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聯合收割機田間性能測試試驗系統及試驗方法,屬于聯合收割機試驗裝置,由割臺、輸送裝置、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風機、行走裝置、發動機、傳動系統、液壓系統和電器系統等部分組成。其中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與風機分別由相互獨立的液壓馬達提供動力,并安裝有相應的傳感器對其轉速和扭矩進行監測,可在實際田間運作中穩定工作。主要為了解決聯合收割機脫粒系統中切流滾筒與雙縱軸流滾筒的轉速和扭矩、振動篩與風機的轉速單獨不可控問題。對以上四個部分進行分別調速控制,并用轉速扭矩傳感器或編碼器進行觀察,從而測定出不同轉速條件下谷粒的清選損失和未脫凈率,本發明專利技術可應用于田間收割機作業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水稻田間收割設施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農業裝備的迅速發展,聯合收割機的應用規模、收獲性能及自動化程度己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衡量指標。目前,現有的聯合收割機在結構和功能上都還不夠完善,收割機在實際田間運作時,清選質量較低。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聯合收割機的脫粒系統的結構設計不夠完善,且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曲柄軸和風機采用同一動力驅動,無法分別調速控制,而且采用經驗參數進行轉速設定,因而清選效率不高,含雜率和籽粒破損率較高。專利CN1634424415A,公開專利技術了一種聯合收割機谷粒清潔裝置,是在振動篩與瀉落盤上增加了橡膠表面作阻尼作用,減少谷粒彈跳造成的損失,但橡膠表面同樣會影響振動篩的振動清雜率,使谷物未脫凈率提高。專利CN163641501515A,公開專利技術了一種用于縱軸流聯合收割機的脫粒清選裝置,是在凹板柵與振動篩之間增加了一個前低后高的過渡裝置,有效防止了凹板柵后部谷粒漂移造成的損失。并對谷物進行一次清選,有效地提高清選效率和清潔率,但過渡裝置出口處在振動篩相應位置易造成谷物堆積,影響其工作性能。專利C16215192424A,公開專利技術了一種谷物聯合收割機的清選損失的實時在線監測方法及其裝置,專利CN19196632415U,公開專利技術了谷物聯合收割機清選損失檢測裝置。專利C16215192424A和專利CN19196632415U在谷物清選損失的監測方面,都提出了一種可靠的方式,但僅僅監測無法提高清選率,也無法改進設備的工作參數。專利1619150195A,公開專利技術了一種聯合收割機脫粒性能多參數控制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對切流滾筒的智能控制,保證其工作性能,從而提高清選效率。該專利雖然實現了對切流滾筒的智能控制,但控制過于片面,并沒有包括同樣對清選率影響很大的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和風機的控制,使控制效果過于局限化,無法達到整體控制相匹配的效應。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聯合收割機脫粒系統中各個部件的能控度較低,主要還在監測研宄方面,實際田間運作階段,脫粒系統中切流滾筒與雙縱軸流滾筒的轉速和扭矩、振動篩曲柄軸與風機的轉速單獨不可控。而聯合收割機實際田間運作階段,需要對各部件尤其是脫粒系統中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曲柄軸與風機進行控制以穩定其工作性能,從而減少清選損失和未脫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實現聯合收割機實際田間運作階段,實現對切流滾筒與雙縱軸流滾筒的轉速和扭矩、振動篩曲柄軸與風機的轉速進行單獨控制,從而測定出不同轉速條件下谷粒的清選損失和未脫凈率,以及糧倉中籽粒的含雜率和籽粒破損率。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聯合收割機田間性能測試試驗系統,包括割臺、輸送裝置、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風機、行走裝置、發動機、傳動系統、液壓系統和電器系統等部分; 其特征在于:脫粒系統中的切流滾筒(15)、雙縱軸流滾筒(16)、振動篩曲柄軸(20)和風機(23)分別由液壓馬達A (9)、液壓馬達B (10)、液壓馬達C (11)和液壓馬達D (12)提供動力;液壓馬達A (9)、液壓馬達B (10)、液壓馬達C (11)、液壓馬達D (12)分別與控制閥A (5)、控制閥B (6)、控制閥C (7)、控制閥D (8)相連接,控制閥A (5)、控制閥B (6)、控制閥C (7)、控制閥D (8)連接至控制器(2)的模擬量輸出及功率放大模塊(4);在液壓馬達A (9)與切流滾筒(15)之間設置轉速扭矩傳感器A (13),在液壓馬達B (10)與雙縱軸流滾筒(16)之間設置轉速扭矩傳感器B (14);振動篩曲柄軸(20)連接編碼器A (22),風機(23)連接編碼器B (24);雙縱軸流滾筒(16)后方安裝有卷揚機式油布卷放裝置(17),抽屜式接料盒(18)安裝在雙縱軸流滾筒(16)的下方、振動篩的上方,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19)安裝在振動篩的正上方;轉速扭矩傳感器A (13)、轉速扭矩傳感器B (14)、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19)、編碼器A (22)和編碼器B (24)連接至控制器(I)的數據采集模塊(3);數據采集模塊(3)和模擬量輸出及功率放大模塊(4)分別與控制器(2)相連接并接至操縱控制裝置中的控制顯示面板(I)。一種聯合收割機田間性能測試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聯合收割機實際田間作業試驗過程中,駕駛員在操縱控制裝置中通過控制顯示面板(I)改變切流滾筒(15)、雙縱軸流滾筒(16)、振動篩曲柄軸(20)和風機(23)的轉速,控制閥A (5)、控制閥B (6)、控制閥C (7)、控制閥D (8)依次控制液壓馬達A (9)、液壓馬達B (10)、液壓馬達C (11)、液壓馬達D (12)輸出各自相應的功率,切流滾筒(15)、雙縱軸流滾筒(16 )、振動篩曲柄軸(20 )和風機(23 )的轉速隨液壓馬達輸出功率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步驟二,利用轉速扭矩傳感器A (13)和轉速扭矩傳感器B (14)分別測量切流滾筒(15)和雙縱軸流滾筒(16)的轉速和扭矩,利用編碼器A (22)和編碼器B (24)分別測量振動篩曲柄軸(20)和風機(23)的轉速,利用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19)測量振動篩篩面上的氣流參數的振動頻率,并將測量結果反饋到操縱控制裝置的控制顯示面板(I); 步驟三,通過抽屜式接料盒(18)檢測雙縱軸流分離分布情況和未脫凈率,利用卷揚機式油布卷放裝置(17)和篩子排出物收集裝置(23)收集谷草和篩子排出物,并通過人工分選和處理計算當前工作狀態下的未脫凈率和清選損失,通過對糧倉中籽粒的人工取樣和分選處理計算當前工作狀態的含雜率和籽粒破損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專利技術通過對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曲柄軸和風機提供相互獨立的動力驅動,從而能在聯合收割機實際田間運作過程中實現對這些部件運動的獨立控制。2.本專利技術通過對切流滾筒和雙縱軸流滾筒安裝轉速扭矩傳感器、對振動篩曲柄軸和風機安裝編碼器、在振動篩上方安裝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從而能在聯合收割機實際田間運作過程中獲得其準確的運動狀態。3.本專利技術通過對振動篩安裝抽屜式接料盒,檢測雙縱軸流分離分布情況和未脫凈率;對雙縱軸流滾筒安裝卷揚機式油布卷放裝置和對振動篩安裝篩子排出物收集裝置,從而能通過對糧倉中籽粒的人工取樣和分選處理計算當前工作狀態的含雜率和籽粒破損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聯合收割機田間性能測試結構原理框圖。圖中:1、控制顯示面板;2、控制器;3、數據采集模塊;4、模擬量輸出及功率放大模塊;5、控制閥A ;6、控制閥B ;7、控制閥C ;8、控制閥D ;9、液壓馬達A ;10液壓馬達B ; 11、液壓馬達C;12、液壓馬達D;13、轉速扭矩傳感器A ; 14、轉速扭矩傳感器B ; 15、切流滾筒;16、雙縱軸流滾筒;17、卷揚機式油布卷放裝置;18、抽屜式接料盒;19、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20、振動篩曲柄軸;21、篩子排出物收集裝置;22、編碼器A ;23、風機;24、編碼器B。【具體實施方式】[001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聯合收割機田間性能測試試驗系統,包括割臺、輸送裝置、切流滾筒、雙縱軸流滾筒、振動篩、風機、行走裝置、發動機、傳動系統、液壓系統和電器系統等部分;其特征在于:脫粒系統中的切流滾筒(15)、雙縱軸流滾筒(16)、振動篩曲柄軸(20)和風機(23)分別由液壓馬達A(9)、液壓馬達B(10)、液壓馬達C(11)和液壓馬達D(12)提供動力;液壓馬達A(9)、液壓馬達B(10)、液壓馬達C(11)、液壓馬達D(12)分別與控制閥A(5)、控制閥B(6)、控制閥C(7)、控制閥D(8)相連接,控制閥A(5)、控制閥B(6)、控制閥C(7)、控制閥D(8)連接至控制器(2)的模擬量輸出及功率放大模塊(4);在液壓馬達A(9)與切流滾筒(15)之間設置轉速扭矩傳感器A(13),在液壓馬達B(10)與雙縱軸流滾筒(16)之間設置轉速扭矩傳感器B(14);振動篩曲柄軸(20)連接編碼器A(22),風機(23)連接編碼器B(24);雙縱軸流滾筒(16)后方安裝有卷揚機式油布卷放裝置(17),抽屜式接料盒(18)安裝在雙縱軸流滾筒(16)的下方、振動篩的上方,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19)安裝在振動篩的正上方;轉速扭矩傳感器A(13)、轉速扭矩傳感器B(14)、移動式風速風壓測量裝置(19)、編碼器A(22)和編碼器B(24)連接至控制器(1)的數據采集模塊(3);數據采集模塊(3)和模擬量輸出及功率放大模塊(4)分別與控制器(2)相連接并接至操縱控制裝置中的控制顯示面板(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新華,宋琦,尹建軍,李林,吳姝,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