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包括:超濾器,其內設置有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內設置有超濾濾芯,所述超濾器外殼的上端蓋沿縱向貫通開設有排氣孔,所述排氣孔上設置有第一逆止閥;常閉電磁閥,其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逆止閥的出口端貫通連接,所述常閉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凈水器的廢水口貫通連接;反滲透過濾器,其通過第二逆止閥與所述常閉電磁閥入口端貫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將超濾器中的空氣排出凈水器,使得過濾水與超濾芯的接觸面保持最大化,增強了過濾效果,水質更佳,水流更加通暢,延長了超濾芯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凈水器,特別是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
技術介紹
超濾凈水器是使用超濾技術對水進行凈化處理的設備,與其它凈水器的區別在于它的設備中使用有超濾膜來過濾,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1-0.001微米的微孔過濾膜,采用超濾膜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過濾效果好,超濾凈水器處理后的水質比其他凈水器的水質更佳。但此種超濾凈水器的不足之處在于:凈水器超濾膜具有透水不透氣的性質,這導致凈水器內部的氣體無法排出,越來越多的氣體被憋在超濾器的內部,進而降低水與超濾膜的有效接觸面積,同時內壓越來越高,導致出水流量低,流通不暢。目前市場上使用超濾膜的凈水機,或無排氣措施,或采用非常繁瑣的排氣方式,給用戶造成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有效解決了超濾凈水器出水不暢的問題,同時此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采用電氣化控制放氣過程,操作方便。為了實現根據本技術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包括:超濾器,其內設置有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內設置有超濾濾芯,所述超濾器外殼的上端蓋沿縱向貫通開設有排氣孔,所述排氣孔上設置有第一逆止閥;常閉電磁閥,其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逆止閥的出口端貫通連接,所述常閉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凈水器的廢水口貫通連接;反滲透過濾器,其通過第二逆止閥與所述常閉電磁閥入口端貫通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二逆止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反滲透過濾器的濃水排放口端貫通連接,所述第二逆止閥的出口端與所述常閉電磁閥的入口端貫通連接。優選的,所述濃水排放口和所述廢水口之間設置有廢水比。優選的,所述廢水比的進水口通過第一 T型三通連接在所述濃水排放口和第二逆止閥之間的連接管道中,所述廢水比的出水口通過第二 T型三通連接在所述常閉電磁閥和所述廢水口之間。優選的,所述常閉電磁閥通過第三T型三通同時與所述第一、第二逆止閥的出口端貫通連接。優選的,所述排氣孔沿著所述上端蓋表面向上延伸有一個凸部,所述凸部中心設置有與所述排氣孔直通的針孔,所述凸部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逆止閥的入口端連接。優選的,所述超濾器水路前端依次設置有前置微濾器和活性炭過濾器,所述前置微濾器進水口與自來水連接,所述活性炭過濾器出水口與所述超濾器進水口連接。優選的,所述超濾器出水口依次通過低壓開關、進水電磁閥和增壓泵與所述反滲透過濾器的進水口連接。本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提供的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采用電氣化控制的排氣方式,操作方便,排氣效果佳,有效增加了超濾凈水器的出水流暢度,保證超濾濾芯使用壽命更長,同時,保留了凈水器原來的沖洗功能,此種超濾凈水器出水效率高、水質佳,功能齊全,使用壽命長,具有非常廣泛的實用價值。本技術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技術的研宄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圖1所示的是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現形式,其中包括:超濾器5,其內設置有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內設置有超濾濾芯,所述超濾器外殼的上部設置有用于封閉所述容置空腔的上端蓋,所述上端蓋沿縱向貫通開設有排氣孔,排氣孔的下端連通所述容置空腔,所述排氣孔上端設置有第一逆止閥6 ;常閉電磁閥10,其入口端通過管路與所述第一逆止閥6的出口端貫通連接,所述常閉電磁閥10的出口端與所述凈水器的廢水口 13貫通連接,所述廢水口 13用于排放凈水器中的污水;反滲透過濾器20,其通過第二逆止閥8與所述常閉電磁閥10的入口端貫通連接。當所述超濾器5的容置空腔內有空氣聚集時,通過電氣化控制常閉電磁閥10使之打開,由于容置空腔內的水壓,空氣被憋在容置空腔的上部,一旦常閉電磁閥10打開,空氣由于壓力作用迅速通過排氣孔、第一逆止閥6和常閉電磁閥10從廢水口 13排出凈水器,同時,反滲透過濾器20通過第二逆止閥8和常閉電磁閥10的入口端連通,常閉電磁閥10—旦打開,反滲透過濾器20中的水快速通過常閉電磁閥10從廢水口 13排出,起到了沖洗作用。此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有效排除了超濾器5內的空氣,使得過濾水與超濾芯的接觸面保持最大化,增強了過濾效果,水質更佳,水流更加通暢,同時延長了超濾芯的使用壽命。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逆止閥8的入口端與所述反滲透過濾器20的濃水排放口端21貫通連接,所述第二逆止閥8的出口端與所述常閉電磁閥10的入口端貫通連接,常閉電磁閥10打開時,排氣孔與廢水口 13連通,用于排除超濾器5內的空氣,反滲透過濾器20的濃水排放口端21與廢水口連通,用于對反滲透過濾器20進行沖洗。如圖1所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上述實施例的技術上,在所述濃水排放口 21和所述廢水口 13之間還設置有廢水比11,將反滲透過濾器20的濃縮水排走,經小孔徑限流憋壓,保證反滲透過濾膜的工作壓力,它的作用就是控制流量、保證恒定的系統壓力。所述廢水比11的進水口通過第一 T型三通9連接在所述濃水排放口 21和第二逆止閥8之間的連接管道中,所述廢水比11的出水口通過第二 T型三通12連接在所述常閉電磁閥10和所述廢水口 13之間。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常閉電磁閥10通過第三T型三通7同時與所述第一逆止閥6和第二逆止閥8的出口端貫通連接,第一逆止閥6用于防止反滲透過濾器20中的水流進超濾器5中,第二逆止閥8用于管路中的空氣和水進入反滲透過濾器20。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排氣孔沿著所述上端蓋表面向上延伸有一個凸部,用于方便安裝連接管路。所述凸部中心設置有與所述排氣孔直通的針孔,用于限制排氣孔的孔徑,防止超濾器5中的水從排氣孔中過多的流失,所述凸部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逆止閥6的入口端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超濾器5水路前端依次設置有前置微濾器3和活性炭過濾器4,所述前置微濾器3進水口通過三通球閥2與自來水管I連接,所述活性炭過濾器4出水口與所述超濾器5進水口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超濾器5出水口依次通過四通接頭14、低壓開關17、進水電磁閥18和增壓泵19與所述反滲透過濾器20的進水口連接,四通接頭14的第三端16與凈水器的超濾凈水出口連接,第四端15與原水TDS檢測器連接。本技術的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在超濾器的上端蓋上開設有排氣孔,通過常閉電磁閥有選擇性的控制其與廢水口的連通,有效將超濾器中的空氣排出凈水器,使得過濾水與超濾芯的接觸面保持最大化,增強了過濾效果,水質更佳,水流更加通暢,延長了超濾芯的使用壽命。同時,保留了凈水器的沖洗功能。盡管本技術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技術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術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主權項】1.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氣化排氣的超濾凈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超濾器,其內設置有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內設置有超濾濾芯,所述超濾器外殼的上端蓋沿縱向貫通開設有排氣孔,所述排氣孔上設置有第一逆止閥;常閉電磁閥,其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逆止閥的出口端貫通連接,所述常閉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凈水器的廢水口貫通連接;反滲透過濾器,其通過第二逆止閥與所述常閉電磁閥入口端貫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祖根,
申請(專利權)人:萊克電氣綠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