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空調循環風扇,連接設有一導風管的一中央空調系統。空調循環風扇包括一外殼及一風扇模塊。外殼包含一下殼體、相對下殼體設置的一上殼體、連接下殼體與上殼體的多個側板及位于下殼體、各側板與上殼體之間的一容置空間。位于上殼體接近中央位置還設有一出風孔,其中之一的側板還設有一側向進風口,且側向進風口與所述導風管連接。風扇模塊設置于容置空間并連接于下殼體的底緣。風扇模塊包含一風扇、驅動風扇旋轉的一風扇馬達及設置于出風孔的一導流盤,其中導流盤與風扇相對應設置。借此增加中央空調系統冷氣或暖氣的效率,同時達到節能、經濟又環保的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一種風扇,尤指一種增加空調系統冷氣或暖氣的效率的空調循環風扇。
技術介紹
在辦公室或廠房中,大都必須啟動大功率耗電量高的中央空調控制系統,才能使室內每一角落達到所要的溫度調節效果,或者是達到調節或更新室內空氣。為了增進室內空氣的對流,讓冷氣更快速地使室內每一角落到達所需的溫度,有些辦公室或廠房在適當的天花板框格中放置空氣循環機或風扇(如吸頂式風扇),借以增進室內空氣的對流,并減少能源的損耗。針對現有的運作模式,中央空調設備與空氣循環機為獨立且各自運作,雖然可以達到空氣對流及減少耗能的目的,但仍然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如何將上述兩者結合,進而達到節能提升、經濟又環保的效果,乃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循環風扇,是一種能夠增加中央空調系統冷氣或暖氣的效率,同時具有節能、經濟又環保的作用的空調循環風扇。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空調循環風扇,連接設有一導風管的一中央空調系統,該空調循環風扇包括:—外殼,包含一下殼體、相對該下殼體設置的一上殼體、連接該下殼體與該上殼體的多個側板,以及位于該下殼體、各該側板與該上殼體之間的一容置空間,該上殼體接近中央位置還設有一出風孔,其中之一的該側板還設有一側向進風口,且該側向進風口與所述導風管連接;以及一風扇模塊,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并連接于該下殼體的底緣,該風扇模塊包含一風扇、驅動該風扇旋轉的一風扇馬達及設置于該出風孔的一導流盤,其中該導流盤與該風扇相對應設置。其中該側板還包括凸設于該側向進風孔的一矩形導接板,供與所述導風管連接。還包括設置于該矩形導接板之間的多個導流板,各該導流板能夠活動地調整冷氣流或暖氣流進入的角度。其中該上殼體還設有多個通氣孔,各該通氣孔與該容置空間連通。其中該導流盤還包含能夠驅動該導流盤旋轉的一導流盤馬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利用跨置裝設在天花板或輕鋼架上的空調循環風扇,連接中央空調系統的冷氣或暖氣導風管,達到更省電、經濟及環保的方式,同時能夠提升冷氣或暖氣的效率。此外,本技術的空調循環風扇可視環境或風流設計的需要,增減裝設的臺數,除可摒除導風管長途傳送所產生的送風損失,也具有降低耗損及增進效率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繪示本技術空調循環風扇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繪示本技術空調循環風扇的上視圖。圖3為繪示本技術空調循環風扇的側視圖。圖4為繪示本技術空調循環風扇冷、暖空氣導流的流動示意圖。圖中:10導風管;20天花板、輕鋼架;100空調循環風扇;110外殼;120下殼體;130上殼體;132通氣孔;140側板;150容置空間;160出風孔;170側向進風口 ;180矩形導接板;190導流板;200風扇模塊;210風扇;220風扇馬達;230導流盤;240導流盤馬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術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空調循環風扇100,連接設有一導風管10的一中央空調系統(圖未示)。在此所指的中央空調系統(圖未示)包含大樓用或單一樓層使用的空調裝置,并不限定。本實施例中的空調循環風扇100包括一外殼110及一風扇模塊200。外殼110包含一下殼體120、相對下殼體120設置的一上殼體130、連接下殼體120與上殼體130的多個側板140及位于下殼體120、各側板140與上殼體130之間的一容置空間150。如圖1所示上殼體130在接近中央位置還設有一出風孔160,其中之一的側板140還設有一側向進風口 170,且側向進風口 170與所述導風管10連接(如圖4所示)。風扇模塊200設置于容置空間150并連接于下殼體120的底緣。風扇模塊200包含一風扇210、驅動風扇210旋轉的一風扇馬達220及設置于出風孔160的一導流盤230,其中導流盤230與風扇210相對應設置。請一并參考圖1、圖3及圖4所示,側板140還包括凸設于側向進風孔170的一矩形導接板180,以便于與所述導風管10連接。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實施例中,也可將所述導風管10直接插接于側向進風孔170中,視需要而改變。如圖1的實施例中所示,還包括設置于矩形導接板180之間的多個導流板190,各導流板190能夠活動地調整冷氣或暖氣流進入的角度。此外,導流盤230還包含能夠驅動導流盤230旋轉的一導流盤馬達240,以迅速擴散并具有導流功能。上殼體130還設有多個通氣孔132,各通氣孔132與容置空間150連通。有關于空調循環風扇100的其他結構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請同時參考圖4所示,當冷氣或暖氣從中央空調系統(圖未示)由導風管10導入空調循環風扇100的側向進風口 170時,風扇模塊200利用旋轉風力以及導流盤230的導流作用,使得冷氣或暖氣自出風孔160的導流盤230流出,以增加冷氣或暖氣的效率。因此能夠快速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效果,同時達到節能、經濟又環保的室內空氣調節效果。本技術利用跨置裝設在天花板或輕鋼架20上的空調循環風扇100,連接中央空調系統(圖略)冷氣或暖氣的導風管10,達到更省電、經濟及環保的方式,同時提升冷氣或暖氣效率。此外,本技術的空調循環風扇100可視環境或風流設計的需要,增減裝設的臺數,除可摒除導風管10長途傳送所產生的送風損失,也具有降低耗損及增進效率的優點。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技術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主權項】1.一種空調循環風扇,連接設有一導風管的一中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空調循環風扇包括: 一外殼,包含一下殼體、相對該下殼體設置的一上殼體、連接該下殼體與該上殼體的多個側板,以及位于該下殼體、各該側板與該上殼體之間的一容置空間,該上殼體接近中央位置還設有一出風孔,其中之一的該側板還設有一側向進風口,且該側向進風口與所述導風管連接;以及 一風扇模塊,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并連接于該下殼體的底緣,該風扇模塊包含一風扇、驅動該風扇旋轉的一風扇馬達及設置于該出風孔的一導流盤,其中該導流盤與該風扇相對應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循環風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側板還包括凸設于該側向進風孔的一矩形導接板,供與所述導風管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循環風扇,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該矩形導接板之間的多個導流板,各該導流板能夠活動地調整冷氣流或暖氣流進入的角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循環風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上殼體還設有多個通氣孔,各該通氣孔與該容置空間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循環風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流盤還包含能夠驅動該導流盤旋轉的一導流盤馬達。【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空調循環風扇,連接設有一導風管的一中央空調系統。空調循環風扇包括一外殼及一風扇模塊。外殼包含一下殼體、相對下殼體設置的一上殼體、連接下殼體與上殼體的多個側板及位于下殼體、各側板與上殼體之間的一容置空間。位于上殼體接近中央位置還設有一出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循環風扇,連接設有一導風管的一中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空調循環風扇包括:一外殼,包含一下殼體、相對該下殼體設置的一上殼體、連接該下殼體與該上殼體的多個側板,以及位于該下殼體、各該側板與該上殼體之間的一容置空間,該上殼體接近中央位置還設有一出風孔,其中之一的該側板還設有一側向進風口,且該側向進風口與所述導風管連接;以及一風扇模塊,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并連接于該下殼體的底緣,該風扇模塊包含一風扇、驅動該風扇旋轉的一風扇馬達及設置于該出風孔的一導流盤,其中該導流盤與該風扇相對應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鐘祥,石百倩,
申請(專利權)人:達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