊環(31)與外罩(2)上部的止口臺(21)配合,在外罩(2)止口臺(21)的下面配合設置把手(23),內罩(7)的上端與外罩(2)的上端固定連接,內罩(7)的下部與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配合,在外罩(2)的止口臺(21)處設有螺栓(24)將把手(23)、隔熱保溫罩(3)、內罩(7)與外罩(2)相互固定連接; 在隔熱保溫罩⑶的筒體(32)內設置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電熱盤(4)安置在隔熱保溫罩(3)筒體(32)的底部端面上,電熱盤(4)上設置有盤狀電熱絲(41); 蓄熱體(5)安置在電熱盤(4)上端面上,蓄熱體(5)底面的中部開設有凹槽(53)與電熱盤⑷上端面中部開設的凸塊(43)配合定位,在蓄熱體(5)底面上對應電熱盤⑷上設置的電熱絲(41)開有凹槽(54)形成加熱腔; 蓄熱導熱殼(6)安置在蓄熱體(5)上端面上,蓄熱導熱殼(6)的環筒部¢1)與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配合,蓄熱導熱殼¢)的上端外環邊沿與內罩(7)底邊(72)通過螺釘(73)固定連接; 蓄熱導熱殼¢)、蓄熱體(5)、電熱盤(4)的中部通過螺栓(8)相互固定連接,并形成蓄熱體(5)和電熱盤(4)外環面與蓄熱導熱殼(6)筒體(32)內環面間隙配合,以形成隔熱保溫腔(39); 在蓄熱體(5)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5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隔熱保溫罩(3)上設置安裝有蓄熱導熱殼(6)溫度傳感器裝置(33),在外罩(2)內設有電控器裝置,在外罩(2)上或把手(23)上設有指示燈(26)。【專利摘要】本技術餐具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由電源座(1)、外罩(2)、隔熱保溫罩(3)、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內罩(7)、電控器裝置構成。制造裝配簡單,使用安全方便,用于對放置在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餐具電熱蓄熱保溫座裝置,其特征是,由電源座(1)、外罩(2)、隔熱保溫罩(3)、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內罩(7)、電控器裝置構成;電源座(1)由中部帶電源插座裝置(10)的圓盤構成,在外罩(2)的底部設有電源插頭裝置(20)與電源座(1)上的電源插座裝置(10)配合;在外罩(2)的上部設有止口臺(21),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設有外邊環(31)與外罩(2)上部的止口臺(21)配合,在外罩(2)止口臺(21)的下面配合設置把手(23),內罩(7)的上端與外罩(2)的上端固定連接,內罩(7)的下部與隔熱保溫罩(3)的上端配合,在外罩(2)的止口臺(21)處設有螺栓(24)將把手(23)、隔熱保溫罩(3)、內罩(7)與外罩(2)相互固定連接;在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內設置電熱盤(4)、蓄熱體(5)、蓄熱導熱殼(6),電熱盤(4)安置在隔熱保溫罩(3)筒體(32)的底部端面上,電熱盤(4)上設置有盤狀電熱絲(41);蓄熱體(5)安置在電熱盤(4)上端面上,蓄熱體(5)底面的中部開設有凹槽(53)與電熱盤(4)上端面中部開設的凸塊(43)配合定位,在蓄熱體(5)底面上對應電熱盤(4)上設置的電熱絲(41)開有凹槽(54)形成加熱腔;蓄熱導熱殼(6)安置在蓄熱體(5)上端面上,蓄熱導熱殼(6)的環筒部(61)與隔熱保溫罩(3)的筒體(32)配合,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外環邊沿與內罩(7)底邊(72)通過螺釘(73)固定連接;蓄熱導熱殼(6)、蓄熱體(5)、電熱盤(4)的中部通過螺栓(8)相互固定連接,并形成蓄熱體(5)和電熱盤(4)外環面與蓄熱導熱殼(6)筒體(32)內環面間隙配合,以形成隔熱保溫腔(39);在蓄熱體(5)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5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蓄熱導熱殼(6)的上端面上分布開設有凹槽(65)形成緩導隔熱腔;在隔熱保溫罩(3)上設置安裝有蓄熱導熱殼(6)溫度傳感器裝置(33),在外罩(2)內設有電控器裝置,在外罩(2)上或把手(23)上設有指示燈(2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太智
    申請(專利權)人:丹東太智廚房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特级无码a级毛片特黄|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 久久美利坚合众国AV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久久久久久99av无码免费网站|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