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包括機架、驅動機構、行走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機架包括支撐橫梁及工作臺,行走機構包括至少四個行走輪,行走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均位于工作臺上表面,探傷裝置包括探傷儀及檢測探頭,動力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充放電控制器構成,蓄電池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驅動機構及探傷裝置電氣連接。本新型可對正處于使用狀態的鐵路鐵軌進行不間斷連續探傷檢測作業,有效改善了傳統鐵軌探傷作業的工作環境,可有效的降低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屬鐵路檢修保養設備
技術介紹
鐵路運輸是一種重要的運輸途徑,鐵路網覆蓋面極廣,從而造成了用于鐵路運輸的鐵軌使用量巨大且分布范圍廣泛,鐵軌的工作狀態將直接影響到整個鐵路運輸的安全,由于鐵軌在運行中,往往需要承受極大的壓力、摩擦力,從而易在鐵軌內部造成應力集中現象,嚴重時因應力集中導致鐵軌內部出現裂痕或損傷,同時鐵軌在加工中也易出現內部含有沙眼或雜物,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鐵軌因應力而出現裂痕的風險,因此需要對鐵軌進行定期的損傷檢測,當前常用的鐵軌損傷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維護工作人員攜帶探傷儀,在鐵軌上隨機或均勻選取出若干監測點,然后進行定點檢測,這一方法雖然可以對鐵軌內部損傷起到一定的檢測和預防作用,但同時存在著鐵軌檢測不連續,易出現漏檢的現象,同時勞動強度極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傳統的檢測方法及檢測設備已無法有效滿足鐵路運行安全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該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能耗極低,可對正處于使用狀態的鐵路鐵軌進行不間斷連續探傷檢測作業,有效改善了傳統鐵軌探傷作業的工作環境,可有效的降低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包括機架、驅動機構、行走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機架包括支撐橫梁及工作臺,支撐橫梁由兩節桿體構成,且兩節桿體鉸接,工作臺由兩塊置物板構成,且置物板相互鉸接,行走機構包括至少匹個行走輪,行走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均位于工作臺上表面,探傷裝置包括探傷儀及檢測探頭,其中檢測探頭至少4個,并通過定位架均布于機架下表面,并位于行走輪后方,且最低點距離軌道面高度不小于I毫米,動力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充放電控制器構成,蓄電池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驅動機構及探傷裝置電氣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行走輪外表面另設彈性包覆層。進一步的,所述置物板上另均布減荷孔。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橫梁與工作臺之間設彈性減震裝置。本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能耗極低,可對正處于使用狀態的鐵路鐵軌進行不間斷連續探傷檢測作業,有效改善了傳統鐵軌探傷作業的工作環境,可有效的降低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圖1為本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支撐橫梁結構示意圖。圖3為工作臺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2和3所述的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包括機架、驅動機構1、行走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機架包括支撐橫梁2及工作臺3,支撐橫梁2由兩節桿體4構成,且兩節桿體4鉸接,工作臺3由兩塊置物板5構成,且置物板5相互鉸接。本實施例中,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至少四個行走輪6,行走機構通過傳動機構7與驅動機構I連接,驅動機構1、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均位于工作臺3上表面,探傷裝置包括探傷儀8及檢測探頭9,其中檢測探頭9至少4個,并通過定位架10均布于機架下表面,并位于行走輪6后方,且最低點距離軌道11面高度不小于I毫米,動力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12、蓄電池13、充放電控制器構成,蓄電池13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12、驅動機構I及探傷裝置電氣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行走輪6外表面另設彈性包覆層,置物板5上另均布減荷孔14,支撐橫梁2與工作臺3之間設彈性減震裝置。本新型使用中,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能耗極低,可對正處于使用狀態的鐵路鐵軌進行不間斷連續探傷檢測作業,有效改善了傳統鐵軌探傷作業的工作環境,可有效的降低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權項】1.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包括機架、驅動機構、行走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所述的機架包括支撐橫梁及工作臺,所述支撐橫梁由兩節桿體構成,且兩節桿體鉸接,所述工作臺由兩塊置物板構成,且置物板相互鉸接,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至少四個行走輪,所述行走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均位于工作臺上表面,所述探傷裝置包括探傷儀及檢測探頭,其中所述檢測探頭至少4個,并通過定位架均布于機架下表面,并位于行走輪后方,且最低點距離軌道面高度不小于I毫米,所述動力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充放電控制器構成,所述蓄電池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驅動機構及探傷裝置電氣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外表面另設彈性包覆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上另均布減荷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橫梁與工作臺之間設彈性減震裝置。【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包括機架、驅動機構、行走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機架包括支撐橫梁及工作臺,行走機構包括至少四個行走輪,行走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均位于工作臺上表面,探傷裝置包括探傷儀及檢測探頭,動力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充放電控制器構成,蓄電池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驅動機構及探傷裝置電氣連接。本新型可對正處于使用狀態的鐵路鐵軌進行不間斷連續探傷檢測作業,有效改善了傳統鐵軌探傷作業的工作環境,可有效的降低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IPC分類】B61K9-10【公開號】CN204548154【申請號】CN201520110412【專利技術人】楊振英 【申請人】天津利洋潤杰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申請日】2015年2月12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路鐵軌探傷裝置包括機架、驅動機構、行走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所述的機架包括支撐橫梁及工作臺,所述支撐橫梁由兩節桿體構成,且兩節桿體鉸接,所述工作臺由兩塊置物板構成,且置物板相互鉸接,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至少四個行走輪,所述行走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機構、探傷裝置及動力系統均位于工作臺上表面,所述探傷裝置包括探傷儀及檢測探頭,其中所述檢測探頭至少4個,并通過定位架均布于機架下表面,并位于行走輪后方,且最低點距離軌道面高度不小于1毫米,所述動力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充放電控制器構成,所述蓄電池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驅動機構及探傷裝置電氣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振英,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利洋潤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