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包括有動刀軸,在動刀軸上并排設有多塊動刀,相鄰兩塊動刀之間設有將動刀隔開的分隔件,所述動刀包括能夠相互楔入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之間設有頂壓兩刀片內壁以使刀片外壁緊貼在另一動刀組的刀片上的彈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把以前的動刀換成兩片刀片的結構,更換后的兩刀片重疊在一起,其中一塊刀片楔入另一片刀片,刀片的厚度為以前厚度的一半,在楔入結構內安裝一個重載的碟形彈簧片,在刀片磨損后,通過碟形彈簧片的推力,可使磨損后的刀片厚度與以前一樣,使得動刀的兩刀片外表面在磨損后不需更換,可繼續使用,有效減少維護成本和時間。(*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涉及破碎機的動刀,尤其是一種厚度可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
技術介紹
】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成分比較復雜,有輕質物也有重質物。其中有:泥土、磚頭、玻璃、織物、輪胎、木材、塑料、金屬、紙張、蔬菜、水果等,在對這些垃圾處理之前必須先進行破碎,否則會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另外在冶金、礦山、化工、水泥等工業部門,每年都有大量的原料和再利用的廢料都需要用破碎機進行加工處理。如在選礦廠,為使礦石中的有用礦物達到單體分離,也需要用破碎機將原礦破碎到磨礦工藝所要求的粒度。需要用破碎機械將原料破碎到下一步作業要求的粒度。在煉焦廠、燒結廠、陶瓷廠、玻璃工業、粉末冶金等部門,須用破碎機械將原料破碎到下一步作業要求的粒度。破碎機上設計有刀架用來安裝固定動刀,用軸帶動動刀盤旋轉的時候,動刀的刀片之間就形成了切削空間,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對垃圾的剪切破碎。破碎機的工作原理是由馬達帶動刀軸,通過動刀之間的剪切,擠壓,撕裂達到減小廢料尺寸的目的,動刀在破碎廢料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長時間的擠壓和磨損使得動刀需要經常更換。另外動刀之間互相貼合,在高速旋轉的時候其表面也會漸漸磨損,在動刀磨損后,相互之間就不會再貼合,其破碎廢料的效果將大打折扣。但目前,市場上生活垃圾的破碎機,動刀磨損相對較快,需要經常更換,這將大大增加成本,而且更換也極為不方便。本技術就是基于這種情況作出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厚度可自適應調節不需要經常更換的破碎機動刀組,能有效地減少維護成本和時間。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動刀軸1,所述的動刀軸I上并排設有多塊動刀2,相鄰兩塊所述動刀2之間設有將所述動刀2隔開的分隔件14,所述動刀2包括能夠相互楔入的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所述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之間設有頂壓兩刀片內壁以使刀片外壁緊貼在另一動刀組的刀片上的彈簧4。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201、第二刀片202和彈簧4均設有供所述動刀軸I穿過的裝配孔5,所述第一刀片201側壁設有環形槽6、內槽7和將所述環形槽6、內槽7隔開的小凸環8,所述第二刀片202上與所述槽相對的側壁設有卡入所述環形槽6的大凸環9,所述彈簧4卡入所述內槽7內并與所述小凸環8內壁貼合。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凸環9圍合形成向所述刀片內凹陷的凹面203,所述彈簧4設置在所述凹面203與所述內槽7形成的腔室內。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4為隔套。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孔5為多邊形孔。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大小相同。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4為重載型碟形彈簧片。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塊所述動刀2之間在所述分隔件14的外側形成供另一動刀組的動刀插入的間隙3。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刀2與所述動刀軸I為間隙配合。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刀2由耐磨鋼材制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如下優點:1、本技術把以前的動刀換成兩片刀片的結構,更換后的兩刀片重疊在一起,其中一塊刀片楔入另一片刀片,刀片的厚度為以前厚度的一半,在楔入結構內安裝一個重載的碟形彈簧片,在刀片磨損后,通過碟形彈簧片的推力,可使磨損后的刀片厚度與以前一樣,使得動刀的兩刀片外表面在磨損后不需更換,可繼續使用,有效減少維護成本和時間。【【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動刀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動刀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動刀的剖視分解圖;圖4是本技術動刀的分解圖;圖5是本技術多組動刀的立體圖;圖6是本技術多組動刀的剖視圖。圖中;I為動刀軸;2為動刀;201為第一刀片;202為第二刀片;203為凹面;3為安裝間隙;4為彈簧;5為裝配孔;6為環形槽;7為內槽;8為小凸環;9為大凸環;10為軸承端蓋;12為軸承;13為安裝座;14為分隔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所述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一種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包括有動刀軸I,所述的動刀軸I上并排設有多塊動刀2,相鄰兩塊所述動刀2之間設有將所述動刀2隔開的分隔件14,所述動刀2包括能夠相互楔入的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所述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之間設有頂壓兩刀片內壁以使刀片外壁緊貼在另一動刀組的刀片上的彈簧4,多個動刀組被設置在安裝座13上,通過軸承12固定,在安裝座13的外側設有軸承端蓋10,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刀片201、第二刀片202和彈簧4均設有供所述動刀軸I穿過的裝配孔5,所述第一刀片201側壁設有環形槽6、內槽7和將所述環形槽6、內槽7隔開的小凸環8,所述第二刀片202上與所述槽相對的側壁設有卡入所述環形槽6的大凸環9,所述彈簧4卡入所述內槽7內并與所述小凸環8內壁貼合。所述大凸環9圍合形成向所述刀片內凹陷的凹面203,所述彈簧4設置在所述凹面203與所述內槽7形成的腔室內。本技術把以前的動刀2換成兩片刀片的結構,更換后的兩刀片重疊在一起,其中一塊刀片楔入另一片刀片,刀片的厚度為以前厚度的一半,在楔入結構內安裝一個重載的碟形彈簧片,在刀片磨損后,通過碟形彈簧片的推力,可使磨損后的刀片厚度與以前一樣,使得動刀2的兩刀片外表面在磨損后不需更換,可繼續使用,有效減少維護成本和時間。本實施例中所述分隔件14為隔套。所述裝配孔5為多邊形孔,優選正多邊形孔,便于加工和安裝。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大小相同。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彈簧4為重載型碟形彈簧片。相鄰兩塊所述動刀2之間在所述分隔件14的外側形成供另一動刀組的動刀插入的間隙3。所述動刀2與所述動刀軸I為間隙配合。所述動刀2由耐磨鋼材制成。本技術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并非對技術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動刀軸(I),所述的動刀軸(I)上并排設有多塊動刀(2),相鄰兩塊所述動刀(2)之間設有將所述動刀(2)隔開的分隔件(14),所述動刀(2)包括能夠相互楔入的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所述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之間設有頂壓兩刀片內壁以使刀片外壁緊貼在另一動刀組的刀片上的彈費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201)、第二刀片(202)和彈簧(4)均設有供所述動刀軸(I)穿過的裝配孔(5),所述第一刀片(201)側壁設有環形槽(6)、內槽(7)和將所述環形槽(6)、內槽(7)隔開的小凸環(8),所述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厚度自適應調節的破碎機動刀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動刀軸(1),所述的動刀軸(1)上并排設有多塊動刀(2),相鄰兩塊所述動刀(2)之間設有將所述動刀(2)隔開的分隔件(14),所述動刀(2)包括能夠相互楔入的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所述第一刀片(201)和第二刀片(202)之間設有頂壓兩刀片內壁以使刀片外壁緊貼在另一動刀組的刀片上的彈簧(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龍曉斌,王君生,阮偉均,宋俊錫,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市奧美森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